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蘋果生態中,iCloud雲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是在線存儲的雲硬盤,也是連接三個平台的中繼站,如果使用蘋果的家庭水桶的話,對iCloud的認識會更明顯,我的MacBook、iPad、蘋果都綁定了同一個蘋果賬戶,iCloud雲空間開通了200GB,體驗了這麼久,iCloud的存在對我來說和外置機械硬盤沒有本質區別,而且還附加了自動備份、一鍵共享等功能。
能夠代替網盤
例如,我用蘋果拍攝的照片,過一會兒就會同步到iCloud上,能夠直接在MacBook上預覽、編輯,也能夠通過直接拖動將iCloud中存在的圖像複製到web編輯器中,——請注意,此圖像不存在於MacBook中,而是存在於iCloud中,而且iCloud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替網盤,所以如果想分享大容量的視頻給朋友,能夠通過創建iCloud鏈接分享,節省大量的流量,還能夠在線播放,明明iCloud那麼好用,為什麼很多人買512GB的蘋果還不如買256GB的版本再開iCloud200GB呢?要知道,要把蘋果12Pro的256GB升級到512GB,需要增加1800元,要開一年的200GBiCloud,費用是21元一個月,加起來不過252元。

本地存儲空間
也就是說,升級256GB本地存儲空間的價格能夠打開7年以上200GB的雲空間,我總結了很多果粉的想法,原因分為三部分,首先,很多人不知道固態硬盤裝得太多會影響讀寫性能,IBM蘇黎世研究所指出,固態硬盤的可用空間越多,讀寫性能就越好,特別是當可用空間超過50%時,硬盤性能將達到最佳狀態,但是,如果可用空間在25%以下,就會嚴重影響讀寫性能,成為手機的紙箱。

安裝更多應用程序
理論上說,買512GB的蘋果會比64GB的蘋果活得久,因為一方面能夠安裝更多的應用程序,另一方面硬盤的性能不易衰減,很多人買蘋果的目標是能堅持三年以上,所以他們傾向於買較大的內存版本,其次,512GB的本地存儲空間不會隨時間貶值,那個時候二手轉賣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離開蘋果的生態
但是iCloud只是個人的雲空間,屬於互聯網服務,離開蘋果的生態就沒用了,另外,必須綁定自己的賬戶,不能保持價值,所以,很多人寧願買大容量存儲器的蘋果,也不願在iCloud雲空間付錢,第三,iCloud雲空間其實並不獨特,市場上有非常多的競品,性價比很高,如果只是為了保存照片、視頻和文檔,選擇太多了,比如微軟的onedrive,不僅能夠無縫同步「三件兼職套餐」,還能夠支持多個平台,如果在1TB的雲空間拼車,40元也能夠是一年。

iCloud的跨平台體驗很好,但是光是手機平台,50GB的最低配置就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照片、視頻存儲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寧願買512GB的蘋果,開200GB的iCloud3354不是缺錢,而是真的不需要,關於這個你的意見是什麼?歡迎分享觀點。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1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