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C語言中什麼是索引??
- 2、C語言文件中怎麼對存入文件的數據設置索引,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按照索引的類別來調用它?
- 3、C語言,創建了一個文件,包含一個結構體變量,按結構體中的某一項進行排序,如何創建與之相匹配的索引文件
- 4、C語言「索引(從零開始)必須大於或等於零,且小於參數列表的大小」,是什麼意思?
- 5、c語言中索引表是什麼
- 6、c語言中怎樣通過索引獲取結構體成員的值
C語言中什麼是索引??
1.索引表的類型可定義如下:
struct IndexItem
{
IndexKeyType index;
//IndexKeyType為事先定義的索引值類型
int start;
//子表中第一個元素所在的下標位置
int length;
//子表的長度域
};
2.首先根據給定的索引值K1,在索引表上查找出索引值等於K1的索引項,以確定對應子表在主表中的開始位置和長度,然後再根據給定的關鍵字K2,在對應的子表中查找出
3。關鍵字等於K2的元素。
設數組A是具有mainlist類型的一個主表,數組B是具有indexlist類型的在主表A上建立的一個索引表,m為索引表B的實際長度,即所含的索引項的個數,K1和K2分別為給定
帶查找的索引值和關鍵字,並假定每個子表採用順序存儲,則索引查找算法為:
int Indsch(mainlist A, indexlist B, int m, IndexKeyType K1, KeyType K2)
{//利用主表A和大小為 m 的索引表B索引查找索引值為K1,關鍵字為K2的記錄
//返回該記錄在主表中的下標位置,若查找失敗則返回-1
int i, j;
for (i = 0; i m; i++)
if (K1 == B[i].index)
break;
if (i == m)
return -1; //查找失敗
j = B[i].start;
while (j B[i].start + B[i].length)
{
if (K2 == A[j].key)
break;
else
j++;
}
if (j B[i].start + B[i].length)
return j; //查找成功
else
return -1; //查找失敗
}
C語言文件中怎麼對存入文件的數據設置索引,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按照索引的類別來調用它?
你可在寫入主體文件數據時,順便建立索引表寫入本文件或另一個文件,可以在讀主體數據的文件前,先讀取索性表的文件,然後根據索引表指向的位置定位文件流指針讀取主體數據文件。
C語言,創建了一個文件,包含一個結構體變量,按結構體中的某一項進行排序,如何創建與之相匹配的索引文件
可以用xml文件創建,xml根據需要(比如:奧運的獎牌排序和總分排序)可以定義主索引和若干輔助索引。
C語言「索引(從零開始)必須大於或等於零,且小於參數列表的大小」,是什麼意思?
計算機的內存編號是從零開始編號的,是一種規定。出現這個錯誤,可能是你的代碼執行過程種,索引為負值。
1、索引的定義
在關係數據庫中,索引是一種單獨的、物理的對數據庫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進行排序的一種存儲結構,它是某個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相應的指向表中物理標識這些值的數據頁的邏輯指針清單。索引的作用相當於圖書的目錄,可以根據目錄中的頁碼快速找到所需的內容。
索引提供指向存儲在表的指定列中的數據值的指針,然後根據您指定的排序順序對這些指針排序。數據庫使用索引以找到特定值,然後順指針找到包含該值的行。這樣可以使對應於表的SQL語句執行得更快,可快速訪問數據庫表中的特定信息。
當表中有大量記錄時,若要對錶進行查詢,第一種搜索信息方式是全表搜索,是將所有記錄一一取出,和查詢條件進行一一對比,然後返回滿足條件的記錄,這樣做會消耗大量數據庫系統時間,並造成大量磁盤I/O操作;第二種就是在表中建立索引,然後在索引中找到符合查詢條件的索引值,最後通過保存在索引中的ROWID(相當於頁碼)快速找到表中對應的記錄。
2、索引原理
除了詞典,生活中隨處可見索引的例子,如火車站的車次表、圖書的目錄等。它們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通過不斷的縮小想要獲得數據的範圍來篩選出最終想要的結果,同時把隨機的事件變成順序的事件,也就是我們總是通過同一種查找方式來鎖定數據。
數據庫也是一樣,但顯然要複雜許多,因為不僅面臨著等值查詢,還有範圍查詢(、、between、in)、模糊查詢(like)、並集查詢(or)等等。數據庫應該選擇怎麼樣的方式來應對所有的問題呢?我們回想字典的例子,能不能把數據分成段,然後分段查詢呢?最簡單的如果1000條數據,1到100分成第一段,101到200分成第二段,201到300分成第三段……這樣查第250條數據,只要找第三段就可以了,一下子去除了90%的無效數據。但如果是1千萬的記錄呢,分成幾段比較好?稍有算法基礎的同學會想到搜索樹,其平均複雜度是lgN,具有不錯的查詢性能。但這裡我們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問題,複雜度模型是基於每次相同的操作成本來考慮的,數據庫實現比較複雜,數據保存在磁盤上,而為了提高性能,每次又可以把部分數據讀入內存來計算,因為我們知道訪問磁盤的成本大概是訪問內存的十萬倍左右,所以簡單的搜索樹難以滿足複雜的應用場景。
3、索引的數據結構
前面講了生活中索引的例子,索引的基本原理,數據庫的複雜性,又講了操作系統的相關知識,目的就是讓大家了解,任何一種數據結構都不是憑空產生的,一定會有它的背景和使用場景,我們現在總結一下,我們需要這種數據結構能夠做些什麼,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每次查找數據時把磁盤IO次數控制在一個很小的數量級,最好是常數數量級。那麼我們就想到如果一個高度可控的多路搜索樹是否能滿足需求呢?就這樣,b+樹應運而生。
如上圖,是一顆b+樹,關於b+樹的定義可以參見B+樹,這裡只說一些重點,淺藍色的塊我們稱之為一個磁盤塊,可以看到每個磁盤塊包含幾個數據項(深藍色所示)和指針(黃色所示),如磁盤塊1包含數據項17和35,包含指針P1、P2、P3,P1表示小於17的磁盤塊,P2表示在17和35之間的磁盤塊,P3表示大於35的磁盤塊。真實的數據存在於葉子節點即3、5、9、10、13、15、28、29、36、60、75、79、90、99。非葉子節點只不存儲真實的數據,只存儲指引搜索方向的數據項,如17、35並不真實存在於數據表中。
c語言中索引表是什麼
顧名思義 是類似「目錄」的東西 在c語言中可能是數組, 每個元素都是對應的「結構體」(廣義)指針
c語言中怎樣通過索引獲取結構體成員的值
也許你可以定義一個數組,數組的值是結構體各個成員在結構體中的偏移位置,如
const int offset[] = {0, sizeof(char), sizeof(char)+sizeof(int)};
struct Test a;
那麼訪問第一個數據可以
char num1 = *(char*)((char*)a + offset[0]);
int num2 = *(int*)((char*)a + offset[1]);
int num3 = *(int*)((char*)a + offset[2]);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0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