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golang排序問題求助
如果是只有這幾個的話 我們可以考慮自定義一個排序類型
func TestSort(t *testing.T) {
data := []string{“三級”, “一級”, “二級”}
rule := map[string]int{
“一級”: 1,
“二級”: 2,
“三級”: 3,
}
self := SelfSort{
Rule: rule,
Data: data,
}
sort.Sort(self)
fmt.Println(self.Data)
}
type SelfSort struct {
Rule map[string]int
Data []string
}
func (p SelfSort) Len() int { return len(p.Data) }
func (p SelfSort) Less(i, j int) bool { return p.Rule[p.Data[i]] p.Rule[p.Data[j]] }
func (p SelfSort) Swap(i, j int) { p.Data[i], p.Data[j] = p.Data[j], p.Data[i] }
如過很多 就是真的要比較中文的話, 就用這種
package mainimport ( “bytes”
“fmt”
“io/ioutil”
“sort”
“golang.org/x/text/encoding/simplifiedchinese”
“golang.org/x/text/transform”)//ByPinyin is customized sort interface to sort string by Chinese PinYintype ByPinyin []stringfunc (s ByPinyin) Len() int { return len(s) }func (s ByPinyin) Swap(i, j int) { s[i], s[j] = s[j], s[i] }func (s ByPinyin) Less(i, j int) bool {
a, _ := UTF82GBK(s[i])
b, _ := UTF82GBK(s[j])
bLen := len(b) for idx, chr := range a { if idx bLen-1 { return false
} if chr != b[idx] { return chr b[idx]
}
} return true}//UTF82GBK : transform UTF8 rune into GBK byte arrayfunc UTF82GBK(src string) ([]byte, error) {
GB18030 := simplifiedchinese.All[0] return ioutil.ReadAll(transform.NewReader(bytes.NewReader([]byte(src)), GB18030.NewEncoder()))
}//GBK2UTF8 : transform GBK byte array into UTF8 stringfunc GBK2UTF8(src []byte) (string, error) {
GB18030 := simplifiedchinese.All[0]
bytes, err := ioutil.ReadAll(transform.NewReader(bytes.NewReader(src), GB18030.NewDecoder())) return string(bytes), err
}func main() {
b := []string{“哈”, “呼”, “嚯”, “ha”, “,”}
sort.Strings(b) //output: [, ha 呼 哈 嚯]
fmt.Println(“Default sort: “, b)
sort.Sort(ByPinyin(b)) //output: [, ha 哈 呼 嚯]
fmt.Println(“By Pinyin sort: “, b)
}
copy from 網頁鏈接
golang中級進階(二):結構體
目錄
一、結構體詳解
1. 結構體定義
2. 實例化結構體的7種方法
二、結構體方法
1. 結構體的方法定義
2. 結構體內自定義方法的引用
3. 任意類型添加方法
三、嵌套、繼承
1. 匿名結構體
2. 結構體中可以定義任意類型的字段
3. 結構體嵌套結構體
4. 結構體嵌套匿名結構體
5. 結構體嵌套多個匿名結構體
6. 結構體繼承
四、結構體和JSON相互轉換
1. 結構體轉化成json
2. json轉化成結構體
3. 結構體標籤 tag
4. 嵌套結構體和json的序列化反序列化
Golang 中沒有「類」的概念,Golang 中的結構體和其他語言中的類有點相似。和其他面向對 象語言中的類相比,Golang 中的結構體具有更高的擴展性和靈活性。
Golang 中的基礎數據類型可以表示一些事物的基本屬性,但是當我們想表達一個事物的全 部或部分屬性時,這時候再用單一的基本數據類型就無法滿足需求了,Golang 提供了一種 自定義數據類型,可以封裝多個基本數據類型,這種數據類型叫結構體,英文名稱 struct。 也就是我們可以通過 struct 來定義自己的類型了。
使用 type 和 struct 關鍵字來定義結構體,具體代碼格式如下:
type 類型名 struct {
字段名 字段類型
字段名 字段類型 …
}
其中:
• 類型名:表示自定義結構體的名稱,在同一個包內不能重複。
• 字段名:表示結構體字段名。結構體中的字段名必須唯一。
• 字段類型:表示結構體字段的具體類型。
在 go 語言中,沒有類的概念但是可以給類型(結構體,自定義類型)定義方法。所謂方法 就是定義了接收者的函數。接收者的概念就類似於其他語言中的 this 或者 self。
方法的定義格式如下:
func (接收者變量 接收者類型) 方法名(參數列表) (返回參數) {
函數體
}
注意:想改變結構體內的值,必須先變成指針。
在 Go 語言中,接收者的類型可以是任何類型,不僅僅是結構體,任何類型都可以擁有方法。 舉個例子,我們基於內置的 int 類型使用 type 關鍵字可以定義新的自定義類型,然後為我們 的自定義類型添加方法。
注意:匿名結構體中不允許出現多個重複的類型
注意:如果結構體裏面有私有屬性也就是小寫定義的字段,則不會被json使用
erlang golang學習哪個?
個人建議學習Golang,主要原因如下:
Erlang的硬傷在於代碼的可讀性、表現力。為什麼說是硬傷? 因為對一門語言來說,語法是不大可能會大幅度變更的, 而且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Erlang的軟肋在於高質量的庫少。儘管有不少殺手級應用, 同樣Go在這方面也是軟肋, 這一點對於一個不到五年的語言有情可原, 但對於一個20多年的語言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
Erlang不合群。 這主要體現在跟其他語言的交互性上, 當然這也有深層次的原因, Erlang本身有自己的哲學, 如出錯恢復機制, 你融入一個其他語言的東西進去, 這帳就不好算,就好比你硬要讓一個喝咖啡的跟一個吃大蒜的坐在一起, 總之你寫一個Erlang的port遠遠比Go複雜, 甚至比Python/Java還要複雜, 這就造成了Erlang在底層編程上效果不是很好, 沒法利用linux已有的很多優秀成果,我一直認為Erlang的什麼的mysql/pg/oracle驅動都沒有必要存在, Erlang一定是一個self-container應用, 你只要用到了其他東西, 根據木桶理論, 你就不敢號稱9個9,以系統的眼光看問題, 我覺得一個系統的魯棒性不能依賴於某一組件, 這也是為什麼愛立信本身的Erlang應用並不廣泛;
Erlang的的報錯信息太讓人糾結了。在Erlang中一切都是並行的, 所以它根本不care是物理哪一行出錯, 只跟Actor綁定, 然後告訴你Actor的ID和出錯代號。這一點Golang就做了很好的折中, 不需要並行的時候你老老實實的寫串行代碼, 需要並行的時候也有較複雜的機制來應對, 合乎情理。
原創文章,作者:FIAO,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4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