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隊列,java的隊列有哪些

本文目錄一覽:

「每天一道面試題」Java中的阻塞隊列有哪些

Java里的阻塞隊列有以下幾種:

ArrayBlockingQueue :一個由數組結構組成的有界阻塞隊列。

LinkedBlockingQueue :一個由鏈表結構組成的有界阻塞隊列。

PriorityBlockingQueue :一個支持優先級排序的無界阻塞隊列。

DelayQueue:一個使用優先級隊列實現的無界阻塞隊列。

SynchronousQueue:一個不存儲元素的阻塞隊列。

LinkedTransferQueue:一個由鏈表結構組成的無界阻塞隊列。

LinkedBlockingDeque:一個由鏈表結構組成的雙向阻塞隊列。

java中的隊列都有哪些

常見的有:

有界隊列:

ArrayBlockingQueue

LinkedBlockingQuene

priorityBlockingQuene(具有優先級的隊列)

無界隊列:

SynchronousQuene

到底什麼是消息隊列?Java中如何實現消息隊列

「消息隊列」是在消息的傳輸過程中保存消息的容器。和我們學過的LinkedHashMap,TreeSet等一樣,都是容器。既然是容器,就有有自己的特性,就像LinkedHashMap是以鍵值對存儲。存取順序不變。而消息隊列,看到隊列就可以知道。這個容器裏面的消息是站好隊的,一般遵從先進先出原則。

java中已經為我們封裝好了很多的消息隊列。在java 1.5版本時推出的java.util.concurrent中有很多現成的隊列供我們使用。特性繁多,種類齊全。是你居家旅遊開發必備QAQ。

下面簡單列舉這個包中的消息隊列

:阻塞隊列 BlockingQueue

數組阻塞隊列 ArrayBlockingQueue

延遲隊列 DelayQueue

鏈阻塞隊列 LinkedBlockingQueue

具有優先級的阻塞隊列 PriorityBlockingQueue

同步隊列 SynchronousQueue

阻塞雙端隊列 BlockingDeque

鏈阻塞雙端隊列 LinkedBlockingDeque

不同的隊列不同的特性決定了隊列使用的時機,感興趣的話你可以詳細了解。具體的使用方式我就不贅述了

java中的隊列都有哪些,有什麼區別?

阻塞隊列、普通隊列,非阻塞隊列。

阻塞隊列與普通隊列的而區別在於,當隊列是空時,從隊列中獲取元素的操作會被阻塞,或則當隊列是滿的時,往隊列中增加元素會被阻塞,試圖從空的隊列中取元素的線程或從滿的隊列中添加元素的線程同樣會被阻塞。

隊列的兩個基本操作是inserting(插入)一個數據項,即把一個數據項放入隊尾,另一個是removing(移除)一個數據項,即移除隊頭的數據項。這類似於電影愛好者排隊買票時先排到隊尾,然後到達隊頭買票後離開隊列。

棧中的插入和移除數據項方法的命名是很標準,稱為push和pop。隊列的方法至今沒有標準化的命名。「插入」可以稱為put、add或enque,而「刪除」可以叫delete、get或deque。插入數據項的隊尾,也可以叫作back、tail或end。而移除數據項的隊頭,也可以叫head。下面將使用insert、remove、front和rear。

插入將值插入隊尾,同時隊尾箭頭增加一,指向新的數據項。

在JAVA中怎麼實現消息隊列

java中的消息隊列

消息隊列是線程間通訊的手段: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MsgQueue{

   private Vector queue = null;

   public MsgQueue(){

              queue = new   Vector();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end(Object o)

   {

      queue.addElement(o);

   }

   public synchronized Object recv()

{

     if(queue.size()==0)

        return null;

     Object o = queue.firstElement();

     queue.removeElementAt(0);//or queue[0] = null can also work

     return o;

}

}

因為java中是locked by object的所以添加synchronized 就可以用於線程同步鎖定對象

可以作為多線程處理多任務的存放task的隊列。他的client包括封裝好的task類以及thread類

Java的多線程-線程間的通信2009-08-25 21:58

1. 線程的幾種狀態

線程有四種狀態,任何一個線程肯定處於這四種狀態中的一種:

