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c語言的排序算法研究下載,c++排序算法庫

本文目錄一覽:

基於C語言的幾種排序算法的分析

相關知識介紹(所有定義只為幫助讀者理解相關概念,並非嚴格定義):

1、穩定排序和非穩定排序

簡單地說就是所有相等的數經過某種排序方法後,仍能保持它們在排序之前的相對次序,我們就

說這種排序方法是穩定的。反之,就是非穩定的。

比如:一組數排序前是a1,a2,a3,a4,a5,其中a2=a4,經過某種排序後為a1,a2,a4,a3,a5,

則我們說這種排序是穩定的,因為a2排序前在a4的前面,排序後它還是在a4的前面。假如變成a1,a4,

a2,a3,a5就不是穩定的了。

2、內排序和外排序

在排序過程中,所有需要排序的數都在內存,並在內存中調整它們的存儲順序,稱為內排序;

在排序過程中,只有部分數被調入內存,並藉助內存調整數在外存中的存放順序排序方法稱為外排序。

3、算法的時間複雜度和空間複雜度

所謂算法的時間複雜度,是指執行算法所需要的計算工作量。

一個算法的空間複雜度,一般是指執行這個算法所需要的內存空間。

================================================================================

*/

/*

================================================

功能:選擇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選出最小的一個數與第一個位置的數交換;

然後在剩下的數當中再找最小的與第二個位置的數交換,如此循環

到倒數第二個數和最後一個數比較為止。

選擇排序是不穩定的。算法複雜度O(n2)–[n的平方]

=====================================================

*/

void select_sort(int *x, int n)

{

int i, j, min, t;

for (i=0; in-1; i++) /*要選擇的次數:0~n-2共n-1次*/

{

min = i; /*假設當前下標為i的數最小,比較後再調整*/

for (j=i+1; jn; j++)/*循環找出最小的數的下標是哪個*/

{

if (*(x+j) *(x+min))

{

min = j; /*如果後面的數比前面的小,則記下它的下標*/

}

}

if (min != i) /*如果min在循環中改變了,就需要交換數據*/

{

t = *(x+i);

*(x+i) = *(x+min);

*(x+min) = t;

}

}

}

/*

================================================

功能:直接插入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假設前面(n-1) [n=2] 個數已經是排

好順序的,現在要把第n個數插到前面的有序數中,使得這n個數

也是排好順序的。如此反覆循環,直到全部排好順序。

直接插入排序是穩定的。算法時間複雜度O(n2)–[n的平方]

=====================================================

*/

void insert_sort(int *x, int n)

{

int i, j, t;

for (i=1; in; i++) /*要選擇的次數:1~n-1共n-1次*/

{

/*

暫存下標為i的數。注意:下標從1開始,原因就是開始時

第一個數即下標為0的數,前面沒有任何數,單單一個,認為

它是排好順序的。

*/

t=*(x+i);

for (j=i-1; j=0 t*(x+j); j–) /*注意:j=i-1,j–,這裡就是下標為i的數,在它前面有序列中找插入位置。*/

{

*(x+j+1) = *(x+j); /*如果滿足條件就往後挪。最壞的情況就是t比下標為0的數都小,它要放在最前面,j==-1,退出循環*/

}

*(x+j+1) = t; /*找到下標為i的數的放置位置*/

}

}

/*

================================================

功能:冒泡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對當前還未排好序的範圍內的全部數,自上

而下對相鄰的兩個數依次進行比較和調整,讓較大的數往下沉,較

小的往上冒。即:每當兩相鄰的數比較後發現它們的排序與排序要

求相反時,就將它們互換。

下面是一種改進的冒泡算法,它記錄了每一遍掃描後最後下沉數的

位置k,這樣可以減少外層循環掃描的次數。

冒泡排序是穩定的。算法時間複雜度O(n2)–[n的平方]

=====================================================

*/

void bubble_sort(int *x, int n)

{

int j, k, h, t;

for (h=n-1; h0; h=k) /*循環到沒有比較範圍*/

{

for (j=0, k=0; jh; j++) /*每次預置k=0,循環掃描後更新k*/

{

if (*(x+j) *(x+j+1)) /*大的放在後面,小的放到前面*/

{

t = *(x+j);

*(x+j) = *(x+j+1);

