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來自Canva可畫
前些時候,「早C晚A」的話題衝上了高位熱搜。「早C晚A」原本指的是護膚的黃金搭配,在廣大網友們的二創下,「早C晚A」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新解釋。其中,最為常見的版本就是「早晨需要一杯咖啡(Coffee)提神,晚間則需要一杯酒(Alcohol)助眠」。這句話雖是調侃之言,卻也在一定情況上反映了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
現如今清晨喝一杯咖啡提神,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職場人的日常。隨着大眾對咖啡需求的不斷提升,咖啡這一巨大市場開始被引爆,並吸引了各路玩家紛紛入局。近日,有報道稱,阿里旗下的盒馬正式入局自營咖啡業務。
備受追捧的咖啡賽道
在新茶飲爆火出圈的同時,咖啡行業也迎來了新一波投融資熱潮。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20日,我國咖啡行業發生融資事件18起,融資金額為56.9億元。除了投資相關咖啡企業之外,還有不少玩家親自下場布局咖啡業務,而咖啡賽道會引得各方頻頻加碼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方面,Z世代已經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且Z世代對咖啡接受度良好。數據顯示,我國Z世代人口多達2.64億,約佔人口總數的19%。隨着Z世代逐漸步入職場,其消費力、購買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據凱度發佈的《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預測,到2020年Z世代人群將佔據整體消費力的40%。
隨着消費主力軍發生變化,消費市場的話語權也發生更迭,這也意味着誰能抓住Z世代的心,誰就能在市場上擁有更多的主動權。據CBNData發佈的《咖啡行業細分人群洞察》報告顯示,Z世代是咖啡消費的主力軍且增速最快。受到Z世代喜愛的咖啡,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各方重點加碼的領域。
另一方面,互聯網模式助推了咖啡行業的發展。在互聯網普及之前,咖啡消費多數集中於線下。隨着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網購的日益流行,咖啡消費場景愈發多元,線上咖啡也實現了快速增長,再加上受到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以及消費者線上購買咖啡渠道的不斷完善,線上咖啡的熱度持續走高。
在眾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咖啡行業得以實現蓬勃發展。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數據顯示,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驚人速度增長;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達到了3000億元,預計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0億元。
盒馬入局的深層邏輯
面對廣闊的咖啡市場,眾多行業巨頭紛紛湧入其中,試圖從中分走一塊蛋糕,阿里也不例外。而此次盒馬入局咖啡業務,或許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推出咖啡業務能夠進一步擴充盒馬的消費場景。近年來,盒馬在零售領域的動作不斷。比如,上線火鍋業務、升級旗下鮮花品牌、升級旗下酒水業務等等,而這一系列舉措都直接或間接地擴充了盒馬的消費場景,此次推出的咖啡業務也不例外。
相較於其他單品,咖啡的優勢更為明顯。據極光調研數據顯示,有64.9%的消費者表示每周都會飲用咖啡,其中每周喝3-5次或者更多次數的人群佔比為38.6%。隨着咖啡文化的日益流行,喝咖啡已經逐漸成為不少消費者的日常習慣,而盒馬開設的咖啡門店,恰好能滿足此類人群的需求。
另一方面,咖啡業務能幫助其實現雙向引流。據悉,盒馬咖啡門店位於盒馬鮮生門店內部,在前期階段有盒馬鮮生原本的流量作為加持,能帶動其咖啡業務的發展,為其咖啡業務賦能。再加上有盒馬品牌作為背書,其咖啡業務的發展也會更容易為消費者接受。
而咖啡消費人群與盒馬鮮生用戶人群的重合度也不盡相同,能夠互為補充。具體來看,盒馬鮮生的典型用戶為一二線城市的精英人群,其中男性佔比達到了53.2%。據DATA 100《咖啡市場趨勢洞察報告》,我國一二線城市咖啡消費者中女性佔比接近六成。對盒馬來說,開設咖啡門店既增添了新的消費場景,也能引來更多的新流量、實現雙向引流。
賽道強敵環伺
無論是單純看好咖啡行業所蘊含的巨大發展潛力前來分食蛋糕,還是出於完善本地生活業務版圖的考量,咖啡領域都成為了盒馬嘗試的領域之一。但不可否認的是,隨着咖啡領域熱度的不斷攀升,咖啡行業的入局者數量也在不斷增多,而入局咖啡自營業務的盒馬也將面臨激烈的行業競爭。
首先,要同深耕已久的本賽道玩家展開競爭。以星巴克為例,星巴克雖是外國咖啡品牌,卻已經在我國發展多年,有着深厚的積累。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從2021年中國咖啡愛好者購買咖啡的品牌來看,星巴克憑藉52.3%的佔比居於前列。在門店方面,星巴克的中國門店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其打造的「第三空間」也滿足了咖啡愛好者們的社交剛需。與這類根基深厚的老牌玩家相比,盒馬咖啡並無太大優勢。
其次,要面對來自咖啡新品牌的挑戰。隨着年輕一代逐漸成為咖啡消費主力軍,其對咖啡的需求也愈發多元化,新式的、具有創意的咖啡更受消費者歡迎,咖啡新勢力們在積極研發新品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時,也在咖啡包裝上不斷創新,比如三頓半的Mini小罐裝設計、永璞的飛碟型包裝等。據CBNData發佈的《2020線上咖啡市場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新式包裝的咖啡熱度攀升,消費規模提升超200%。
最後,還要和同為跨界選手的其他玩家進行角逐。隨着咖啡熱度的居高不下,不少其他行業玩家也聞風而來,涉足咖啡領域。比如,隔壁新茶飲賽道的巨頭喜茶、奈雪的茶都先後推出咖啡系列產品;老字號藥店同仁堂也發揮其優勢,推出了養生中藥咖啡。面對眾多強手,盒馬後期將面臨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新領域前行不易
事實上,競爭僅僅是盒馬入局咖啡業務所要面臨的眾多挑戰中的一項。除了競爭之外,盒馬咖啡還面臨著其他的挑戰。
一來,咖啡行業同質化問題嚴重。由於咖啡飲品的主要原材料是咖啡豆,且咖啡調配比例、製作流程也相差不大,這使得咖啡產品具有高度的同質化問題。對消費者來說,摩卡、拿鐵等經典咖啡系列雖然永不過時,但樂於嘗試新品的消費者數量也不在少數,尤其是當價格相差無幾時,消費者們可能更樂意「嘗鮮」。因此,倘若無法規避同質化問題的話,盒馬咖啡很難留住可選項眾多的消費者們。
二來,咖啡競爭主陣地向低線城市偏移,盒馬咖啡在低線城市並無太大優勢。隨着一二線咖啡市場日漸飽和,下沉市場就成為了咖啡品牌們瞄準的新戰場。而盒馬咖啡所依託的盒馬鮮生,其門店布局大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倘若盒馬決心在咖啡領域做出一番成就的話,下沉市場無可避免。而依託於盒馬鮮生門店的盒馬咖啡,在下沉市場的競爭力還稍顯不足。
就目前情況而言,盒馬咖啡還處於局部測試階段,僅僅在雲南昆明開設了「盒馬咖啡」門店,至於其是否會面向其他地方推廣還未可知。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盒馬的咖啡業務開始大範圍推廣,其面臨的挑戰依舊不少,而盒馬要想在咖啡領域做出一番成績,仍需不斷探索。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16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