1) 產生(New):線程對象已經產生,但尚未被啟動,所以無法執行。如通過new產生了一個線程對象後沒對它調用start()函數之前。

2) 可執行(Runnable):每個支持多線程的系統都有一個排程器,排程器會從線程池中選擇一個線程並啟動它。當一個線程處於可執行狀態時,表示它可能正處於線程池中等待排排程器啟動它;也可能它已正在執行。如執行了一個線程對象的start()方法後,線程就處於可執行狀態,但顯而易見的是此時線程不一定正在執行中。

3) 死亡(Dead):當一個線程正常結束,它便處於死亡狀態。如一個線程的run()函數執行完畢後線程就進入死亡狀態。

4) 停滯(Blocked):當一個線程處於停滯狀態時,系統排程器就會忽略它,不對它進行排程。當處於停滯狀態的線程重新回到可執行狀態時,它有可能重新執行。如通過對一個線程調用wait()函數後,線程就進入停滯狀態,只有當兩次對該線程調用notify或notifyAll後它才能兩次回到可執行狀態。

2. class Thread下的常用函數函數

2.1 suspend()、resume()

1) 通過suspend()函數,可使線程進入停滯狀態。通過suspend()使線程進入停滯狀態後,除非收到resume()消息,否則該線程不會變回可執行狀態。

2) 當調用suspend()函數後,線程不會釋放它的「鎖標誌」。

例11:

class TestThreadMethod extends Thread{

public static int shareVar = 0;

public TestThreadMethod(String name){

super(name);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if(shareVar==0){

for(int i=0; i5; i++){

shareVar++;

if(shareVar==5){

this.suspend(); //(1)

}}}

else{

System.out.print(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 shareVar = ” + shareVar);

this.resume(); //(2)

}}

}

public class TestThrea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ThreadMethod t1 = new TestThreadMethod(“t1”);

TestThreadMethod t2 = new TestThreadMethod(“t2”);

t1.start(); //(5)

//t1.start(); //(3)

t2.start(); //(4)

}}

運行結果為:

t2 shareVar = 5

i. 當代碼(5)的t1所產生的線程運行到代碼(1)處時,該線程進入停滯狀態。然後排程器從線程池中喚起代碼(4)的t2所產生的線程,此時shareVar值不為0,所以執行else中的語句。

ii. 也許你會問,那執行代碼(2)後為什麼不會使t1進入可執行狀態呢?正如前面所說,t1和t2是兩個不同對象的線程,而代碼(1)和(2)都只對當前對象進行操作,所以t1所產生的線程執行代碼(1)的結果是對象t1的當前線程進入停滯狀態;而t2所產生的線程執行代碼(2)的結果是把對象t2中的所有處於停滯狀態的線程調回到可執行狀態。

iii. 那現在把代碼(4)注釋掉,並去掉代碼(3)的注釋,是不是就能使t1重新回到可執行狀態呢?運行結果是什麼也不輸出。為什麼會這樣呢?也許你會認為,當代碼(5)所產生的線程執行到代碼(1)時,它進入停滯狀態;而代碼(3)所產生的線程和代碼(5)所產生的線程是屬於同一個對象的,那麼就當代碼(3)所產生的線程執行到代碼(2)時,就可使代碼(5)所產生的線程執行回到可執行狀態。但是要清楚,suspend()函數只是讓當前線程進入停滯狀態,但並不釋放當前線程所獲得的「鎖標誌」。所以當代碼(5)所產生的線程進入停滯狀態時,代碼(3)所產生的線程仍不能啟動,因為當前對象的「鎖標誌」仍被代碼(5)所產生的線程佔有。

#p#2.2 sleep()

1) sleep ()函數有一個參數,通過參數可使線程在指定的時間內進入停滯狀態,當指定的時間過後,線程則自動進入可執行狀態。

2) 當調用sleep ()函數後,線程不會釋放它的「鎖標誌」。

例12:

class TestThreadMethod extends Thread{

class TestThreadMethod extends Thread{

public static int shareVar = 0;

public TestThreadMethod(String name){

super(name);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for(int i=0; i3; i++){

System.out.print(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 : ” + i);

try{

Thread.sleep(100); //(4)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Interrupted”);

}}}

}

public class TestThread{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ThreadMethod t1 = new TestThreadMethod(“t1”);

TestThreadMethod t2 = new TestThreadMethod(“t2”);

t1.start(); (1)

t1.start(); (2)

//t2.start(); (3)

