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Vue.js是一套構建用戶界面的漸進式框架,通過HTML模板或者直接寫render函數可以快速開發單頁應用。在開發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調試代碼,追蹤錯誤。Vue官方提供了SourceMap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在錯誤提示信息中直接鏈接到源代碼,從而更方便地進行調試。
在打包壓縮後的JS代碼里,有時很難找到錯誤發生的位置。SourceMap是一種映射關係文件,其中包含了壓縮前和壓縮後的代碼的位置,這個文件可以幫助我們去定位代碼的真實位置。
二、使用方法
在Vue CLI中默認是開啟SourceMap的,只需要在webpack的配置文件中將其設置為true即可:
module.exports = { //... productionSourceMap: true //... }
也可以通過vue.config.js文件中進行配置:
module.exports = { productionSourceMap: true }
在代碼打包後,壓縮的JS文件會攜帶SourceMap文件一同發佈到服務器。如果你需要禁用它,只需將productionSourceMap設置為false。
三、生成SourceMap
在開發過程中,我們可以在webpack的配置文件中設置devtool選項。這個選項配置webpack如何生成SourceMap。以下是一些選項的示例:
module.exports = { devtool: 'source-map' }
這會生成一個外部的source-map文件,在每個JS文件的末尾添加一個sourceURL注釋。這些sourceURL注釋指向source-map文件的位置。
module.exports = { devtool: 'cheap-source-map' }
這種配置方式比上面的選項更快,會忽略列信息,只有行信息。它會生成一個外部的source-map文件。只是這個文件生成的時候,只包含每個打包後的模塊的第一行。
module.exports = { devtool: 'inline-source-map' }
這種選項生成一個base64-encoded inline sourcemap文件,類似於DataUrl。它不會生成外部的source-map文件。
四、優化
然而,開啟SourceMap會導致一些性能問題,開發者可以通過一些優化配置來減輕這些性能問題。webpack提供了內聯WebWorker來生成SourceMap,同時可以使用cache-loader來緩存生成的SourceMap。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js|vue)$/, use: 'cache-loader', enforce: true } ] }, devtool: 'cheap-source-map', output: { pathinfo: false }, optimization: { minimize: true, minimizer: [ new TerserPlugin({ test: /\.js(\?.*)?$/i, cache: true, sourceMap: true, parallel: true, terserOptions: { safari10: true, compress: {}, mangle: true } }) ] }, }
五、結語
使用Vue SourceMap可以大大提高開發效率,幫助我們快速定位代碼錯誤。同時,為了避免對性能的影響,需要採取一定的優化措施。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9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