本文目錄一覽:
golang協程調度模式解密
golang學習筆記
頻繁創建線程會造成不必要的開銷,所以才有了線程池。在線程池中預先保存一定數量的線程,新任務發佈到任務隊列,線程池中的線程不斷地從任務隊列中取出任務並執行,可以有效的減少創建和銷毀帶來的開銷。
過多的線程會導致爭搶cpu資源,且上下文的切換的開銷變大。而工作在用戶態的協程能大大減少上下文切換的開銷。協程調度器把可運行的協程逐個調度到線程中執行,同時即時把阻塞的協程調度出協程,從而有效地避免了線程的頻繁切換,達到了少量線程實現高並發的效果。
多個協程分享操作系統分給線程的時間片,從而達到充分利用CPU的目的,協程調度器決定了則決定了協程運行的順序。每個線程同一時刻只能運行一個協程。
go調度模型包含三個實體:
每個處理器維護者一個協程G的隊列,處理器依次將協程G調度到M中執行。
每個P會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隊列中是否有G待運行並將其調度到M中執行,全局隊列中的G主要來自系統調用中恢復的G.
如果協程發起系統調用,則整個工作線程M被阻塞,協程隊列中的其他協程都會阻塞。
一般情況下M的個數會略大於P個數,多出來的M將會在G產生系統調用時發揮作用。與線程池類似,Go也提供M池子。當協程G1發起系統掉用時,M1會釋放P,由 M1-P-G1 G2 … 轉變成 M1-G1 , M2會接管P的其他協程 M2-P-G2 G3 G4… 。
冗餘的M可能來源於緩存池,也可能是新建的。
當G1結束系統調用後,根據M1是否獲取到P,進行不用的處理。
多個處理P維護隊列可能不均衡,導致部分處理器非常繁忙,而其餘相對空閑。產生原因是有些協程自身不斷地派生協程。
為此Go調度器提供了工作量竊取策略,當某個處理器P沒有需要調度的協程時,將從其他處理中偷取協程,每次偷取一半。
搶佔式調度,是指避免某個協程長時間執行,而阻礙其他協程被調度的機制。
調度器監控每個協程執行時間,一旦執行時間過長且有其他協程等待,會把協程暫停,轉而調度等待的協程,以達到類似時間片輪轉的效果。比如for循環會一直佔用執行權。
在IO密集型應用,GOMAXPROCS大小設置大一些,獲取性能會更好。
IO密集型會經常發生系統調用,會有一個新的M啟用或創建,但由於Go調度器檢測M到被阻塞有一定延遲。如果P數量多,則P管理協程隊列會變小。
golang協程佔用資源小,有必要寫協程池嗎
和你有同樣的疑問。
我在google上搜索關於這方面的文章不多。目前的處理方式還是普遍通過channel接收,有任務進來才開啟協程,不會一直保留,頂多設置一個協程開啟上限。
— 共有 1 條評論 —
golang_yh應該還是有需要的,頻繁的創建和釋放協程會引起堆內存空間抖動,畢竟協程創建後應該會分配默認大小的棧,聽說是8k (8個
golang中自定義包
golang中默認以文件夾名作為包名,導入的文件的路徑為$GOPATH/src
例如我們在 $GOPATH/src下面建立一個gopackage的一個文件夾,下面建立一個abc.go的文件,文件內容如下
則我們在包外部使用gopackage包中的函數時,導入格式是這樣的:
我們在abc.go文件中需要導出的函數的首字母都是大寫的,這是因為 只有首字母大寫的標識符才可以導出 ,mutiply(int,int)int函數不可以被導出,編譯失敗。
當我們使用多個自定義包時如果發生衝突,怎麼辦呢,我們可以給不同的包提供不同的別名
如果abc.go文件中包名不是文件夾的名字,如
則在外部導入是,golang會自動為該包提供別名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3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