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語言summary函數模型
在R語言中,summary()函數是一個重要的統計分析函數,用於對一維統計特徵進行計算並作出摘要。在R語言統計分析的各種數據表中,summary() 函數經常用於數據預處理和探索性分析。
具體地說,summary() 函數用於將向量、因子和數據框中的數據計算指定的統計特徵。這些統計特徵包括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數,平均值和四分位數等。summary()函數的結果通常呈現為一個表格或列表。
# 一個簡單的例子:用summary函數統計向量的統計特徵 vec <- rnorm(100) summary(vec)
二、R語言summary函數怎麼用
summary() 函數的第一個參數可以是向量,矩陣、因子或數據框。summary() 函數的行為因輸入類型的不同而不同。
- 向量: 如果輸入是向量,那麼summary() 函數會計算它的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數,平均值和四分位數等值。在這些值中,僅計算有意義的值,並且忽略非數值。如果向量中包含無效值(例如NaN或NA),那麼這些值在計算中也不會考慮。
- 矩陣: 如果輸入是矩陣,那麼summary() 函數將每行都當作一個向量並計算每一列的統計特徵。因此,輸出結果通常為每一列的統計特徵表格
- 因子: 如果輸入是因子,那麼summary() 函數將對因子級別進行計數,並將其呈現為表格。 輸出結果包含每個因子級別的計數。
- 數據框: 如果輸入是數據框,那麼summary() 函數將按列計算每個列的統計特徵。因此,輸出結果通常為每個列的統計特徵表格。
三、R語言names函數
在使用summary() 函數時可以添加names參數,以重命名輸出結果中的變量。names()函數與R語言中data.frame裏面的列名類似,它可以用於給輸出結果的每個變量賦予新的名稱。這樣給每一個變量命名或者給部分變量命名,會使R語言程序閱讀和處理結果文件時更為容易。
#一個例子: 修改summary()函數輸出結果的命名 vec <- rnorm(100) summary(vec, name = "MyVector")
四、R語言summary函數是什麼意思
與R語言summary函數類似的是,sum()函數是另一個廣泛使用的函數。儘管sum()函數也用於計算統計特徵,但它的使用範圍更少。sum()函數計算向量、矩陣和數組的元素和。而r語言summary函數計算各種統計特徵。因此,它們在用途和輸出結果上有很大的區別。
五、R語言summary函數各含義
summary() 函數的輸出結果有助於理解數據的範圍和分佈。輸出結果包含了五條統計特徵的值,這些特徵用無色背景表示。除此之外,如果數據中有空的或不適當的值,這些值也可以用顏色表示。常用的統計指標及其含義如下:
- Min(最小值): 最小觀測值,即最小的可用數據點。
- 1Q(下四分位數):數據的下四分位數。四分位數是數據集的四個等分點,將數據集分為四個等分。在這種情況下,數據被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包含25%的數據。
- Median(中位數): 中位數是數據集的中心值。如果數據集有偶數個數據點,則中位數有兩個。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中位數的平均值被認為是整個數據集的中位數。
- Mean(平均數): 平均值是數據集中所有值的總和除以值的數量。在統計分析和數據科學中,平均值通常用來表示數據集的一般趨勢。
- 3Q(上四分位數):數據的上四分位數。
- Max(最大值): 最大觀測值,即可用數據所達到的最大值。
- NA(無效值): 無效值表示缺少值或無效值。它們會影響數據集的總和和其他統計信息。
六、R語言summary函數用法
在R語言中,summary()函數被廣泛應用於統計分析和數據探索。它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快速分析和理解數據集的特徵。summary() 函數的輸出結果可以讓研究人員快速了解數據的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數等重要信息。
七、R語言summary函數的功能
summary() 函數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它可以用來識別數據集中的異常值、探索數據集的分佈、縮短數據預處理的時間等。summary() 函數還可以被用於比較不同數據集之間的差異,例如,它可以用於比較兩個相同的變量的分佈或數據集中的子集的分佈。
八、R語言summary函數的決定係數
在統計分析中,匯總結果和決策根據其決定係數的大小,選擇匯總方法和根據決定係數的大小調整匯總結果的顯示方式。
決定係數中參數的含義如下:
- 同步表中的R²:此項為最後公式的決定係數,它反映自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的關係程度的強度。R²從0到1變化。R²為1時,所有觀察值均在回歸曲線上,表明自變量完全解釋實變量的方差;當R²趨向於0時,自變量解釋的實變量的方差極小。
- 同步表中的RSE:均方根誤差是回歸直線到各觀察點的距離的平均值,RSE越小則回歸直線更符合觀察點數據。
- 同步表中的F值:是估計的回歸方程的「合適性」指標,較大的F-值表示應該拒絕H0假設,即表明所有自變量的係數不是零。
- 同步表中的p值:是用於決定輕還是重要的關鍵,p-值很小(0.05以下)可能表示的是我們的結果具有顯著差異。p-值較大的情況下,我們無法排除這樣的假設:”我們觀察到的結果只是由於原因純粹是由於隨機性/概率性”
九、R語言summary函數在哪個包
R語言自帶的統計分析包中就包括了summary()函數,無需額外的包安裝,可以直接在命令行中調用。
十、R語言summary函數回歸選取
在回歸分析中,使用summary() 函數可以幫助研究人員選擇最佳的回歸方程。summary() 函數可以計算回歸方程的統計指標,並計算決定係數以幫助確定最好的回歸方程。
下面是一個示例,展示了如何在 R 中使用簡單線性回歸方程進行擬合,並使用 summary函數計算回歸統計指標。
# 簡單線性回歸 model <- lm(y ~ x) # 打印同步表 summary(model)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9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