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面對玩家的DIY市場而言,其實商用OEM的量級更大一些!大戰商用機。在DIY領域,玩家可以盡情折騰主板、內存、散熱、電源等,能讓處理器發揮出最大性能。OEM領域卻並非如此,受制於主機體型以及散熱,OEM整機通常會給處理器鎖定65W的功耗上限。
在這個功耗下,AMD與Intel的處理器產品會有絕然不同的性能表現!
一、前言:看起來完全不對等的對比測試
我們這有聯想啟天M550台式主機與戴爾主機2款產品,前者搭載了AMD銳龍7 8700G處理器,後者則是Intel酷睿i7-14700 + GTX 1650 D6的搭配,下面我們來看看這2款處理器在OEM整機上會有怎樣的表現!
首先說明一下,我們測試的工程樣機搭載AMD銳龍7 PRO 8700G處理器,最終量產版將搭載AMD銳龍7 8700G處理器。
這兩款處理器的硬件核心規格一致,性能也完全相同,只是銳龍PRO系列處理器增加了在企業管理、安全防護方面的特性。
從規格上看,銳龍7 8700G似乎完全不是i7-14700的對手,畢竟它只有8核心16線程,而對手則是8個P-Core+12個E-Core,一共是20核心28線程,整整一倍的差距。
三級緩存則是16MB對33MB,差距同樣也是超過了一倍。
不過在看基礎頻率時會發現一些端倪。
基礎頻率一般是在指在默認TDP下,處理器以全核滿負載方式運行時能夠獲得的頻率。
雖然2款處理器TDP都是65W,但銳龍7 8700G採用的是台積電4nm製程工藝,而i7-14700則是Intel 7製程工藝(實際是10nm增強版),相差整整2代。
因此,銳龍7 8700G擁有更優秀的能效比,基礎頻率能達到4.2GHz,而i7-14700的基礎頻率只有2.1GHz。
而這2個平時看來毫不起眼的數字,可能會決定兩款整機的真實性能表現。
在核顯方面,毫無疑問銳龍7 8700G擁有絕對的優勢。Radeon 780M基於RDNA 3 GPU,擁有 12CU共計768個流處理器,運行頻率可達2900MHz。
除了強勁的核顯性能之外,銳龍7 8700G還嵌入了Ryzen AI引擎,其人工智能神經網絡處理器(NPU)加上CPU、GPU總共擁有最高39 TFLOPS的AI算力,無需依賴網絡或雲端即可執行本地AI工作負載。
相比之下,Intel酷睿i7-14700所搭載的UHD 770則是核顯乏善可陳,同時處理器也未集成NPU。
二、整機性能對比:i7-14700並無優勢
1、PCMark 10現代辦公
銳龍7 8700G PCMark 10現代辦公總分為7414,具體下來,常用基本功能(應用啟動、視頻會議、網頁瀏覽)為11204,生產力(電子表格、文檔編寫)10208分,數位內容創作(照片編輯、渲染、視頻編輯)分數為9670。
i7-14700整機分數7381,略低於銳龍7 8700G,其中常用基本功能為10928分、生產力9238分、數位創作7381分。
2、CineBench 2024
在CineBench 2024測試中,銳龍7 8700G單線程分數106pts,多線程分數931pts。
i7-14700單線程分數120pts,多線程分數1094pts。
從PCMark 10現代辦公可以較為全面的展示整機的商用性能,測試的結果可能是大家沒有想到的。不論是總分還是網頁瀏覽、生產力以及視頻創作,銳龍7 8700G都小勝i7-14700。
CineBench 2024為i7-14700挽回了一點顏面,但是也只有15%的性能優勢。
三、Radeon 780M vs GTX 1650 D6遊戲對比:4GB獨顯瘋狂爆顯存
由於i7-14700的核顯毫無性能可言,這裡銳龍7 8700G遊戲測試直接對比戴爾主機自帶的GTX 1650 D6 4GB獨顯。
1、3DMark
銳龍7 8700G所集成的Radeon 780M GPU圖形分數為3674,最高運行頻率2900MHz,最高溫度僅61度,最高功耗64W。
GTX 1650 D6獨顯的性能更勝一籌,圖形分數4432,最高運行頻率1935,最高功耗78.4W。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20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