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影有廣泛的拍攝題材,有人把街拍玩的風聲水起,也有人拍人像獨有風味,有人喜愛大氣磅礴的旅行風光,還有人專註于田間野外的微距攝影。
在現階段,微距題材,是惟一手機可以挑戰單反的題材,你比如說,剛剛結束的MPC手機影像大賽上,就出現了非常多手機攝影大牛拍攝的微距作品,令人驚艷:

主題:無法停留的愛 作者:董林英 機型:oppoR11

主題:新生 作者:王季寧 機型:華為mate8

主題:藍蜓倩影 作者:曾奇 機型:iphone8

主題:倒掛金鐘 作者:林進聰 機型:華為p10

主題:袖手旁觀 作者:唐劍威 機型:iPhone 6

主題:早起的蟲子 作者:黃治枰 機型:努比亞Z17mini

主題:美食 作者:李小林 機型:iPhone 6 Plus

主題:吻珠 作者:余錦漢 機型:努比亞Z17S
在現實中,用手機拍攝微距,能拍的人很多,但想要拍出特別有特色的微距照片,卻有一些技巧。我們看看玩轉手機攝影學員趴趴總結的一套方法:
一、拍攝前的準備
1. 了解你的鏡頭極限
很多手機都有微距功能,部分手機還有AI加持,但是效果始終差強人意,而外置的微距鏡頭,它能直接改變手機鏡頭對焦的距離、景深的深度,效果會比手機自帶的微距算法好很多。
那麼,安裝完微距鏡頭後,非常有必要提前熟知它所能拍攝的物體極限大小和對焦距離,才能在拍攝時抓住稍縱即逝的精彩瞬間。

2. 選擇一個合適的天氣
常說攝影是一門光的藝術,而天氣恰恰決定了光的強烈程度。
在烈日的強光下戶外拍攝微距,會發現拍攝物的亮部往往都被強烈的暖色光所覆蓋,以至於丟失了該有的細節。

我更喜歡在陰天或雨後的天氣出門拍攝微距,不僅是因為陰天柔和的光線能讓動、植物的顏色更加鮮艷,還因為雨後晶瑩剔透的水珠有着無法言語的自然魅力。

當然,只有在溫潤潮濕的環境,才會冒出更多可愛的小動物來給你當Model哦!
3. 擁有一顆強大的耐心
想做好任何事情,都不能缺乏耐心。有時候尋覓了一圈也沒發現合適的拍攝對象,不要心急,也許是你尋覓的地方並不適合動、植物生存;
有時候一隻蜻蜓就是不讓你靠近它,不要心急,可能附近還有它虛弱的同伴隨便你拍;

佛系一些,耐心一點,美好的事物自然而然就會來到身邊!
4. 將手機鏡頭擦拭乾凈
古人有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那麼想拍出清晰的微距照片,除了平時保存好外置鏡頭防止刮花,而且我每次拍攝前都會先拿擦鏡布,按同一方向把手機鏡頭反覆擦拭,再安裝外置鏡頭。

二、拍攝實戰
1. 找到合適的拍攝對象
了解生物的習性,會更容易找到合適的拍攝對象,水邊的蜻蜓、花叢中的蜜蜂、草堆里的蛐蛐、腐木旁的菌類等等。
其實只要是濕潤、僻靜的地方,都有可能藏匿着無數的驚喜。

鮮艷靚麗的顏色和少見的種類更為吸睛。蒼蠅也是肉,卻很少去拍它,因為生活中見多了,看膩了,甚至是厭惡了。
所以,當我們偶然碰到一隻漂亮的蟲,或者是一朵妖艷的花,趕緊上前咔咔咔吧!

2. 布置畫面背景
雜亂的背景有時會影響到拍攝主體,使之無法突出,這也是為什麼極簡的作品都很討喜的原因。
當後面的花花草草在畫面中比較刺眼時,不妨試試換個拍攝角度來避開這些雜亂的背景,或者主動清理掉一些異常突兀的枝丫和雜葉。

3. 確保對焦清晰
拍攝微距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對不上焦、拍出來的照片超級模糊。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先了解「焦平面」的知識。
我是在某天拍微距時,頓悟出存在這樣的一個平面,那就讓我這位靈魂畫手來描述一下心中的「焦平面」吧!