*(x+j+1) = t; /*完成交換*/

k = j; /*保存最後下沉的位置。這樣k後面的都是排序排好了的。*/

}

}

}

}

/*

================================================

功能:希爾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中,每次插入一個數,使有序序列只增加1個節點,

並且對插入下一個數沒有提供任何幫助。如果比較相隔較遠距離(稱為

增量)的數,使得數移動時能跨過多個元素,則進行一次比較就可能消除

多個元素交換。D.L.shell於1959年在以他名字命名的排序算法中實現

了這一思想。算法先將要排序的一組數按某個增量d分成若干組,每組中

記錄的下標相差d.對每組中全部元素進行排序,然後再用一個較小的增量

對它進行,在每組中再進行排序。當增量減到1時,整個要排序的數被分成

一組,排序完成。

下面的函數是一個希爾排序算法的一個實現,初次取序列的一半為增量,

以後每次減半,直到增量為1。

希爾排序是不穩定的。

=====================================================

*/

void shell_sort(int *x, int n)

{

int h, j, k, t;

for (h=n/2; h0; h=h/2) /*控制增量*/

{

for (j=h; jn; j++) /*這個實際上就是上面的直接插入排序*/

{

t = *(x+j);

for (k=j-h; (k=0 t*(x+k)); k-=h)

{

*(x+k+h) = *(x+k);

}

*(x+k+h) = t;

}

}

}

/*

================================================

功能:快速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起止元素的下標

================================================

*/

/*

====================================================

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快速排序是對冒泡排序的一種本質改進。它的基本思想是通過一趟

掃描後,使得排序序列的長度能大幅度地減少。在冒泡排序中,一次

掃描只能確保最大數值的數移到正確位置,而待排序序列的長度可能只

減少1。快速排序通過一趟掃描,就能確保某個數(以它為基準點吧)

的左邊各數都比它小,右邊各數都比它大。然後又用同樣的方法處理

它左右兩邊的數,直到基準點的左右只有一個元素為止。它是由

C.A.R.Hoare於1962年提出的。

顯然快速排序可以用遞歸實現,當然也可以用棧化解遞歸實現。下面的

函數是用遞歸實現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改成非遞歸的。

快速排序是不穩定的。最理想情況算法時間複雜度O(nlog2n),最壞O(n2)

=====================================================

*/

void quick_sort(int *x, int low, int high)

{

int i, j, t;

if (low high) /*要排序的元素起止下標,保證小的放在左邊,大的放在右邊。這裡以下標為low的元素為基準點*/

{

i = low;

j = high;

t = *(x+low); /*暫存基準點的數*/

while (ij) /*循環掃描*/

{

while (ij *(x+j)t) /*在右邊的只要比基準點大仍放在右邊*/

{

j–; /*前移一個位置*/

}

if (ij)

{

*(x+i) = *(x+j); /*上面的循環退出:即出現比基準點小的數,替換基準點的數*/

i++; /*後移一個位置,並以此為基準點*/

}

while (ij *(x+i)=t) /*在左邊的只要小於等於基準點仍放在左邊*/

{

i++; /*後移一個位置*/

}

if (ij)

{

*(x+j) = *(x+i); /*上面的循環退出:即出現比基準點大的數,放到右邊*/

j–; /*前移一個位置*/

}

}

*(x+i) = t; /*一遍掃描完後,放到適當位置*/

quick_sort(x,low,i-1); /*對基準點左邊的數再執行快速排序*/

quick_sort(x,i+1,high); /*對基準點右邊的數再執行快速排序*/

}

}

/*

================================================

功能:堆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堆排序是一種樹形選擇排序,是對直接選擇排序的有效改進。

堆的定義如下:具有n個元素的序列(h1,h2,…,hn),當且僅當

滿足(hi=h2i,hi=2i+1)或(hi=h2i,hi=2i+1)(i=1,2,…,n/2)

