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語:低售價不是魅族 MX4的擋箭牌
16GB的MX4售價1799元,真的沒想到有一天我們會用“便宜貨”來形容一款魅族家的產品。因為從06年出產高端音頻播放器 M6開始至今,我們已經適應了魅族那種摒棄世俗唯我獨尊的處世態度。
而今天筆者看到的魅族感覺特別不一樣,除了在發佈會過的程中對產品優勢毫不掩飾的自我肯定之外,我們還看到了魅族同樣對以往問題與缺陷的自我反省,包括硬件的設計同時也包括軟件的邏輯。
回到產品身上,魅族似乎從來沒有放棄在“追求製造工藝”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的想法。然而走得再遠也別忘記靈魂帶上,Flyme4系統與MX4硬件的一同發佈無疑是起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關於MX4硬件部分的介紹依舊是白總負責講解的,8核處理芯片、2000萬像素鏡頭,聯通移動雙4G網絡、5.4英寸的FullHD面板、航空鋁材質,如果記住了這些關鍵詞你差不多就能去忽悠小夥伴了。
鑒於調試難度與自然成本上的差距問題,Flyme系統部分調整的內容明顯要多於MX4的硬件部分。總結起來就是:對第三方服務商做系統級的整合簡化消費流程,其次是對本地用戶體驗做進一步優化。
魅族 MX4於9月2日17:00開始接受預定丨9月20日發貨(圖片來自魅族)
那麼在還沒有體驗到真機的時候,“他們這次是報着解決問題的態度來的”是我關於這場發佈會最大的感受。雖然嘴上很任性,但J.Wong卻口是心非地為我們帶來了這樣一款看上去很美妙的產品。
魅族 MX4 灰色版
魅族 MX4筆者目前已經拿在了筆者手中。作為一個曾經用過M8、M9,斷片兒於MX2的偽煤油,我會試着努力去把接下來的評測內容做到獨立與客觀,下面我們就從那塊航空鋁材質的邀請函開始吧。
2、外觀:金屬塑料拼設計致整體感下降
此次魅族發佈會的邀請函是一塊由金屬材質打磨成的拼圖碎片,聯繫一個半月前小米,我們很容易想到這塊構成金屬的材料理論上也會出現在即將發佈的魅族 MX4身上,當然魅族也確實沒有開玩笑。
的確,這款機器採用了與“邀請函拼圖”相同的航空鋁材料,相比不鏽鋼這種材質堅固且質輕。但這種在白總口中“有點小貴”的材料僅限於機身的中框部分,至於機身背殼部分採用的是合成塑料。
魅族 MX4 機身正面外觀
中框部分的航空鋁與背殼部分的合成塑料,兩種不同材質的接觸勢必會造成一種層次感,雖然魅族為中框與背殼做了非常精細的顏色配備,但當我們握上去的時候,這種觸感上的不同是很難去調平的。
機身頂部丨3.5mm耳機插孔丨降噪麥克風丨電源按鍵
沿着中框劃一圈,我們能在頂部找到電源鍵和耳機插孔,在左側找到一組音量調節鍵。至於右側是中框最乾淨的區域,說實話這裡沒有按鍵很不習慣。至於那個可以輕鬆開啟後蓋的機關出現在底部。
機身頂部丨揚聲器開孔丨USB接口丨麥克風丨後蓋輔助開口
可拆卸後殼是魅族 MX系列手機的一個傳統設計,雖然新機器後殼再藉助工具。但除了能夠節省成本之外,我真的無法找出一個合適的理由去給魅族打圓場,畢竟裏面只有一個不常更換的SIM卡而已。
打開後蓋後MicroSIM卡槽位於機身頂部
機身前面板,略微增大的屏幕尺寸和略微縮小的邊框寬度很難被察覺。至於頂部的聽筒、傳感器與攝像頭的安置,魅族早在初代MX上就已經採用了單孔解決方案。底部依舊是帶有背光的圓形觸摸按鍵。
3、手感:仍舊是握着很舒服的大屏產品
單從握持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從發佈會的PPT上找到不少與之相關的要點,比如為了減輕重量而採用的航空鋁材質,比如為了提升手感的16槍360度噴砂工藝,以及更窄的刷新紀錄的邊框寬度等等。
魅族 MX4的機身背部使用了16槍360度噴砂工藝(圖片來自魅族)
另外,MX4是魅族首款採用金屬骨架的產品,所以為了增強手機的信號避免“死亡之握”現象的發生,該機在機身的頂部和底部分別增加了三條和兩條塑料材質的隔斷。用戶不必刻意調整原有的握姿。
機身邊框上下設有塑料阻隔用戶不必刻意調整握持姿勢
對於平時習慣“捏着”手機用的人來說,新機器背部的磨砂處理使其變得更加光滑,總有一種隨時可能會掉的感覺。而對於習慣“卡着”手機用的人來說,只要適應一下金屬與塑料的溫度差異就好了。
魅族 MX4的機身厚度從MX3的9.1mm縮減為現在的8.9mm(圖片來自魅族)
對比MX3,MX4的機身寬度差不多增加了3毫米(從71.9毫米提升至75.2毫米),機身重量提升了約4克(從143克提升至了147克),可見屏幕尺寸上的變化與金屬材質的對單手操作的體驗影響並不大。
魅族 MX4的屏幕佔比達到了80%單手可覆蓋面積約50%
雖然新機器的屏幕佔比達到了80%,但在實際的單手操作使用過程中,用戶的拇指基本只能覆蓋50%左右的屏幕區域。至於剩下的50%,魅族用下拉懸停、全局下滑等交互上的優化做了一些彌補。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6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