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鏈式
外鏈式即是在HTML文件中使用<script>標籤來引入外部JS文件。語法如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script.js"></script>
其中type屬性是非必需的,默認可以不填,而src屬性是必需的,表示需要引入的JS文件路徑。在使用外鏈式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 src屬性中的JS文件路徑必須正確,否則無法引入成功;
- 最好把<script>標籤放在<head>標籤內,並且放在所有內容的前面;
- 如果JS文件的內容較大,可能需要使用defer或async屬性,讓頁面的其他內容能夠先加載出來,避免頁面卡頓。
二、在HTML中引入JS的三種方法
1、<script>標籤嵌入代碼
<script>標籤可以像這樣嵌入一段JS代碼: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alert("Hello World!"); </script>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代碼嵌入簡單,代碼量較少時比較方便。
缺點是代碼耦合度比較高,可讀性比較差,如果代碼較長會影響頁面的加載速度和用戶體驗。
2、內部腳本
內部腳本即是在HTML文件中使用<script>標籤來嵌入JS代碼。語法如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sayHello() { alert("Hello World!"); } </script>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代碼可讀性較好,適合小段代碼和實現簡單邏輯的功能,缺點是如果代碼比較多,會使HTML文件變得比較臃腫
3、事件屬性
事件屬性即是在HTML標籤上添加事件屬性,來執行JS代碼。語法如下:
<button type="button" onclick="alert('Hello World!')">Click me!</button>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直接在HTML標籤上添加事件,邏輯簡單,適合單一事件的JS代碼實現。缺點是不易於維護和擴展,也不利於代碼的重用。
三、使用ES6的模塊化
ES6的模塊化是一種比較先進的JS引入方式。通常會把JS代碼寫成模塊,然後使用import和export語法來引入和導出模塊。語法如下:
在聲明模塊時,需要用export關鍵字把模塊中需要導出的對象進行導出:
// script.js export function sayHello() { alert("Hello World!"); }
在導入模塊時,使用import關鍵字把需要導入的對象導入:
// index.js import { sayHello } from "./script.js"; sayHello();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代碼模塊化,代碼結構清晰,易於維護和重用,適合大型項目的開發。缺點是對於一些老舊的瀏覽器不支持。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8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