時稱之為堆。在這裡只討論滿足前者條件的堆。

由堆的定義可以看出,堆頂元素(即第一個元素)必為最大項。完全二叉樹可以

很直觀地表示堆的結構。堆頂為根,其它為左子樹、右子樹。

初始時把要排序的數的序列看作是一棵順序存儲的二叉樹,調整它們的存儲順序,

使之成為一個堆,這時堆的根節點的數最大。然後將根節點與堆的最後一個節點

交換。然後對前面(n-1)個數重新調整使之成為堆。依此類推,直到只有兩個節點

的堆,並對它們作交換,最後得到有n個節點的有序序列。

從算法描述來看,堆排序需要兩個過程,一是建立堆,二是堆頂與堆的最後一個元素

交換位置。所以堆排序有兩個函數組成。一是建堆的滲透函數,二是反覆調用滲透函數

實現排序的函數。

堆排序是不穩定的。算法時間複雜度O(nlog2n)。

*/

/*

功能:滲透建堆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參與建堆元素的個數、從第幾個元素開始

*/

void sift(int *x, int n, int s)

{

int t, k, j;

t = *(x+s); /*暫存開始元素*/

k = s; /*開始元素下標*/

j = 2*k + 1; /*右子樹元素下標*/

while (jn)

{

if (jn-1 *(x+j) *(x+j+1))/*判斷是否滿足堆的條件:滿足就繼續下一輪比較,否則調整。*/

{

j++;

}

if (t*(x+j)) /*調整*/

{

*(x+k) = *(x+j);

k = j; /*調整後,開始元素也隨之調整*/

j = 2*k + 1;

}

else /*沒有需要調整了,已經是個堆了,退出循環。*/

{

break;

}

}

*(x+k) = t; /*開始元素放到它正確位置*/

}

/*

功能:堆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void heap_sort(int *x, int n)

{

int i, k, t;

int *p;

for (i=n/2-1; i=0; i–)

{

sift(x,n,i); /*初始建堆*/

}

for (k=n-1; k=1; k–)

{

t = *(x+0); /*堆頂放到最後*/

*(x+0) = *(x+k);

*(x+k) = t;

sift(x,k,0); /*剩下的數再建堆*/

}

}

void main()

{

#define MAX 4

int *p, i, a[MAX];

/*錄入測試數據*/

p = a;

printf(“Input %d number for sorting :\n”,MAX);

for (i=0; iMAX; i++)

{

scanf(“%d”,p++);

}

printf(“\n”);

/*測試選擇排序*/

p = a;

select_sort(p,MAX);

/**/

/*測試直接插入排序*/

/*

p = a;

insert_sort(p,MAX);

*/

/*測試冒泡排序*/

/*

p = a;

insert_sort(p,MAX);

*/

/*測試快速排序*/

/*

p = a;

quick_sort(p,0,MAX-1);

*/

/*測試堆排序*/

/*

p = a;

heap_sort(p,MAX);

*/

for (p=a, i=0; iMAX; i++)

{

printf(“%d “,*p++);

}

printf(“\n”);

system(“pause”);

}

c語言中排序方法

1、冒泡排序(最常用)

冒泡排序是最簡單的排序方法:原理是:從左到右,相鄰元素進行比較。每次比較一輪,就會找到序列中最大的一個或最小的一個。這個數就會從序列的最右邊冒出來。(注意每一輪都是從a[0]開始比較的)

以從小到大排序為例,第一輪比較後,所有數中最大的那個數就會浮到最右邊;第二輪比較後,所有數中第二大的那個數就會浮到倒數第二個位置……就這樣一輪一輪地比較,最後實現從小到大排序。

2、雞尾酒排序

雞尾酒排序又稱雙向冒泡排序、雞尾酒攪拌排序、攪拌排序、漣漪排序、來回排序或快樂小時排序, 是冒泡排序的一種變形。該算法與冒泡排序的不同處在於排序時是以雙向在序列中進行排序。

原理:數組中的數字本是無規律的排放,先找到最小的數字,把他放到第一位,然後找到最大的數字放到最後一位。然後再找到第二小的數字放到第二位,再找到第二大的數字放到倒數第二位。以此類推,直到完成排序。

3、選擇排序

思路是設有10個元素a[1]-a[10],將a[1]與a[2]-a[10]比較,若a[1]比a[2]-a[10]都小,則不進行交換。若a[2]-a[10]中有一個以上比a[1]小,則將其中最大的一個與a[1]交換,此時a[1]就存放了10個數中最小的一個。同理,第二輪拿a[2]與a[3]-a[10]比較,a[2]存放a[2]-a[10]中最小的數,以此類推。

4、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在一個已經有序的小序列的基礎上,一次插入一個元素*

一般來說,插入排序都採用in-place在數組上實現。

具體算法描述如下:

⒈ 從第一個元素開始,該元素可以認為已經被排序

⒉ 取出下一個元素,在已經排序的元素序列中從後向前掃描

⒊ 如果該元素(已排序)大於新元素,將該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⒋ 重複步驟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於或者等於新元素的位置

⒌ 將新元素插入到下一位置中

⒍ 重複步驟2~5

數據結構C語言——實現各種排序算法

剛做完的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BiInsertsort(int r[], int n) //插入排序(折半)

{

for(int i=2;i=n;i++)

{

if (r[i]r[i-1])

{

r[0] = r[i]; //設置哨兵

int low=1,high=i-1; //折半查找

while (low=high)

{

int mid=(low+high)/2;

if (r[0]r[mid]) high=mid-1;

else low = mid+1;

}

int j;

for (j=i-1;jhigh;j–) r[j+1] = r[j]; //後移

r[j+1] = r[0];

}

}

for(int k=1;k=n;k++) coutr[k]” “;

cout”\n”;

}

void ShellSort ( int r[], int n) //希爾排序

{

for(int d=n/2;d=1;d=d/2) //以d為增量進行直接插入排序

{

for (int i=d+1;i=n;i++)

{

r[0] = r[i]; //暫存被插入記錄

int j;

for( j=i-d; j0 r[0]r[j]; j=j-d) r[j+d] = r[j]; //記錄後移d個位置

r[j+d] = r[0];

}

}

for(int i=1;i=n;i++) coutr[i]” “;

cout”\n”;

}

void BubbleSort(int r[], int n) //起泡排序

{

int temp,exchange,bound;

exchange=n; //第一趟起泡排序的範圍是r[0]到r[n-1]

while (exchange) //僅當上一趟排序有記錄交換才進行本趟排序

{

bound=exchange;

exchange=0;

for (int j=1; jbound; j++) //一趟起泡排序

if (r[j]r[j+1])

{

temp=r[j];

r[j]=r[j+1];

r[j+1]=temp;

exchange=j; //記錄每一次發生記錄交換的位置

}

}

for(int i=1;i=n;i++) coutr[i]” “;

cout”\n”;

}

int Partition(int r[], int first, int end) //快速排序一次劃分

{

int i=first; //初始化

int j=end;

r[0]=r[first];

while (ij)

{

while (ij r[0]= r[j]) j–; //右側掃描

r[i]=r[j];

while (ij r[i]= r[0]) i++; //左側掃描

r[j]=r[i];

}

r[i]=r[0];

return i; //i為軸值記錄的最終位置

}

void QuickSort(int r[], int first, int end) //快速排序

{

if (firstend)

{ //遞歸結束

int pivot=Partition(r, first, end); //一次劃分

QuickSort(r, first, pivot-1);//遞歸地對左側子序列進行快速排序

QuickSort(r, pivot+1, end); //遞歸地對右側子序列進行快速排序

}

}

void SelectSort(int r[ ], int n) //簡單選擇排序

{

int i,j,index,temp;

for (i=1; in; i++) //對n個記錄進行n-1趟簡單選擇排序

{

index=i;

for (j=i+1; j=n; j++) //在無序區中選取最小記錄

if (r[j]r[index]) index=j;

if (index!=i)

{

temp=r[i];

r[i]=r[index];

r[index]=temp;

}

}

for(i=1;i=n;i++) coutr[i]” “;

cout”\n”;

}

void main()

{

const int numv=12;

int a[3][numv]={{0,6,13,19,23,37,39,41,45,48,58,86},{0,86,58,48,45,41,39,37,23,19,13,6},{0,23,13,48,86,19,6,41,58,37,45,39}};

int z1[numv],z2[numv];

int m,n;

cout”請選擇測試數據類型:⑴正序 ⑵逆序 ⑶隨機 [ 若跳出,請按⑷ ]” endl;

cinm;

while(m0m4)

{

cout”請選擇排序算法:⑴直接插入排序 ⑵希爾排序 ⑶冒泡排序 ⑷快速排序 \n ⑸簡單選擇排序”endl;

cinn;

switch(n)

{

case 1:

cout “直接插入排序前:” “\n”;

for(int j=1;jnumv;j++) couta[m-1][j]” “;

cout “\n直接插入排序結果為:” “\n”;

