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在線理財某教育品牌發佈當代青年理財圖鑑顯示,23%的00後已開始用自己的零花錢嘗試不同類型的理財,除此之外,限量版球鞋、隱藏版盲盒、絕版漢服、潮流遊戲等都成為00後興趣投資的涉獵範圍,可以既是愛好又是投資。

「超前消費買買買」是社會對大多數90後的固有認知,但這屆年輕人的表現可能超出大家想像。根據調研顯示,超7成90後有一定積蓄,65%的90後有固定理財習慣,甚至有超過2%的90後已達成「包包自由」,着實讓人眼前一驚。

作為社會中流砥柱的80後,已經逐漸成為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層」。調研數據顯示,處於收入高峰期和責任高峰期的80後普遍擁有理財習慣,理財投資配置也更加多元,其中78%的80後持有超過一種的理財產品,38%對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更加偏愛。

事實上,無論是70後、80後、90後、還是00後,每一代際群體身上都有他們獨特的畫像標籤,這也導致理財觀念上的特點差異。但投資、理財是沒有年齡之分,也無關收入高低,根據人生階段設立具體理財目標,通過合理的財務規劃實現品質生活,是每一代人共同的目標。
改變,從學投資理財開始。大學時上經濟法的教授很喜歡說一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很多人的辛酸窮史。
很多朋友說想理財想投資,卻總是邁不開第一步,要知道「錢是賺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因此通過理財實現財富增長才是王道。
投資其實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普通人對投資最大的誤解就是把投資獲利僅僅看成一種技巧,三言兩語就可以傳授的簡單東西,而沒有將其視為一門像醫學,法學等等是依靠知識積累,技能培養最後才能應用的掙錢手段。他們只看見一買一賣就可能獲利的簡單快捷,卻不知道在決策前,對所選投資標的思考,對價位的判斷,對市場的研讀,與自己人性的鬥爭需要耗費多少精力和心血。
很多人剛開始投資,往往都是「一把梭」,或者「買買買」,亂投資,最後「死相」難看,本金一虧再虧。
投資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我們要清楚三點:自己的投資能力,對於風險的抵抗能力,擁有的資金量,根據自己的情況做適合自己的投資,投資貴在穩中求進,而不是一夜暴富。
然而,投資是世界上最專業、最殘酷的遊戲之一,學習投資最重要就是夯實基礎,給出幾點建議:
一,閱讀經典投資著作
世人勸學,常用的一句話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不只被古代讀書人奉為經典,也鼓勵不少現代學子努力向上。
投資理財是古老的領域,經過無數偉人天才研究探索,已經總結出非常全面詳細的理財書籍和教程,這些書籍經過歷史的淘汰篩選,已經非常成熟。
挑幾本最好的書不斷的讀,反覆消化,反覆的琢磨,你就很快能建立起完整的理財知識框架,理財意識,投資理財能力很快也會得到提高。先打好基礎,再行進步。
下面這些書推薦給大家:
⑴《聰明的投資者》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也是一代投資大師,《聰明的投資者》淺顯易懂,適合普通人讀。我們常說的「股債平衡」「安全邊際」「市場先生」等等概念,在書中都有提及,該書最有價值之處是,告訴一個普通人該怎樣去投資。
《聰明的投資者》的精髓在於對風險的控制。格雷厄姆從來不講述一夜暴富的技術。他認為投資應該在一個可以承受的風險水平上帶來滿意的回報,剩下的內容全部用來回答兩個更具體的問題:什麼是可以承受的風險,什麼又是滿意的回報。

⑵《金融市場基礎知識》這本書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的教材,裏面全是證券投資里最基礎的知識,比如什麼是B股、H股,什麼是債券基金、股票基金、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等等,就像英文里的ABC。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這一套書一共有5本,想要從業必須要考過這本和《證券交易》,剩下的三本是進階的。推薦這樣一本書有的小夥伴會感到迷茫,會問,我又不從業,我就是要學怎麼炒股,為什麼要給我看這個?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投資是一門學問或者說是手藝,就像醫學和法律一樣,不是簡單認識幾種技術指標和會算算市盈率等等基本面指標就能立於不敗之地的簡單玩意。
想要扎紮實實的學好這門手藝,基本功必須紮實。市面上大多數關於股票的書籍,技術分析的一般都是從K線講起,基本面的都是從投資理念講起。很少有一本暢銷的證券類書籍會把市場中所有最基本的概念明晰的清楚明白,幫你打好基本功的。
當你在讀那些書的時候連藍籌股,紅籌股這樣最最基本概念都不清楚的情況下,你覺得你能讀懂那些書里的精髓么?
所以放低姿態,好好從基本功搞起吧!投資是世界上最專業、最殘酷的遊戲之一,如果連最基礎的知識都沒有夯實,又怎麼能取得好的回報呢?
⑶《窮爸爸富爸爸》人窮窮觀念,人富錢生錢。作者羅伯特・清崎的親生父親和朋友的父親對金錢的看法截然不同,從而讓我明白了積極的財富觀和正確的消費觀,對我們人生財務的規划起到了多麼重要指導的作用,從而下定決心一定要用錢去生錢,而不能讓錢牽着我的鼻子走。