}}

運行結果為:

t1 : 0

t1 : 1

t1 : 2

t1 : 0

t1 : 1

t1 : 2

由結果可證明,雖然在run()中執行了sleep(),但是它不會釋放對象的「鎖標誌」,所以除非代碼(1)的線程執行完run()函數並釋放對象的「鎖標誌」,否則代碼(2)的線程永遠不會執行。

如果把代碼(2)注釋掉,並去掉代碼(3)的注釋,結果將變為:

t1 : 0

t2 : 0

t1 : 1

t2 : 1

t1 : 2

t2 : 2

由於t1和t2是兩個對象的線程,所以當線程t1通過sleep()進入停滯時,排程器會從線程池中調用其它的可執行線程,從而t2線程被啟動。

例13:

class TestThreadMethod extends Thread{

public static int shareVar = 0;

public TestThreadMethod(String name){

super(name);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for(int i=0; i5; i++){

System.out.print(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 : ” + i);

try{

if(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equals(“t1”))

Thread.sleep(200);

else

Thread.sleep(100);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Interrupted”);

}}

}}

public class TestThread{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ThreadMethod t1 = new TestThreadMethod(“t1”);

TestThreadMethod t2 = new TestThreadMethod(“t2”);

t1.start();

//t1.start();

t2.start();

}}

運行結果為:

t1 : 0

t2 : 0

t2 : 1

t1 : 1

t2 : 2

t2 : 3

t1 : 2

t2 : 4

t1 : 3

t1 : 4

由於線程t1調用了sleep(200),而線程t2調用了sleep(100),所以線程t2處於停滯狀態的時間是線程t1的一半,從從結果反映出來的就是線程t2打印兩倍次線程t1才打印一次。

#p#2.3 yield()

1) 通過yield ()函數,可使線程進入可執行狀態,排程器從可執行狀態的線程中重新進行排程。所以調用了yield()的函數也有可能馬上被執行。

2) 當調用yield ()函數後,線程不會釋放它的「鎖標誌」。

例14:

class TestThreadMethod extends Thread{

public static int shareVar = 0;

public TestThreadMethod(String name){super(name);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for(int i=0; i4; i++){

System.out.print(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 : ” + i);

Thread.yield();

}}

}

public class TestThread{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ThreadMethod t1 = new TestThreadMethod(“t1”);

TestThreadMethod t2 = new TestThreadMethod(“t2”);

t1.start();

t1.start(); //(1)

//t2.start(); (2)

}

}

運行結果為:

t1 : 0

t1 : 1

t1 : 2

t1 : 3

t1 : 0

t1 : 1

t1 : 2

t1 : 3

從結果可知調用yield()時並不會釋放對象的「鎖標誌」。

如果把代碼(1)注釋掉,並去掉代碼(2)的注釋,結果為:

t1 : 0

t1 : 1

t2 : 0

t1 : 2

t2 : 1

t1 : 3

t2 : 2

t2 : 3

從結果可知,雖然t1線程調用了yield(),但它馬上又被執行了。

2.4 sleep()和yield()的區別

1) sleep()使當前線程進入停滯狀態,所以執行sleep()的線程在指定的時間內肯定不會執行;yield()只是使當前線程重新回到可執行狀態,所以執行yield()的線程有可能在進入到可執行狀態後馬上又被執行。

2) sleep()可使優先級低的線程得到執行的機會,當然也可以讓同優先級和高優先級的線程有執行的機會;yield()只能使同優先級的線程有執行的機會。

例15:

class TestThreadMethod extends Thread{

public static int shareVar = 0;

public TestThreadMethod(String name){

super(name);

}

public void run(){

for(int i=0; i4; i++){

System.out.print(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 : ” + i);

//Thread.yield(); (1)

/* (2) */

try{

Thread.sleep(3000);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Interrupted”);

}}}

}

public class TestThrea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ThreadMethod t1 = new TestThreadMethod(“t1”);

TestThreadMethod t2 = new TestThreadMethod(“t2”);

t1.setPriority(Thread.MAX_PRIORITY);

t2.setPriority(Thread.MIN_PRIORITY);

t1.start();

t2.start();

}

}

運行結果為:

t1 : 0

t1 : 1

t2 : 0

t1 : 2

t2 : 1

t1 : 3

t2 : 2

t2 : 3

由結果可見,通過sleep()可使優先級較低的線程有執行的機會。注釋掉代碼(2),並去掉代碼(1)的注釋,結果為:

t1 : 0

t1 : 1

t1 : 2

t1 : 3

t2 : 0

t2 : 1

t2 : 2

t2 : 3

可見,調用yield(),不同優先級的線程永遠不會得到執行機會。

2.5 join()

