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RC16校驗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餘校驗,是一種數據傳輸檢錯的技術,常用於串行通訊中,可以有效的檢測是否出現數據傳輸錯誤。CRC碼是根據所傳輸的數據串來計算生成的,具有高效、簡便和穩定的特點。在計算CRC碼的時候,會產生兩個概念,分別是生成多項式和校驗碼。
二、CRC16算法
CRC16算法是一種將數據通過循環冗餘校驗進行校驗的方法。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發送端將數據通過CRC16算法進行處理得到校驗碼,將數據和校驗碼一起發送給接收端,接收端將接收到的數據再次通過校驗,如果校驗通過,即可確認數據沒有出現錯誤。
三、CRC16校驗原理
CRC16校驗原理是通過生成多項式和移位異或的方式來計算校驗碼。在計算CRC16校驗碼時,需要先選擇一個合適的生成多項式,然後將發送的數據和該生成多項式進行異或操作,得到結果再進行移位操作,最終得到校驗碼。
四、CRC算法的基本原理
CRC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將數據通過一個預設的生成多項式進行除法運算,將運算得到的餘數即為校驗碼。在CRC算法中,生成多項式的位數決定了校驗碼的位數,所以生成多項式的選擇非常重要,不同的生成多項式會對校驗結果產生影響。
五、JAVA CRC16算法
/** * 計算16位CRC碼 * * @param data * 字符串 * @return */ public static int calcCrc16(String data) { byte[] bytes = data.getBytes(); int crc = 0xFFFF; for (int i = 0; i >> 8) ^ table[(crc ^ bytes[i]) & 0xff]; } return crc; }
六、CRC16校驗算法C語言
unsigned short CRC16(unsigned char *puchMsg, unsigned int usDataLen) { unsigned short wCRCin = 0x0000; unsigned short wCPoly = 0x1021; unsigned char wChar = 0; while (usDataLen--) { wChar = *(puchMsg++); wCRCin ^= (wChar << 8); for(int i = 0; i < 8; i++) { if (wCRCin & 0x8000) { wCRCin = (wCRCin << 1) ^ wCPoly; } else { wCRCin = wCRCin << 1; } } } return (wCRCin); }
七、總結
CRC16算法是一種通過循環冗餘校驗進行數據傳輸檢錯的技術,通過生成多項式和移位異或的方式來計算校驗碼。CRC16校驗碼的長度由生成多項式決定,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需要選擇合適的生成多項式來保證校驗結果的準確性。JAVA和C語言均提供了CRC16算法的實現,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9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