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雙向綁定
雙向綁定,顧名思義,就是數據的綁定不僅可以從邏輯模型到界面展示,還可以從用戶交互的界面反饋回來,自動更新邏輯模型的數據。傳統的數據綁定,僅限於數據的單向流動。
二、小程序實現雙向綁定的原理
小程序實現雙向綁定,需要藉助微信的框架提供的雙向數據綁定原理。我們可以將數據模型與程序界面進行綁定,當數據改變時,view 層的渲染會自動更新;當 view 層發生變化時,數據模型的數據也會自動更新。這種實現方法可以極大地提升代碼閱讀性和開發效率。
下面是一個示例代碼:
“`
{{text}}
“`
上面代碼中,雙花括號裏面的「text」變量是雙向數據綁定的核心,input 綁定了一個 onInput 方法,在方法內部處理了雙向數據綁定。當使用者修改 input 的時候,onInput 方法會自動將 input 數據更新到「text」變量中,同時,「text」也會自動更新到 view 層,因為 input 綁定了「value」屬性,即雙向數據綁定的核心。
三、使用computed和watch監聽數據
computed 和 watch 是小程序中非常常用的兩個 API,可以非常方便地監聽數據的變化。
computed
computed 在小程序中被稱為計算屬性,通常用於處理一些需要計算的數據。例如,我們需要在逐步輸入價格和地區時計算運費,這個運費就可以作為計算屬性進行處理。
下面是使用計算屬性的示例代碼:
“`
Page({
data: {
price: 0,
region: [‘廣東省’, ‘廣州市’, ‘海珠區’],
},
computed: {
total(){
let price = this.data.price
let region = this.data.region
let freight = price * 0.05
if(region[0] == ‘廣東省’ && region[1] == ‘廣州市’){
freight += 10
}
return freight.toFixed(2)
}
},
})
“`
上面代碼中的「total」就是我們計算出來的結果,它依賴於 price 和 region 兩組數據,在 price 或 region 任一發生變化時都會自動重新計算,因為在最後的使用端(如wxml界面中)它被當做一個變量來使用。
watch
watch 在小程序中被稱為數據監聽函數,通常用於監聽某個數據的變化,當數據發生改變時,就會自動執行特定的代碼。
下面是使用 watch 的示例代碼:
“`
Page({
data: {
price: 0,
region: [‘廣東省’, ‘廣州市’, ‘海珠區’],
},
watch:{
‘price’: function(newVal,oldVal){
console.log(‘新的價格是:’, newVal)
},
‘region’: function(newVal,oldVal){
console.log(‘新的地區是:’, newVal)
},
},
})
“`
上面代碼中演示了 price 和 region 兩個數據的監聽,每當它們的值發生變化時,監聽函數就會被觸發。在監聽函數中,可以實現任何自定義的功能,比如將價格值保存到本地緩存中。
四、監聽組件事件
在小程序中,我們可以通過監聽組件事件,實現數據的雙向綁定。
下面是一個實現雙向綁定的示例代碼:
“`
“`
上面代碼中,我們定義了兩個 input 組件,分別綁定了 title 和 content 兩個變量。綁定方式通過在雙花括號內部使用變量名實現。在 input 繼承中,我們加入了一個雙向綁定屬性「bind-input」,當用戶輸入內容時,自動將輸入數據更新到對應的組件上。
這樣,當我們在修改 title 和 content 數據時,組件中對應的數據也會發生變化,如下代碼所示:
“`
Page({
data: {
title: ‘input1’,
content: ‘input2’
},
onInput: function(e){
const pair = {}
pair[e.target.name] = e.detail.value
this.setData(pair)
}
})
“`
上面代碼中的 onInput 方法負責監聽 bindinput 事件,當事件發生時,會更新對應的數據模型,從而實現數據的雙向綁定。
五、總結
以上就是小程序實現數據雙向綁定的主要技巧,包括使用雙向數據綁定原理、computed和watch監聽數據、監聽組件事件等。實現數據雙向綁定不僅可以提高代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還可以提高開發效率。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5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