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觸控屏幕普及之前,鍵盤始終是筆記本電腦與用戶交互最為頻繁的部件,它將影響我們長時間打字時疲勞感以及玩遊戲時的爽快感。本文,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影響筆記本鍵盤手感和體驗的那些元素吧。
鍵盤風格
筆記本鍵盤在設計上包含浮萍式、孤島式、巧克力式等風格,它們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美觀性和鍵帽縫隙(太大容易堆積雜屑灰塵),對手感的影響並不大。為了便於清理和保護背光模塊,巧克力式的鍵盤(讓每個按鍵都如同巧克力塊嵌入在鍵盤底座上)正在逐漸成為筆記本領域的主流設計。

鍵盤無沖
在過去,如果你同時按下多個鍵盤上的按鍵,電腦會傳出「嘟嘟嘟」的警告音,而輸入法也只能打出這其中的某一個鍵,這個現象就是鍵盤衝突問題。為了提升用戶的輸入體驗,如今筆記本鍵盤大多採用了至少6鍵無衝突的設計,少數遊戲本甚至可以實現29鍵無衝突。對絕大多數用戶而言,6鍵無沖基本就夠用了,但對喜歡玩MOBA類遊戲的職業玩家而言,則是無沖鍵數量越多越好。
鍵距
鍵距是指鍵盤上一個按鍵的左側,到與它相鄰的另一個按鍵左側的距離,其中包括一個鍵帽和一道縫隙。

一般來說,只要鍵距在19mm~20mm之間,那就可以稱其為「全尺寸鍵盤」。鍵距太長會增加鍵盤整體的尺寸,鍵距太短則會容易誤按到旁邊的鍵,關鍵就在於適中。如今筆記本領域開始流行窄邊框設計,很多15.6英寸筆記本為了將機身寬度壓縮到極致,還要保持全尺寸鍵盤的鍵程,不得不取消了數字小鍵盤設計。
鍵寬
筆記本鍵盤大多採用正方形的鍵帽,而鍵寬指的則是鍵帽的寬度,它將決定鍵帽面積,較寬的鍵帽可以降低誤打的幾率。目前12英寸或更大尺寸筆記本的鍵寬都相差不大,但一些屏幕小於10英寸的迷你筆記本不得不減小鍵寬,在打字時會讓手掌產生局促感,長時間打字會比較累。

布局
筆記本在瘦身的過程中,勢必會壓縮原本屬於鍵盤的空間,而全尺寸鍵盤又是保證手感的關鍵。對於一些設計特別緊湊的筆記本,很難讓所有按鍵之間都保持19mm~20mm的鍵距,而這類產品採取的策略則是優先保證A~Z、左側Ctrl、左側Shift、空格的鍵距,有選擇性地犧牲回車、右側Shift、方向鍵和數字小鍵盤的鍵帽鍵寬和鍵距。

真正講究的筆記本,通常會主打加大的空格和全尺寸的方向鍵,確保玩遊戲過程中的操作體驗。

鍵程
鍵程指的是手指按下一個按鍵時,它所能下沉的位移長度,鍵程較長的鍵盤會讓人感到彈力十足,但按起來比較費勁。鍵程較短的鍵盤則會給人一種敲擊在很硬平面上的感覺,長時間使用會感覺到疲憊。

只有鍵程適中的鍵盤,才能讓人感到柔軟舒服的敲擊體驗。鍵盤模組的厚度與鍵程成正比,因此在筆記本追求輕薄化的今天,鍵程逐漸從昔日的2mm以上縮水到1mm~1.8mm,從體驗上來看1.5mm~2mm是好手感的平衡點。因此,現在凡是配備鍵程超過1.5mm鍵盤的筆記本,廠商都會拿這個參數作為主打賣點之一。

鍵腹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絕大多數筆記本鍵盤的鍵帽表面並不是純平的,而是稍微有些內陷,存在細微的弧度,這種內凹在行業內又稱「鍵腹」。鍵腹存在的意義,是讓鍵帽的表面能與手指肚緊密貼合,在敲擊時對手指的支撐性更好,手感更佳。

結構
鍵盤敲擊手感除了受制於鍵程,鍵盤的內部結構也至關重要,它們將影響單個按鍵的回彈性能。目前筆記本鍵盤領域多以「X」剪刀腳的支架結構為主,它的特點就是將鍵帽和導向柱進行分離,在鍵帽和橡膠膜中間採用了兩組連接桿結構的支撐架,縱看像「X」型的剪刀一樣。

2015年~2019年上市的MacBook系列引入了「蝶式鍵盤」的概念,相比之前的X結構減小了40%,可以大幅減小鍵盤模組的厚度,但其鍵程也下降到了1mm左右,導致敲擊手感變弱,還存在較高的故障率,因此蘋果從2020年開始逐漸將筆記本的鍵盤從蝶式換回了剪刀式。

此外,為了實現類似外接鍵盤的手感,很多遊戲本開始配備手感類似於青軸的「機械鍵盤」了,這類鍵盤的特色是鍵程大於等於2mm,敲擊時也會傳出清脆的聲音。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13869.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