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研方案範文「項目需求方案模板」

對於需求計劃來說,管理需求變化總覺得客戶太多,變化太多,不知從何下手。其實雖然客戶很多,並不是所有的客戶都一樣;重點客戶製造的麻煩一般比非重點客戶多。就如圖所示,有個幾十億美金的公司在跟蹤客戶的需求變化,雖然客戶有幾十個,但60%的需求變化是來自前5位重點客戶。管好了這些重點客戶,大半問題就解決了。

那麼,什麼客戶是重點客戶呢?

跟你做生意最多的客戶,快速增長的客戶,新近打入而且潛力巨大的客戶都可能是重點客戶。這是營銷職能的定義。對於需求計劃和供應鏈來說,最簡單、最直觀的識別方法呢,就是誰給你製造的麻煩最多,誰就可能是最重要的客戶,需要定期、不定期地溝通,理解和管理需求。

客戶太多,變化太多,需求計劃如何下手?

圖1:聚焦重點客戶的重點變化

比如你可以統計急單的數量。有個公司有專門的催貨小組,每個催貨要求來了,就登錄在一個Excel表格上,分配給一個催貨員,這樣很容易分析客戶的急單數量。像SAP這樣的ERP系統里,客戶訂單有個字段來識別加急級別,也讓我們能夠統計。對於那些加急需求很多的客戶來說,不管是自身的計劃能力不足,需求管理不到位,還是因為業務變化大,都值得我們花更多的精力來管理。所有的重視都得落實到資源的投入:圍繞特定客戶,每周例會,每月的績效彙報等,都是資源的投入,也需求管理的具體措施。

對於內部客戶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比如一個需求計劃人員可能要跟眾多的銷售、市場、產品經理打交道,再加上研發人員和管理層,動輒幾十個人。你自然是沒時間跟每一個人開會;你要做到的就是盯緊那幾個經常給你製造麻煩的人。要知道,企業人是理性的。那些麻煩製造者不會故意給你製造麻煩,因為讓你的日子過得很悲催也不符合他們的訴求;他們給你製造麻煩,根本原因就是他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至少是他們認為沒有被滿足。作為內部供應商,我們要做的就是儘早探明他們的需求,盡量來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

說到「企業人是理性的」,往往有人不理解。讓我們打個比方來解釋。有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小貝貝剛生下來只會哭,但他們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哭,折磨媽媽。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小孩子哭,無非是三個主要原因:餓了,要換尿布了,或者喂完奶後沒拍咯。這三件事做了,小孩自然就安然睡去。想想看,幾個月的小孩子都這麼理性,那銷售部三十八歲的老王,產品部二十五歲的小李,怎麼會不理性呢。

我們講這些,是想說明不管是內部客戶還是外部客戶,經常給我們製造麻煩,不是他們故意讓我們難過,而是因為他們的能力有限,沒法有效管理自己的需求。證明他們傻不是解決方案;彌補他們的能力不足是。

比如銷售背負嚴苛的營收指標,習慣性地活在當下,對於兩三個月外的事,基本上是考慮甚少。尤其那些負責重點客戶的銷售,更是被各種投訴、趕工加急淹沒,根本沒精力思考長遠。作為需求計劃和供應鏈,我們的數據分析能力強,做事更加有條理性。那麼,我們來分析需求歷史數據,定期、不定期與這些內部客戶跟進,提醒、幫助他們管理需求異動,是雙贏的做法。要知道,供應鏈運營的視角更加長遠,因為他們更理解供應鏈需要響應時間,動輒幾周幾月,必須具備長遠思維才能有效應對。

重點客戶往往有很多「大石頭」。一方面因為這些客戶的需求量本身就大,另一方面他們往往也是最早採用新產品的客戶,所以他們的需求變化對於供應鏈的影響巨大,而不像一般的小客戶,即使需求變化了,安全庫存等就可以應付。從需求變化開始,到供應鏈能夠有效應對,往往是幾周甚至幾個月的響應周期,期間讓受影響的重點客戶有合理的期望,是需求管理的一大挑戰,需要銷售來協助。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10875.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08 16:25
下一篇 2024-12-08 16:2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