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使用迷你主機辦公和娛樂,但隨着日常資料累積,內置的1T硬盤空間告急,所以萌生了想給主機加裝硬盤的想法。
正好藉此次機會,來演示一下迷你主機/電腦/筆記本如何選擇合適的固態硬盤、以及如何安裝固態硬盤的教程,最後還會演示如何使用相關磁盤測試工具進行硬盤性能檢測,希望可以給到各位新手朋友參考。
如何選擇合適的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有什麼優勢呢?或者說,相比於常規的機械硬盤有什麼優勢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 讀寫速度更快:固態硬盤的讀取和寫入速度遠高於機械硬盤。意味着系統啟動時間更短,文件傳輸速度更快,應用程序加載時間減少。並且隨機訪問時間幾乎沒有延遲,能夠迅速訪問數據,而機械硬盤需要等待磁盤旋轉到正確的位置,而且固態硬盤不會有碎片化問題,性能一直穩定。
- 可靠性和耐用性:SSD沒有活動部件,因此比HDD更耐摔和抗震,適合移動設備和筆記本電腦使用,儘管早期的SSD有寫入壽命限制,但目前SSD的技術在耐久性方面有了顯著改進,能經受住大量的數據讀寫操作。
- 功耗和散熱、靜音:SSD的功耗較低,適合筆記本電腦和其他需要節能的設備,加上由於沒有機械活動部件,SSD發熱量更低,有助於保持設備的穩定性。而且沒有了機械硬盤的馬達部件,固態硬盤可以實現無噪音運行,適合在安靜環境的場合使用。
目前常見的硬盤主流接口類型如下,並配有主板上對應接口的圖示,其中SATA接口、mSATA、M.2接口是比較常見的三種,在你將電腦、小主機拆機後,在主板上一般可以剛見到對應的硬盤接口類型。
其中,SATA 3.0讀寫速度最高可達600 MB/s左右,消費級mSATA硬盤讀寫速度也是500-600MB左右,M.2接口速度最好,最高可達到7000MB以上(PCIe 4.0×4),所以,如果你的電腦/筆記本支持M.2接口,建議優先選擇M.2接口的硬盤,讀寫速度快,電腦自然更加流暢。
將電腦/筆記本/小主機移除機殼後,就可以看到硬盤接口,請對應上圖中的接口類型查找,來確定你的主機能裝哪種硬盤,或者從你主板官網上查找相關參數,一般會標出主板所支持的硬盤接口類型。
如果是普通SATA和mSATA接口的話,直接選擇主流SATA接口協議的硬盤就行,至於容量方面就根據需求來定,主流的有128G、256G、512G、1T、2T等等。
如果你的主機有M.2接口富餘的情況下,建議優先選擇M.2接口,畢竟和普通SATA 3.0相比,速度翻了許多倍,可以讓電腦運行更加流暢,一般中高端主板的M.2均支持PCIe 4.0×4協議,為了更好搭建,那麼優先選擇支持PCIe 4.0×4協議的硬盤就行了,最高讀寫速度可達7.9GB/s。
如果你的主板支持PCIe 3.0,從實用和性價比角度出發的話,可以優先選擇PCIe 3.0的硬盤,因為就算你給它加裝了PCIe 4.0盤,那麼它的最高速度也只能發揮到PCIe 3.0速度。
我的選擇:鎧俠EXCERIA PRO SE10固態硬盤
我的積核IT13小主機搭載i9-12900H+32G內存,當時入的是准系統,就使用了手上多餘的一塊2.5寸SATA SSD裝上去使用至今,硬盤空間已滿,所以這次就給它加裝一塊1T固態,查閱到官方參數,它是支持M.2接口的,並且是支持PCIe 4.0 x 4,那這個就爽了,考慮到後續有可能將M.2硬盤做為系統盤來提升性能,所以直接確定入手一塊旗艦M.2固態來升級一下。
千挑萬選之下,最終我選擇了鎧俠EXCERIA PRO 極至超速 SE10固態硬盤,這絕對是目前PCIe 4.0硬盤的性能天花板存在了。
鎧俠由原來的東芝存儲器更名而來,這是鎧俠在消費市場推出的旗艦級PCIe 4.0固態硬盤產品,並且採用了原廠顆粒和主控,最重要的是加入了獨立緩存,帶來超穩定的讀寫體驗。
這還沒完,做為旗艦PCIe 4.0固態硬盤,它支持PCIe 4.0×4通道和NVMe 1.4技術,比傳統的PCIe 3.0 SSD要快2倍,比普通的SATA硬盤快了高達13倍,順序讀寫速度分別達到了7300MB/s和6400MB/s。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7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