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Tuple 是什麼?
Python 中的 Tuple (元組)是一種不可變序列。
我們用一對小括號 () 來表示一個 Tuple,並在其中放置逗號分隔開的值。
舉個例子:
# 創建一個 Tuple
t = (1, 2, 3, 4, 5)
Tuple 的值可以是不同的數據類型,比如:
# 創建一個混合數據類型的 Tuple
t = ('apple', 123, True)
與 List 類似,我們也可以用索引訪問 Tuple 的元素:
# 訪問 Tuple 的元素
t = (1, 2, 3, 4, 5)
print(t[0]) # 輸出 1
二、如何創建 Tuple?
我們可以用一對小括號 () 來創建 Tuple,也可以用 tuple() 函數。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 創建空的 Tuple
t = ()
t = tuple()
# 創建只有一個元素的 Tuple 需要加一個逗號
t = (1,)
t = tuple([1])
需要注意的是,創建只有一個元素的 Tuple 時必須在元素後面加一個逗號,否則 Python 無法識別它為 Tuple,而是認為它是一個普通的數值或字符串。
三、Tuple 的內置方法
Tuple 作為一種不可變序列,只能用內置方法來對它進行操作,其中一些方法與 List 有相似之處,比如 index() 和 count()。
下面我們來看看 Tuple 的常用內置方法:
- index(): 查找某個值在 Tuple 中出現的位置,如果沒有則拋出異常。
- count(): 統計某個值在 Tuple 中出現的次數。
# Tuple 內置方法示例
t = (1, 2, 3, 4, 5, 1, 2, 3)
print(t.index(1)) # 輸出 0,因為 1 在第 0 個位置出現
print(t.count(1)) # 輸出 2,因為 1 一共出現了兩次
四、Tuple 可以當做字典的鍵
字典是 Python 中一種非常常用的數據結構,其中的鍵必須是不可變數據類型。
由於 Tuple 是不可變序列,因此可以當做字典的鍵使用。這種用法可以讓我們把數據結構處理得更加合理,更加精簡,看起來也更加漂亮。
# Tuple 作為字典鍵的示例
d = {('apple', 'yellow'): 10, ('banana', 'red'): 20}
print(d[('apple', 'yellow')]) # 輸出 10
五、多個變量同時賦值
Tuple 可以同時保存多個變量的值,並且可以同時對多個變量進行賦值。
這在需要同時返回多個值的函數中非常有用,避免了使用 List 等可變序列時造成的混亂。
# 同時賦值示例
a, b = 1, 2
print(a, b) # 輸出 1 2
# 函數返回多個值示例
def func():
return 1, 2, 3
a, b, c = func()
print(a, b, c) # 輸出 1 2 3
六、小結
本文介紹了 Tuple 的基本用法,包括如何創建 Tuple、Tuple 的內置方法、Tuple 可以當做字典的鍵、多個變量同時賦值等內容。
Tuple 的不可變性決定了它在某些情況下比 List 更加適用,比如當我們需要一個不可變的序列時,或者需要把它當做字典的鍵時。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5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