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java輸出語句是什麼?
- 2、Java的常用輸入輸出語句?
- 3、JAVA數組的輸出
- 4、java語句中輸出內容是v.i該怎麼輸出
- 5、java語言的輸出函數怎麼寫?
- 6、java中是如何輸出變量的值?
java輸出語句是什麼?
int a = 1;
int b = 2;
//\n表示換行
System.out.println(a+”\n”+b);
輸出中加上換行符即可,優先使用System.getProperty(“line.separator”)來取得系統相關的換行,不同的系統換行是不同的。例如 System.out.println(int1 + System.getProper(“line.separator”) + int2);
通過System.out.println方式,多個輸出內容通過+號進行連接輸出。
舉例:
String a = “abcd”;//定義變量a
String b = “123”;//定義變量b
System.out.println(a+b);//輸出變量a,b的值,結果為
Java的常用輸入輸出語句?
常用的輸入語句是:
輸入字符串:new Scanner(System.in).next();
輸入整數:new Scanner(System.in).nextInt();
輸入小數:new Scanner(System.in).nextDouble();
常用的輸出語句:
換行輸出: System.out.println(變量或字符串);
非換行輸出: System.out.print(變量或字符串);
換行輸出錯誤提示(默認是紅字):System.err.println(變量或字符串);
不換行輸出錯誤提示(默認是紅字): System.err.print(變量或字符串));
JAVA數組的輸出
//思路
輸出–交換順序,
在每次輸出後那上次輸出的數組
值依次向下移動一次,最後的一個移動到最前面去,
int
a[]={1,2,3,4,5,6};
//k是你想輸出的行數k6就是輸出6行
for(int
k=0;k6;k++){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a[i]+”
“);
}
//把數組完整輸出一次後換行
System.out.println();
//交換順序
//定義臨時變量temp
並且初始值為數組的最後一個元素
int
temp=a[a.length-1];
for(int
i=a.length-1;i0;i–){
//一次後面的一個元素值等於前面一個
第一個元素不在其中
a[i]=a[i-1];
}
//給第一個元素賦值
a[0]=temp;
}
java語句中輸出內容是v.i該怎麼輸出
java語句中輸出內容是v.i該怎麼輸出
java中輸出數據可以使用「System.out.println()」語句,該語句是最常用的輸出語句,該語句會把括號里的內容轉換成字符串輸出到控制台,並且換行。
java語言的輸出函數怎麼寫?
Java中常用的輸出語句有以下三種
1.System.out.println();
2.System.out.print();
3.System.out.printf()
System.out.println(); 是最常用的輸出語句,它會把括號里的內容轉換成字符串輸出到輸出窗口(控制台),並且換行,當輸出的是一個基本數據類型時,會自動轉換成字符串,如果輸出的是一個對象,會自動調用對象的toString();方法(1),將返回值輸出到控制台
System.out.print(); 與第一個很相似,區別就是上一個輸出後會換行,而這個命令輸出後並不換行。
輸入輸出體系介紹
什麼是輸入輸出處理(IO)
包括對控制台,內存,文件,圖形圖像,網絡和數據庫的讀寫等。在Java語言中,java.io包就提供了
很多完成輸入輸出處理功能。
什麼是流?
