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ython中的數字類型
在Python中,數字是一種基本數據類型,包括整型(int)、浮點型(float)、複數(complex)和布爾型(bool)。
Python中可以通過isinstance()函數判斷一個變量是否為數字類型:
num = 123 print(isinstance(num, int)) # True
在Python中,數字還支持各種常規的數學運算操作(加減乘除、取模、冪等等)。
二、Python判斷數字是否為整數
判斷一個數字是否為整數的方法有多種,以下是兩種常見的方法:
方式一:使用正則表達式re.match()函數判斷數字字符串是否以數字開始和結束,如果匹配成功則認為該數字是整數。
import re def is_integer(num_str: str) -> bool: if not isinstance(num_str, str): return False pattern = r'^\d+$' return bool(re.match(pattern, num_str))
方式二:使用float.is_integer()函數判斷該數字的浮點數形式是否為整數。如果是整數則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這種方法適用於數字也可以是浮點數的情況。
def is_integer(num: float) -> bool: return num.is_integer()
三、Python判斷數字範圍是否合法
判斷一個數字是否在指定範圍內可以使用Python中的if語句和比較運算符。
例如,要判斷一個數字是否在區間[1, 100]內:
def is_in_range(num: int) -> bool: if num >= 1 and num <= 100: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或者可以使用Python中的邏輯運算符and操作:
def is_in_range(num: int) -> bool: return num >= 1 and num <= 100
四、Python判斷數字是否為質數
判斷一個數字是否為質數可以使用以下代碼:
def is_prime(num: int) -> bool: if num <= 1: return False for i in range(2, int(num/2)+1): if num % i ==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該函數首先判斷num是否小於等於1,如果是則不是質數。然後從2到num/2枚舉範圍內的數字,如果存在能夠整除的數字則不是質數,否則就是質數。
五、Python處理數字的科學計數法
科學計數法是一種常見的表示大數字和小數字的方法。例如,很大的數字可以使用1e9來表示。
在Python中,也可以使用科學計數法來表示數字。對於一個科學計數法形式的數字字符串,可以先使用float()函數將其轉為浮點數形式,然後使用字符串格式化方法來輸出:
num_str = '1.23e-4' num = float(num_str) print('{:.3f}'.format(num)) # 0.000
結語
本文介紹了Python中數字類型的常見使用方法和數字判斷的實現。在實際開發中,數字的判斷和處理是常見的需求,希望本文對讀者有所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9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