使調用join()的線程執行完畢後才能執行其它線程,在一定意義上,它可以實現同步的功能。

例16:

class TestThreadMethod extends Thread{

public static int shareVar = 0;

public TestThreadMethod(String name){

super(name);

}

public void run(){

for(int i=0; i4; i++){

System.out.println(” ” + i);

try{

Thread.sleep(3000);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Interrupted”);

}

}

}

}

public class TestThrea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ThreadMethod t1 = new TestThreadMethod(“t1”);

t1.start();

try{

t1.join();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t1.start();

}

}

運行結果為:

1

2

3

1

2

3

#p#3. class Object下常用的線程函數

wait()、notify()和notifyAll()這三個函數由java.lang.Object類提供,用於協調多個線程對共享數據的存取。

3.1 wait()、notify()和notifyAll()

1) wait()函數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接受一個毫秒值,用於在指定時間長度內暫停線程,使線程進入停滯狀態。第二種形式為不帶參數,代表waite()在notify()或notifyAll()之前會持續停滯。

2) 當對一個對象執行notify()時,會從線程等待池中移走該任意一個線程,並把它放到鎖標誌等待池中;當對一個對象執行notifyAll()時,會從線程等待池中移走所有該對象的所有線程,並把它們放到鎖標誌等待池中。

3) 當調用wait()後,線程會釋放掉它所佔有的「鎖標誌」,從而使線程所在對象中的其它synchronized數據可被別的線程使用。

例17:

下面,我們將對例11中的例子進行修改

class TestThreadMethod extends Thread{

public static int shareVar = 0;

public TestThreadMethod(String name){

super(name);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if(shareVar==0){

for(int i=0; i10; i++){

shareVar++;

if(shareVar==5){

try{

this.wait(); //(4)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if(shareVar!=0){

System.out.print(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 shareVar = ” + shareVar);

this.notify(); //(5)

}

}

}

public class TestThrea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ThreadMethod t1 = new TestThreadMethod(“t1”);

TestThreadMethod t2 = new TestThreadMethod(“t2”);

t1.start(); //(1)

//t1.start(); (2)

t2.start(); //(3)

}}

運行結果為:

t2 shareVar = 5

因為t1和t2是兩個不同對象,所以線程t2調用代碼(5)不能喚起線程t1。如果去掉代碼(2)的注釋,並注釋掉代碼(3),結果為:

t1 shareVar = 5

t1 shareVar = 10

這是因為,當代碼(1)的線程執行到代碼(4)時,它進入停滯狀態,並釋放對象的鎖狀態。接着,代碼(2)的線程執行run(),由於此時shareVar值為5,所以執行打印語句並調用代碼(5)使代碼(1)的線程進入可執行狀態,然後代碼(2)的線程結束。當代碼(1)的線程重新執行後,它接着執行for()循環一直到shareVar=10,然後打印shareVar。

#p#3.2 wait()、notify()和synchronized

waite()和notify()因為會對對象的「鎖標誌」進行操作,所以它們必須在synchronized函數或synchronized block中進行調用。如果在non-synchronized函數或non-synchronized block中進行調用,雖然能編譯通過,但在運行時會發生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的異常。

例18:

class TestThreadMethod extends Thread{

public int shareVar = 0;

public TestThreadMethod(String name){

super(name);

new Notifier(this);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if(shareVar==0){

for(int i=0; i5; i++){

shareVar++;

System.out.println(“i = ” + shareVar);

try{

System.out.println(“wait……”);

this.wait();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class Notifier extends Thread{

private TestThreadMethod ttm;

Notifier(TestThreadMethod t){

ttm = t;

start();

}

public void run(){

while(true){

try{

sleep(2000);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1 要同步的不是當前對象的做法 */

synchronized(ttm){

System.out.println(“notify……”);

ttm.notify();

}}

}

}

public class TestThrea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ThreadMethod t1 = new TestThreadMethod(“t1”);

t1.start();

