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上市申請被否

2021年9月30日,聯想集團正式在科創板提交了上市申請,本來這是一個企業的常規操作,畢竟聯想很早之前就已經在港股市場完成了上市計劃,這次回A股上市,似乎也並無不可。
但是,這場稀鬆平常的商業操作,發生在聯想身上後,卻出現了令人驚訝的一幕,因為在10月8日,聯想又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這一舉動引起了各方的評論,因為上市計劃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決定的,絕不會輕易變更,所以,外界猜測這一次聯想撤回上市申請,估計是被拒絕,而非是主動撤回。

至於原因,經過相關行業分析人士的分析,認為是聯想在研發投入方面不夠,所以上市申請被否了,至於真實結果如何,外界並不知曉,因為聯想方面一直沒有作出過正式回應。
而在對比聯想過去三年的研發投入後,也的確是發現,聯想研發投入資金少得可憐,在2019財年、2020財年和2021財年的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是2.45%、2.63%和2.39%。

這個研發投入比重,不說和華為比了,就連和OPPO、vivo相比都相距甚遠,這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科技公司該有的樣子,而對比之下,科創板上面的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重平均都在9%左右,所以外界猜測聯想因為研發投入不夠,所以科創板上市申請不通過,似乎也是有些道理的。
正式回應來了

也因為這些猜測,在10月中旬,外界還通過聯想的招股書發現,聯想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了給高層發工資,這無疑是再次點燃了外界的質疑聲,甚至有評論直言,為什麼聯想當代掌門人楊元慶的年薪可以比肩蘋果CEO庫克。
面對着外界的一系列質疑,聯想似乎也是忍不住了,所以在11月4日舉行的2021/2022財年第二財季溝通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的正式回應來了。

在這場溝通會上,楊元慶對於外界的質疑作出了回復,其中對於外界認為聯想是由於研發投入不夠,所以沒有通過科創板上市申請的說法表示了反駁,因為楊元慶表示,科創板的標準是研發投入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而聯想已經大大跨過了這個門檻。
的確,聯想的確是大大跨過了這個門檻,不說累計吧,單是聯想2020年的研發投入就遠遠地超過了這個數字,畢竟2020年聯想的總營業收入就是4175億元,哪怕是只有2.39%用於研發投入,那也是達到了99.78億元,這個數字可比6000萬元高出很多個數量級了。

這也就是說,聯想在科創板上市的門檻是滿足的,但是為什麼最終沒有成功上市,楊元慶依舊沒有具體提及,外界也依舊處於不知的狀況,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即便是聯想的研發投入達到了科創板的標準,但是對於一個曾經比華為還要輝煌的科技巨頭,聯想每年90多億的研發投入依舊是不夠看的,相比於華為、阿里來說都是小巫見大巫了。
在2021年最新發佈的國內企業研發投入排名上,聯想更是沒有排上號。
總結

對於一個科技企業而言,持續不斷地研發投入才是創新的源泉,才是驅動企業發展的根本,曾經的聯想的確是這麼做的,要不然也不會有聯想在上個世紀的輝煌成績,但是,自從倪光南院士離開聯想之後,聯想在技術研發領域似乎是並沒有走太遠,這怎麼看都和聯想科技巨頭的身份有些不相符。
你如何看待聯想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高層工資上的做法呢?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1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