BiInsertsort(a[m-1],numv-1);

break;

case 2:

cout “\n希爾排序前:” “\n”;

for(int j=1;jnumv;j++) couta[m-1][j]” “;

cout “\n希爾排序結果為:” “\n”;

ShellSort(a[m-1], numv-1);

break;

case 3:

cout “\n冒泡排序前:” “\n”;

for(int k=1;knumv;k++) couta[m-1][k]” “;

cout “\n冒泡排序結果為:” “\n”;

BubbleSort(a[m-1], numv-1);

break;

case 4:

cout “\n快速排序前:” “\n”;

for(int j=1;jnumv;j++) couta[m-1][j]” “;

cout “\n快速排序結果為:” “\n”;

QuickSort(a[m-1],0,numv-1);

for(int i=1;inumv;i++)

couta[m-1][i]” “;

cout”\n”;

break;

case 5:

cout “\n簡單選擇排序前:” “\n”;

for(int j=1;jnumv;j++) couta[m-1][j]” “;

cout “\n簡單選擇排序結果為:” “\n”;

SelectSort(a[m-1],numv-1);

break;

default:

cout”輸入錯誤!”endl;

}

m=0;

cout”請選擇測試數據類型:⑴正序 ⑵逆序 ⑶隨機 [ 若跳出,請按⑷ ]” endl;

cinm;

}

if(m==4) cout”(*^__^*) 再見!”endl;

else cout”輸入錯誤!”endl;

}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96952.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4-12-03 13:29
下一篇 2024-12-03 13:29

相關推薦

  • 蝴蝶優化算法Python版

    蝴蝶優化算法是一種基於仿生學的優化算法,模仿自然界中的蝴蝶進行搜索。它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的優化問題,包括數學優化、工程問題、機器學習等。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蝴蝶優化算法Python版…

    編程 2025-04-29
  • Python實現爬樓梯算法

    本文介紹使用Python實現爬樓梯算法,該算法用於計算一個人爬n級樓梯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有一樓梯,小明可以一次走一步、兩步或三步。請問小明爬上第 n 級樓梯有多少種不同的爬樓梯…

    編程 2025-04-29
  • AES加密解密算法的C語言實現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是一種對稱加密算法,可用於對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C語言中如何實現AES算法,並對實現過程進…

    編程 2025-04-29
  • 學習Python對學習C語言有幫助嗎?

    Python和C語言是兩種非常受歡迎的編程語言,在程序開發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麼,學習Python對學習C語言有幫助嗎?答案是肯定的。在本文中,我們將從多個角度探討Pyth…

    編程 2025-04-29
  • Harris角點檢測算法原理與實現

    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Harris角點檢測算法進行詳細的闡述,包括算法原理、實現步驟、代碼實現等。 一、Harris角點檢測算法原理 Harris角點檢測算法是一種經典的計算機視覺算法…

    編程 2025-04-29
  • 數據結構與算法基礎青島大學PPT解析

    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數據結構與算法基礎青島大學PPT進行詳細的闡述,包括數據類型、集合類型、排序算法、字符串匹配和動態規劃等內容。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解析,讀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數據結構與算…

    編程 2025-04-29
  • Python被稱為膠水語言

    Python作為一種跨平台的解釋性高級語言,最大的特點是被稱為”膠水語言”。 一、簡單易學 Python的語法簡單易學,更加人性化,這使得它成為了初學者的入…

    編程 2025-04-29
  • 瘦臉算法 Python 原理與實現

    本文將從多個方面詳細闡述瘦臉算法 Python 實現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該算法的意義、流程、代碼實現、優化等內容。 一、算法意義 隨着科技的發展,瘦臉算法已經成為了人們修圖中不可缺少…

    編程 2025-04-29
  • OpenJudge答案1.6的C語言實現

    本文將從多個方面詳細闡述OpenJudge答案1.6在C語言中的實現方法,幫助初學者更好地學習和理解。 一、需求概述 OpenJudge答案1.6的要求是,輸入兩個整數a和b,輸出…

    編程 2025-04-29
  • Python按位運算符和C語言

    本文將從多個方面詳細闡述Python按位運算符和C語言的相關內容,並給出相應的代碼示例。 一、概述 Python是一種動態的、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其按位運算符是用於按位操作的運算符…

    編程 2025-04-29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