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 Kudu和Impala都是Apache軟件基金會的項目,Kudu是一種快速,可擴展的列式Hadoop存儲引擎,而Impala是一個高性能SQL查詢引擎,可以在Hadoop Hive之上提供更快的查詢性能。 KuduImpala是兩個項目的結合,可以讓用戶在Hadoop集群中實時查詢和分析數據。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從多個方面對KuduImpala進行詳細解讀。
一、快速入門
1、首先,您需要安裝Hadoop,Impala和Kudu。這裡我們使用CDH版本的Hadoop和Impala。
sudo yum install hadoop kudu impala
2、配置Impala和Kudu的默認端口。
sudo vim /etc/impala/conf.dist/impala-site.xml
<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kudu.master_addresses</name>
<value>your_kudu_master_address:7051</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sudo vim /etc/kudu/conf/kudu_master.gflagfile
--master_addresses=your_kudu_master_address
3、創建Kudu表並導入數據。
CREATE TABLE table_name
(
column_1 data_type [PRIMARY KEY],
column_2 data_type,
...
)
PARTITION BY HASH(column_1) PARTITIONS 16
STORED AS KUDU;
INSERT INTO table_name VALUES
(row_1_value, row_2_value, ...),
(row_1_value, row_2_value, ...),
...;
4、使用Impala查詢Kudu表。
SELECT COUNT(*) FROM table_name;
二、技術原理
1、Kudu的存儲架構
Kudu的存儲架構類似於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和Hadoop的存儲方式的混合體。Kudu將數據存儲在表中,類似於關係型數據庫。表可以基於分區和主鍵分佈在集群中的多個節點上,類似於分佈式的Hadoop HDFS。
2、Kudu的讀寫操作
在Kudu中,讀操作使用分佈式讀取技術,可以同時從多個節點並行讀取數據。寫操作使用基於log和commit的ACID事務,並且是原子級別的,即要麼全部成功,要麼全部回滾。
3、Impala的查詢優化
Impala使用內部結構化查詢語言(SQL)轉換器,將SQL轉換為高效的本地代碼。然後,將本地代碼在集群中分佈執行,從而實現高效的查詢。同時,Impala還使用了很多查詢優化技術,例如流水線技術、自適應調優、過濾器推送等。
三、應用場景
1、數據倉庫查詢分析
對於需要實時查詢和分析數據的數據倉庫,KuduImpala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由於其高速查詢和分析能力,可以加快數據倉庫查詢分析的速度,提高生產力。
2、實時大數據分析
KuduImpala也適用於需要對實時數據進行分析的場景,例如實時日誌分析、行為分析等。
3、在線事務處理
KuduImpala可以輕鬆應對在線事務處理場景,例如交易系統等,在不影響性能的同時,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KuduImpala的代碼示例
1、創建Kudu表
CREATE TABLE user
(
user_id STRING PRIMARY KEY,
user_name STRING,
user_age INT,
user_gender STRING
)
PARTITION BY HASH(user_id) PARTITIONS 16
STORED AS KUDU;
2、導入數據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001', 'Alice', 20, 'F'),
('002', 'Bob', 25, 'M'),
('003', 'Charlie', 30, 'M');
3、查詢數據
SELECT * FROM user;
總結
本文詳細介紹了Apache Kudu和Impala項目,以及它們的結合,KuduImpala。通過對KuduImpala的快速入門、技術原理、應用場景和代碼示例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KuduImpala在實時數據查詢和分析方面具有很高的性能和可用性,可以為企業應用提供很好的支持。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8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