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相信很多攝影師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意思是告訴我們,在攝影時要儘可能的簡單,不要複雜,簡潔的背景,乾淨通透的光線,簡潔的構圖,而事實上,不僅僅是前期,在後期處理照片時,需要用到這個減法法則,將已有的成品照片,進行裁剪,第二次進行構圖創作,形成新的視覺風格。

目錄
一、什麼是裁剪
二、為什麼要裁剪照片
三、如何裁剪照片
一、什麼是裁剪照片
裁剪,是指在照片中刪除不必要的部分,這些部分有的會影響照片的美感,有的會是觀眾的注意力無法聚焦到照片主體上,在對後期的編輯中,裁剪這一步簡單而又重要的,改變照片比例,讓照片結構更好。

二、為什麼要裁剪照片、有什麼好處
1.改善照片的整體構成
由於一些外在的因素,有時在拍攝照片時,我們沒有辦法去控制取景器中的照片結構,但是在後期處理中,我們看到照片,會在腦海中設想出我們自己想要的結構,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改善照片的整體結構。
2.專註於主題
在拍攝時,由於某些原因,使得我們無法里主題太近,而拍攝的場景又有些寬泛,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題,在後期處理照片時,將周圍多餘的場景全部剔除,保留我們的主題,讓人能更專註於主題
3.刪除令人分心的元素
在拍攝時,照片也許還會存在別的元素,這些元素的存在,對照片無法起到任何有益的幫助,反而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將這一部分刪除裁減掉,突出我們的拍攝對象。
4.放大主題
也許主題離鏡頭的距離有些遙遠,所以在照片中顯示起來相對較小,使用裁剪工具刪除多餘部分,能使主題看起來更大。

三、如何裁剪照片
1.保持照片的故事性
攝影是一門語言,一張好的攝影作品更是能夠講述一個故事,在裁剪照片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照片的故事性,不能因為為了放大主題而犧牲掉照片故事的完整性。

2.忽略不必要的細節
在用照片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刪除掉在故事中不必要的角色,也就是照片中那些多餘的細節部分。剔除掉背景中任何除了主題之外吸引眼球的部分,它很小或者拍攝對象很遠。不要讓它們破壞你的照片

3.不要總是將主題放在照片中心
裁剪工作是為了進行二次構圖,而在構圖過程中,仍然適用於各種構圖的法則,比如人們熟知的三分法。除非你的主題是個人肖像,否則不要一直把主題置於照片中間。那會使你的照片變得相對平淡無趣。

4.在視線水平的位置裁剪
事實上,即使是拍攝人像時,即使想將你的主題放入中間,也是可以的,讓拍攝對對象處於眼睛水平, 將拍攝對象的眼睛保持在圖像的前三分之下,使它們更具吸引力。觀眾與拍攝對象的眼睛產生眼神的交流。

5.為你的主題留一部分空間
不要讓你的拍攝對象面部塞滿整個空間,更不要將其放入邊緣位置。在裁剪時,可以想像照片的邊緣是一堵牆,當人物的臉靠近在了牆上,沒有呼吸空間,會讓人有不舒服的感覺。為你的拍攝對象留出一些空間,有呼吸感的照片會讓人有放鬆的感覺並且賞心悅目。

6.切忌不要裁掉人物的手、腳、頭
無論是在前期的拍攝還是在後期的剪裁,人物的雙手雙腳和頭部都是不能被裁切調的,這樣造成了一種尷尬的視覺效果,沒有人會喜歡,讓人看起來更像是被截肢了。

7.保持一致性
如果拍攝了一系列的照片,在後期裁剪時,一定要保持所有照片的一致與協調性,以產生一種統一的視覺效果。如果一組照片採用不同的方式剪裁則會失去這種統一性。

總結
在拍攝前期,儘可能讓背景道具已經拍攝對象都簡單簡潔一些,而在外部條件無法滿足時,可以通過後期裁剪的方式進行二次構圖,將照片以一種新的方式呈現出來。
裁剪可以將多餘的部分刪除,突出並放大主體,觀眾不會因為別的元素而感到分心。
在裁剪時,照片要留有呼吸感,注意不要裁剪到人物的四肢,保持照片的故事性。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1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