(4)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致股東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他每年都重複一些似乎早已過氣的言論,例如現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性,在折扣價格購買資產的重要性以及「為增長付出恰當代價」的重要性。
書中論述了公司治理、公司財務與投資、普通股、兼并與收購及會計與納稅等內容,是一本既精鍊又富於實用性的投資手冊。內容精彩絕倫、妙趣橫生,使讀者能夠從中領略到一個嶄新的投資世界。巴菲特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本關於他的書超過這本《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⑸《滾雪球》
格雷厄姆再偉大,還是沒有他的學生巴菲特出名。而且他的書都是專業性比較強。在實戰中的案例和整個投資體系的建立和優化,還是巴菲特的這本傳記里有更多的內容。
而且格雷厄姆畢竟是20世紀初期生活的人,他的分析和投資理念帶有那個年代出現的第一代價值投資的特有的過度小心和謹慎。所以想學好價值投資,巴菲特這個長壽而且長勝將軍的書就不得不讀了。
這本書有一大問題,它畢竟是一本傳記,而且不是本人來寫的。所以很多投資理念和實際情況需要從主人公的一言一行和投資動作中去剝離和分析才能出來,而不是直接呈現的。所以在實戰前要看,實戰中也要進一步的看。不是可以看一遍就能全部搞清楚放在一邊的那種書。
二、向有經驗的人學習,特別是他們投資失利的經驗
書往往是概括性的,但對於具體問題的深入往往和這個領域最優秀的人學習進度速度最快。
這種人必須全部符合下面的兩個條件:有持續公開的投資業績,業績長期跑贏市場;業績經歷了至少兩輪牛熊市的考驗。如段永平、格雷厄姆、戴維斯、費雪、巴菲特和芒格,在互聯網上能找到很多關於他們的學習資料。
三、研究具體品種,具體行業與具體公司
前兩步做好之後,建議深入研究一些具體的投資品種,股票的話,需要深度研究幾個具體的行業。
投資品種,建議先學債券與套利,然後再學股票,最後再了解其他投資品種,比如說指數基金,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買的指數基金里到底有哪些公司,這些公司是好還是壞,結果虧了很多冤枉錢。
消費和互聯網是兩個比較容易上手的行業,公司的話,建議從那些上市超過10年,年化收益非常高的公司開始,比如說騰訊、格力、茅台、平安、招商銀行等等,最好這些公司是你經常接觸到的。
四、幾點建議
1,量入為出:在保證基本儲蓄的前提下,用閑置資金投資;
2,經濟效益:理財時,一定要先根據收益率算回報,不要糊裡糊塗就投錢;
3, 變現原則:天有不測風雲,因此對資金要有流動性意識,不要等到急需要用錢時卻要四處求援;
4,擺正心態:投資理財的目的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而不是攀比、炫耀,有好的心態才更有助於理財目標的達成;
5,不懂不做:世界上有無數種投資工具,我們只需要選擇自己最了解、最熟悉、最適合的去做,就足夠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6,選對牌桌::首先選擇適合你自己的牌桌,你對遊戲規則非常清楚,對桌上的玩家們非常了解,並且,你確信,他們中至少有幾位玩家,水平遠遜於你。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句話,打牌時,如果你不知道誰是傻瓜,那很可能你自己就是那個傻瓜。
你是不是覺得學習投資很難?沒錯,用巴菲特黃金搭檔芒格的話來說,認為投資非常容易的人,都是傻瓜。
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一生安安心心買餘額寶也挺好,儘管會受到通貨膨脹的侵蝕,但不會有更多的本金損失。
如果不安心於餘額寶每年2~3%的年化收益率,就必須要好好學習投資,如果學習的方法不當,投資非但不會賺錢,還會虧很多錢。
最後,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優勢,多多賺錢。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1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