}

}

運行結果為:

i = 1

wait……

notify……

i = 2

wait……

notify……

i = 3

wait……

notify……

i = 4

wait……

notify……

i = 5

wait……

notify……

4. wait()、notify()、notifyAll()和suspend()、resume()、sleep()的討論

4.1 這兩組函數的區別

1) wait()使當前線程進入停滯狀態時,還會釋放當前線程所佔有的「鎖標誌」,從而使線程對象中的synchronized資源可被對象中別的線程使用;而suspend()和sleep()使當前線程進入停滯狀態時不會釋放當前線程所佔有的「鎖標誌」。

2) 前一組函數必須在synchronized函數或synchronized block中調用,否則在運行時會產生錯誤;而後一組函數可以non-synchronized函數和synchronized block中調用。

4.2 這兩組函數的取捨

Java2已不建議使用後一組函數。因為在調用suspend()時不會釋放當前線程所取得的「鎖標誌」,這樣很容易造成「死鎖」。

在java中,什麼是隊列?

java中沒有隊列這個東西吧…隊列這個是出現在數據結構裏面的吧..

然後 隊列的結構是 先進先出..有隊頭對尾.數據從尾進…從頭讀出來

比如 1 2 3 4 5 這麼一個隊列….那麼java讀這個數據.是從1的隊頭開始讀…..讀到1 把1拿出來..然後隊列剩下 2 3 4 5 ….如果要添加進去.那麼就是 在對尾 就是5 的後面加一個 如3 ..那麼就是 2 3 4 5 3 .這樣的結構..

跟棧不同.棧是先進後出..這個你自己翻書吧..或者網上搜 數據結構 棧..就有了.

補充一下…java是有提供隊列的類的.這個我就不說自己學會看api吧.

原創文章,作者:VRMY,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45565.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VRMY的頭像VRMY
上一篇 2024-10-27 23:51
下一篇 2024-10-27 23:51

相關推薦

  • java client.getacsresponse 編譯報錯解決方法

    java client.getacsresponse 編譯報錯是Java編程過程中常見的錯誤,常見的原因是代碼的語法錯誤、類庫依賴問題和編譯環境的配置問題。下面將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

    編程 2025-04-29
  • Java JsonPath 效率優化指南

    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Java JsonPath的效率問題,並提供一些優化方案。 一、JsonPath 簡介 JsonPath是一個可用於從JSON數據中獲取信息的庫。它提供了一種DS…

    編程 2025-04-29
  • Java Bean加載過程

    Java Bean加載過程涉及到類加載器、反射機制和Java虛擬機的執行過程。在本文中,將從這三個方面詳細闡述Java Bean加載的過程。 一、類加載器 類加載器是Java虛擬機…

    編程 2025-04-29
  • Java騰訊雲音視頻對接

    本文旨在從多個方面詳細闡述Java騰訊雲音視頻對接,提供完整的代碼示例。 一、騰訊雲音視頻介紹 騰訊雲音視頻服務(Cloud Tencent Real-Time Communica…

    編程 2025-04-29
  • Java Milvus SearchParam withoutFields用法介紹

    本文將詳細介紹Java Milvus SearchParam withoutFields的相關知識和用法。 一、什麼是Java Milvus SearchParam without…

    編程 2025-04-29
  • Python 常用數據庫有哪些?

    在Python編程中,數據庫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着互聯網應用的不斷擴大,處理海量數據已成為一種趨勢。Python有許多成熟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接下來我們將從多個方面介紹Python…

    編程 2025-04-29
  • Java 8中某一周的周一

    Java 8是Java語言中的一個版本,於2014年3月18日發佈。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Java 8中某一周的周一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數組處理 Java 8新特性之一是Stream…

    編程 2025-04-29
  • Java判斷字符串是否存在多個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闡述如何使用Java判斷一個字符串中是否存在多個指定字符: 一、字符串遍歷 字符串是Java編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數據類型。要判斷字符串中是否存在多個指定字符…

    編程 2025-04-29
  • Python通配符有哪些

    Python通配符是一種表示字符串中模糊匹配的有效工具,用於匹配與具有特定模式匹配的字符串。Python中主要的通配符有:*,?,[]和{}。 一、星號通配符 * 在Python中…

    編程 2025-04-29
  • VSCode為什麼無法運行Java

    解答:VSCode無法運行Java是因為默認情況下,VSCode並沒有集成Java運行環境,需要手動添加Java運行環境或安裝相關插件才能實現Java代碼的編寫、調試和運行。 一、…

    編程 2025-04-29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