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CES 2024展會上,AMD正式發佈了銳龍8000G系列桌面APU和新一批AM4處理器,從架構設計來看,銳龍8000G系列其實就是從移動端的銳龍8000上演變過來的,只不過TDP功耗等參數有所不同,銳龍8000G家族擁有銳龍7 8700G、銳龍5 8600G、銳龍5 8500G以及銳龍3 8300G四個型號,其中前三者是直接面向零售市場的,銳龍3 8300G則是只供貨給OEM整機。
銳龍8000G簡介和平台展示
銳龍8000G的規格,首先直觀感受當然是最大Boost頻率的提升,這和從銳龍5000系列升級到銳龍7000系列是一樣的體驗——APU正式踏入5.0GHz時代,加持RDNA 3架構的核顯頻率提升也是非常明顯,並且回歸到Zen+時代堆CU單元數量了,這樣一套參數堆疊下來,近四代APU的TDP都還是65W,能耗比顯然是越來越好的。
銳龍7 8700G和銳龍5 8600G還內置了NPU(神經網路處理單元)構成的Ryzen AI引擎,其中NPU算力可提供16 TFLOPs,CPU整體和移動端的旗艦銳龍9 9 8945HS一樣最高可達到39 TFLOPs。銳龍5 8500G和銳龍3 8300G這兩個型號就沒有NPU單元了,內核採用特殊的Zen 4與Zen 4c混合架構設計。
進入2024年,AI PC概念越來越流行,這也要歸結於今年微軟Windows 12操作系統的即將面世,系統的升級重點必然是AI應用和功能方面,軟件層面有了自然需要NPU硬件來運行,而銳龍8000G屬於第一批內置NPU硬件的桌面級CPU,超前配置屆時無疑可以提供最好的AI性能優化支持,而且是銳龍5 8600G這種千元級CPU起步就能體驗。
本次首發體驗的是銳龍7 8700G,包裝盒沿用了此前Ryzen 7000系列的風格設計——水泥灰背景色+簡明的橙色線條修飾,左上角還特意用三角區域指向性標註說明支持Ryzen AI引擎,中間還是熟悉的小窗體設計。
銳龍7 8700G本體,熟悉的“八爪魚”頂蓋造型設計,八核十六線程純大核規格,基礎頻率為4.2Ghz,Boost最高頻率為5.1Ghz,L2+L3緩存總計24MB,可見APU緩存設計都不會很大,結合頻率方面和銳龍7000系列家族形成明顯的差異化產品線。
AM5封裝形式是觸點構成的,屬於更為安全的安裝設計,畢竟可以避免“連根拔起”的風險。
銳龍7 8700G提供了一個幽靈Wraith Spire散熱器,屬於無LED設計,而8600G則是標配Wraith Stealth散熱器,兩者用起來差異不會很大,畢竟TDP只有65W,在不超頻和節約成本情況下,官配散熱器完全足夠了。
幽靈Wraith Spire一款採用鋁擠+風扇下壓形式的散熱器,表面已經塗有硅脂,也不需要額外的扣具加裝,安裝是很方便的。
本次搭配測試的主板來自華碩ROG B650-A GAMING WIFI吹雪,它採用了豪華供電規格和擴展性絕佳的ATX版型,配合最新BIOS支持可完美髮揮銳龍7 8700G的性能,如需了解其賣點,請自行跳轉至文章末端。
測試內存所有平台統一採用宏碁掠奪者的Pallas II凌霜DDR5 6000 16GB*2套裝,可完美滿足Zen 4架構6000MHz甜點內存頻率和主流玩家的需求,具體賣點稍後再說。
測試CPU散熱器來自九州風神冰立方AK500S,這是一款帶數顯、黑化外觀的五熱管單塔風冷散熱器,足以很好壓制銳龍7 8700G,如需了解特點,慣例文末見。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7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