圖中紅線所示,就是傳說中的「焦平面」,針對同一物體,不同的拍攝角度,焦平面也是隨之變化的。
它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它與手機始終保持平行,另一個是它與拍攝物的交點最為清晰。所以,要盡量把你想表現的細節部分,放在同一個焦平面里,才能讓畫面清晰到淚流滿面啊。

對焦是微距拍攝避免模糊的關鍵所在,由於戶外微距拍攝的不確定性,風吹草動蟲子不受控制,使用三腳架反而不夠靈活。那麼手持的情況下該如何對焦呢?
我的解決辦法有兩種:
針對遲鈍的拍攝主體,點擊屏幕對焦,並前後來回尋找到焦平面,反覆多次保持足夠的耐心,在最清晰的那一刻,穩住雙手,屏住呼吸,收緊臀部,輕按快門。


針對靈活的拍攝主體,就要用到專業模式里的手動對焦。
先不要靠近拍攝主體,將專業模式里的焦距調至最小,利用身邊的任何物體,測算出焦平面與手機鏡頭的距離。再去尋找角度慢速靠近拍攝物,在最清晰的那一刻,穩住雙手,屏住呼吸,收緊臀部,輕按快門。

最後,不管是哪一種對焦方式,我都會多拍幾張,才有更大的機會碰上對焦最為清晰的照片。
遇到非常遲鈍或無視你的昆蟲,就抓緊機會多換幾個角度盡情拍攝。

360°托馬斯無死角旋風六連拍
4. 趣味性提升等級
僵硬、呆板的拍攝主體,容易讓人們產生審美疲勞。
如果想拍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微距作品,則需要耐心觀察他們的生活,拿捏恰當的時機,去展現動、植物們更加充滿生機、有趣的一面。這就好比一張證件照與生活抓拍間的關係。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蹲在草叢拍攝完上面一對羞羞的昆蟲後,回頭髮現它也躲着窺視我,眼裡充滿了疑惑和驚悚的感覺,就立即抓拍的下來。

三、適當後期
1. 利用裁剪工具二次構圖
有時候為了拍清晰一隻蟲子,根本來不及構圖,那麼就需要利用裁剪來彌補這個不足。大多數修圖軟件都有裁剪功能,往往通過得當的裁剪,能化腐朽為神奇。

裁剪前

裁剪後
2. 利用修復工具清除雜點
清爽的畫面能讓人心情愉悅,但有時拍完才注意到植物枝葉上存在很多雜點,那麼就需要仔細的將它們一點點消除乾淨。
這裡我會經常用到Snapseed里的修復工具,將照片縮放至合適的大小,精細塗抹。

修復前

修復後
手機原生鏡頭的焦距:
手機自帶的攝像頭焦段在26mm-35mm之間,就拿蘋果手機來說,其自帶的攝像頭焦段為28mm。手機攝像頭的28mm焦段和相機鏡頭的35mm焦段是很接近的。這個焦段的視角也就是所見即所得,和人眼的視角是一樣的。
如果你就這樣拿着手機去拍微距題材,要麼無限接近被攝物體,要麼通過手機的變焦來把被攝物體拉近。因為手機自帶的攝像頭不是微距鏡頭,所以靠得太近無法對焦。通過變焦把被攝物體拉近就更不靠譜了,畫面噪點會很厲害。
所以要想用手機拍攝微距題材,最好給你的手機裝個微距鏡頭。
然而市場上的微距鏡頭那麼多,如何挑選一套微距鏡頭呢?
今天大叔向大家推薦一款大叔最近新測評的一款微距鏡頭套裝:這個套裝含有兩個微距鏡頭。一個用於近距離拍攝,對焦距離為18mm-30mm。

另一個可以遠距離使用,對焦距離為30mm-80mm。

先來看一下兩個微距鏡頭的實操過程。
18mm-30mm的微距鏡頭景深淺,虛化大,善於捕捉細小物體,展現其紋理細節,適用於拍攝花草露珠等靜物,缺點就是需要靠得比較近。


30mm-80mm的微距鏡頭景深較深,虛化較小,比較適用拍攝昆蟲。足夠遠的對焦距離,讓你不必驚動拍攝對象,提高你的成片率。


總的來說,這兩個鏡頭最大的區別是在於對焦距離和景深範圍,喜歡的同學可以根據需求選購。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1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