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達式的基礎知識
表達式是Python程序的基礎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邏輯計算的基本手段。在Python中,表達式可以是操作數、操作符、函數、常量和變量的組合。下面是一些常見的表達式類型:
1. 算術表達式
算術表達式是最基本的表達式類型之一,它包含數值和運算符,以及任意組合的括號,例如:
a = 3
b = 4
c = (a + b) * 2
print(c) # 輸出:14
2. 關係表達式
關係表達式用於比較兩個值之間的關係,例如:
a = 3
b = 4
c = a == b
print(c) # 輸出:False
其中,== 是一個關係運算符,用於比較兩個值是否相等。除此之外,Python還支持其他關係運算符,如!=、>、=、<= 等。
3. 邏輯表達式
邏輯表達式用於實現「與」、「或」等邏輯操作,例如:
a = 3
b = 4
c = a == 3 or b == 3
print(c) # 輸出:True
其中,or 是一個邏輯運算符,用於判斷兩個值中是否有至少一個為True。Python還支持其他邏輯運算符,如and、not 等。
二、變量的基礎知識
變量是存儲數據的容器,可以用來保存Python程序中的值。在Python中,變量的命名必須符合以下規則:
– 必須以字母或下劃線開頭
– 可以包含字母、數字或下劃線
– 區分大小寫
創建變量的基本語法如下:
variable_name = variable_value
其中,variable_name 是變量名,variable_value 是變量的值。
1. 變量的賦值和訪問
可以使用賦值運算符(=)來為變量賦值,例如:
a = 3
b = 4
c = a + b
print(c) # 輸出:7
變量的值可以使用變量名來訪問,例如:
a = 3
b = 4
c = a + b
print("a的值為:", a)
print("b的值為:", b)
print("c的值為:", c)
2. 變量的命名規範
在Python中,變量名的命名規範有以下幾個要點:
– 變量名應該具有描述性,能夠清楚地表達變量的用途
– 變量名應該採用小寫字母,單詞之間用下劃線分隔
– 變量名應該避免和Python內置函數和關鍵字重名
例如,以下是一些符合Python命名規範的變量名:
count = 10
total_marks = 95.5
student_name = "Tom"
3. 變量的數據類型
在Python中,變量的數據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 數值型:包括整型(int)、浮點型(float)等
– 字符串型(str)
– 列表型(list)
– 元組型(tuple)
– 字典型(dict)
判斷變量的數據類型可以使用type()函數,例如:
a = 3
b = "hello"
c = [1, 2, 3]
print("a的類型:", type(a))
print("b的類型:", type(b))
print("c的類型:", type(c))
三、實戰練習
下面是一個基於表達式和變量的實戰練習:編寫一個Python程序,計算矩形的周長和面積。程序需要從用戶輸入矩形的長和寬,然後輸出計算結果。
代碼如下所示:
# 計算矩形的周長和面積
length = float(input("請輸入矩形的長:"))
width = float(input("請輸入矩形的寬:"))
# 計算周長和面積
perimeter = 2 * (length + width)
area = length * width
# 輸出結果
print("矩形的周長為:", perimeter)
print("矩形的面積為:", area)
在上述代碼中,使用了input()函數從用戶獲取輸入,並使用float()函數將輸入轉換成浮點型的數據。然後,程序計算矩形的周長和面積,並使用print()函數將結果輸出。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6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