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問答平台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上班都是坐着,還會感覺疲憊不堪?
有個高贊回答說:「因為你其實心裏很清楚,你每天做的事情毫無意義。更為沮喪的是,儘管你完全意識到了這些,明天和明天的明天,你依然還會坐在這裡。」
這種現象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狀態:辭職吧,沒有好的下家;不辭職吧,對收入又不滿意——以至於陷入了迷茫又無助的惡性循環中。
其實大多數人不是不努力,而是不知道如何努力。對於這一點,有以下三個破局之法,不妨一試。

找到你的價值、興趣和優勢
國學著作《荀子》中說:沒有精誠專一的志向,就不會有明辨是非的智慧;不能專心致志,苦幹一番,也不會有顯著的功績。
《荀子》中的這句話,說的其實就是很多年輕人的現狀:雖然有着「財富自由」的願望,但並不知道自己的價值、興趣和優勢在哪裡,以至於「財富自由」這個願望就僅僅只是願望。
很多人都說自己的興趣就是賺錢,殊不知,賺錢只是你做對了某件事所形成的結果,而不是真正的興趣。

有句話說:你樂此不疲的地方,就是你的天賦所在。與其每天焦慮或者做「一夜暴富」的白日夢,不如沉澱下來,好好想想自己有什麼興趣、能創造什麼價值。
每個人都一定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正如詩仙李白所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有找到自己的優勢,才能挖掘更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

做好發展規劃,成長速度翻倍
很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是因為他們對未來是迷茫的——他們只是渾渾噩噩地上下班,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以及怎樣去實現它。
就像有的人,嘴巴上吼着要財富自由,每天工作起來也確實踏實肯干,但如果你問他:一年後,你打算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大多數人都答不上來。
試想:你連一個明確的發展規劃都沒有,豈不是把「財富自由」的希望,寄託於虛無縹緲的運氣之上嗎?

早在幾千年前,《荀子》就說過:如果能夠加強生產、厲行節約,那麼就算是上天也不能使他貧困。
荀子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你的時間80%都用錯了》這本書裏面講:用24小時產生48小時的效益,合理使用時間,你就能成為能幹的人。
也就是說,你必須清晰地知道自己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要完成什麼樣的目標,並在這個過程中,用對時間,學習怎麼樣把「日薪200」升級為「日薪600」。

掌握科學的方法,成為事業精英
另一本國學經典《菜根譚》裏面講:人生處事,如果不懂得隨機應變、掌握靈活的方法,就會像個木頭人一樣,做什麼都會碰到阻礙。
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行為模式。這也是人與人之間出現差距的重要因素。
因此,與其熬夜加班、感動自己,不如去掌握科學的方法,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比如說:你定下了一個「三年目標」或「五年計劃」之後,怎樣拆分你的計劃和目標?怎樣從目標出發,一步步地向前推進?這些處處都是大學問。
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
如果把「財富自由」這個目標比作「撬動地球」,那麼那個「支點」就是找到並掌握科學、合理的方法。

寫在最後
實際上,再窮困的人,只要目標明確、思維清晰,就能用自身的優勢和實力在賺錢的過程中「殺出一條路」。
很多人之所以迷茫和苦難,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你努力的方向錯了,這個方向並不適合你,而你卻沒有發現;第二、努力的方向沒錯,但是努力的方法是錯的,以至於事倍功半。
可見,無論是哪一個原因,你都需要重新認識自己的性格、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17312.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