流是一種有序的位元組源或目的,當程序需要讀取數據時就要打開一個通向數據源的流;而當程序需要
寫入數據的時候就會打開一個通向目的地的流,數據就好像在管道中流動一樣。
流的分類
將流按三種方式分類:輸入流和輸出流,位元組流和字符流,以及從一個特定地方讀寫的結點流和連接已經存在的流的過濾流。這種分類方式是相互重疊的
輸入流和輸出流
位元組流和字符流
從一個特定地方讀寫的結點流和連接已經存在的流的過濾流
基本流的介紹
基本流一般是指
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Reader
Writer
1.InputStream
這個類是一個抽象類,為所有位元組輸入類的父類,其方法都是通過子類對象來調用的,主要方法有
2.OutputStream
這個類是抽象類,是所有位元組輸出類的父類,其方法都是通過子類對象來調用
3.字符輸入輸出系列(字符IO)
輸入輸出兩大分支,以Reader為父類的字符輸入,以Writer為父類的字符輸出。它們與各自的子類共同構成了字符輸入輸出體系
字符輸入輸出
4.Reader
是一個用於讀取字符類的抽象類,為所有字符輸入類的父類,其方法都是通過子類對象來調用的。
5.Writer
是一個用於寫入字符流的抽象類,為所有輸出字符類的父類,其方法都是通過子類對象來調用的。
擴展:
Java簡介:
Java是一種計算機編程語言,擁有跨平台、面向對象、泛型編程的特性,廣泛應用於企業級Web應用開發和移動應用開發。
1991 年Sun公司的James Gosling等人開始開發名稱為 Oak 的語言。希望用於控制嵌入在有線電視交換盒、PDA等的微處理器
1994年將Oak語言更名為Java
1998年JDK1.2時,更名為Java 2 Platform
分為標準版J2SE,企業版J2EE,微型版J2ME
Java 既安全、可移植,又可跨平台,而且人們發現它能夠解決Internet 上的大型應用問題
Internet使Java成為網上最流行的編程語言
Java對Internet的影響也意義深遠
B/S的興起 C/S的沒落
任職於太陽微系統的詹姆斯•高斯林等人於1990年代初開發Java語言的雛形,最初被命名為Oak,目標設置在家用電器等小型系統的程序語言,應用在電視機、電話、鬧鐘、烤麵包機等家用電器的控制和通信。由於這些智能化家電的市場需求沒有預期的高,Sun公司放棄了該項計劃。隨着1990年代互聯網的發展,Sun公司看見Oak在互聯網上應用的前景,於是改造了Oak,於1995年5月以Java的名稱正式發佈。Java伴隨着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而發展,逐漸成為重要的網絡編程語言。
Java編程語言的風格十分接近C++語言。繼承了C++語言面向對象技術的核心,Java捨棄了C++語言中容易引起錯誤的指針,改以引用替換,同時移除原C++與原來運算符重載,也移除多重繼承特性,改用接口替換,增加垃圾回收器功能。在Java SE 1.5版本中引入了泛型編程、類型安全的枚舉、不定長參數和自動裝/拆箱特性。太陽微系統對Java語言的解釋是:「Java編程語言是個簡單、面向對象、分佈式、解釋性、健壯、安全與系統無關、可移植、高性能、多線程和動態的語言。」
Java不同於一般的編譯語言或直譯語言。它首先將源代碼編譯成位元組碼,然後依賴各種不同平台上的虛擬機來解釋執行位元組碼,從而實現了「一次編寫,到處運行」的跨平台特性。在早期JVM中,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Java程序的運行效率。但在J2SE1.4.2發佈後,Java的運行速度有了大幅提升。
與傳統型態不同,Sun公司在推出Java時就將其作為開放的技術。全球數以萬計的Java開發公司被要求所設計的Java軟件必須相互兼容。「Java語言靠群體的力量而非公司的力量」是 Sun公司的口號之一,並獲得了廣大軟件開發商的認同。這與微軟公司所倡導的注重精英和封閉式的模式完全不同,此外,微軟公司後來推出了與之競爭的.NET平台以及模仿Java的C#語言。後來Sun公司被甲骨文公司併購,Java也隨之成為甲骨文公司的產品。
java中是如何輸出變量的值?
java中的輸入使用System.out.println()或者System.out.print()。\x0d\x0a具體代碼如下:\x0d\x0apublicclassDemo{\x0d\x0a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x0d\x0ainti=123;\x0d\x0aSystem.out.println(i);\x0d\x0aSystem.out.print(i);\x0d\x0a}\x0d\x0a}\x0d\x0a有幾點需要注意:\x0d\x0a1、輸出方法必須寫在主方法(也就是main方法)中,否則程序運行不了,即輸不出數據;\x0d\x0a2、System.out.println()與System.out.print()的區別是前者輸出後自動換行,後者輸出後不換行。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5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