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怎麼啟動python解釋器
1.首先找到本地python安裝位置,若找不到可直接搜索「python」,複製「python.exe」執行文件的所在目錄,如下:
2. 打開「開始」菜單,輸入「cmd」,打開命令提示符窗口:
3. 輸入「cd ‘文件位置’(剛才複製的位置直接鼠標右鍵粘貼)」,然後到Python的安裝位置,輸入「Python」,即可打開python解釋器,如下圖所示:
注意事項:
python2.x下為:print “Hello World”
python3.x下print需要加「()」:print (“Hello World”)
Python 入門指南之使用 Python 解釋器
Python 解釋器通常被安裝在目標機器的 /usr/local/bin/python3.5 目錄下。將 /usr/local/bin 目錄包含進 Unix shell 的搜索路徑里,以確保可以通過輸入:
命令來啟動他。[1] 由於 Python 解釋器的安裝路徑是可選的,這也可能是其它路徑,你可以聯繫安裝 Python 的用戶或系統管理員確認(例如, /usr/local/python 就是一個常見的選擇)。
在 Windows 機器上,Python 通常安裝在 C:Python35 位置,當然你可以在運行安裝嚮導時修改此值。要想把此目錄添加到你的 PATH 環境變量中,你可以在 DOS 窗口中輸入以下命令:
通常你可以在主窗口輸入一個文件結束符(Unix 系統是 Control-D ,Windows 系統是 Control-Z )讓解釋器以 0 狀態碼退出。如果那沒有作用,你可以通過輸入 quit() 命令退出解釋器。
Python 解釋器具有簡單的行編輯功能。在 Unix 系統上,任何 Python 解釋器都可能已經添加了 GNU readline 庫支持,這樣就具備了精巧的交互編輯和 歷史 記錄等功能。在 Python 主窗口中輸入 Control-P 可能是檢查是否支持命令行編輯的最簡單的方法。如果發出嘟嘟聲(計算機揚聲器),則說明你可以使用命令行編輯功能;更多快捷鍵的介紹請參考 交互式輸入行編輯 歷史 回溯。如果沒有任何聲音,或者顯示 ^P 字符,則說明命令行編輯功能不可用;你只能通過退格鍵從當前行刪除已鍵入的字符並重新輸入。
Python 解釋器有些操作類似 Unix shell:當使用終端設備(tty)作為標準輸入調用時,它交互的解釋並執行命令;當使用文件名參數或以文件作為標準輸入調用時,它讀取文件並將文件作為 腳本 執行。
第二種啟動 Python 解釋器的方法是 python -c command [arg] … ,這種方法可以在 命令行 執行 Python 語句,類似於 shell 中的 -c 選項。由於 Python 語句通常會包含空格或其他特殊 shell 字符,一般建議將 命令 用單引號包裹起來。
有一些 Python 模塊也可以當作腳本使用。你可以使用 python -m module [arg] … 命令調用它們,這類似在命令行中鍵入完整的路徑名執行 模塊 源文件一樣。
使用腳本文件時,經常會運行腳本然後進入交互模式。這也可以通過在腳本之前加上 -i 參數來實現。
調用解釋器時,腳本名和附加參數傳入一個名為 sys.argv 的字符串列表。你能夠獲取這個列表通過執行 import sys ,列表的長度大於等於1;沒有給定腳本和參數時,它至少也有一個元素: sys.argv[0] 此時為空字符串。腳本名指定為 ‘-‘ (表示標準輸入)時, sys.argv[0] 被設定為 ‘-‘ ,使用 -c 指令 時, sys.argv[0] 被設定為 ‘-c’ 。使用 -m 模塊 參數時, sys.argv[0] 被設定為指定模塊的全名。-c 指令 或者 -m 模塊 之後的參數不會被 Python 解釋器的選項處理機制所截獲,而是留在 sys.argv 中,供腳本命令操作。
從 tty 讀取命令時,我們稱解釋器工作於 交互模式 。這種模式下它根據主提示符來執行,主提示符通常標識為三個大於號( );繼續的部分被稱為 從屬提示符 ,由三個點標識( … )。在第一行之前,解釋器打印歡迎信息、版本號和授權提示:
輸入多行結構時需要從屬提示符了,例如,下面這個 if 語句:
關於交互模式更多的內容,請參見 交互模式。
默認情況下,Python 源文件是 UTF-8 編碼。在此編碼下,全世界大多數語言的字符可以同時用在字符串、標識符和注釋中 — 儘管 Python 標準庫僅使用 ASCII 字符做為標識符,這只是任何可移植代碼應該遵守的約定。如果要正確的顯示所有的字符,你的編輯器必須能識別出文件是 UTF-8 編碼,並且它使用的字體能支持文件中所有的字符。
你也可以為源文件指定不同的字符編碼。為此,在 #! 行(首行)後插入至少一行特殊的注釋行來定義源文件的編碼:
例如,如果你的編輯器不支持 UTF-8 編碼的文件,但支持像 Windows-1252 的其他一些編碼,你可以定義:
這樣就可以在源文件中使用 Windows-1252 字符集中的所有字符了。這個特殊的編碼注釋必須在文件中的 第一或第二 行定義。
Footnotes
python用什麼解釋器
Python的編輯器也是眾多的,下面說下幾種:
提問者使用的是dos的編輯器,這一種當然不舒服;
Python的自帶的有兩種:
2.1 Shell形式:這一種和dos一樣很糾結,如下圖:
2.2 Edit形式,比較靈活,建議使用:
其他的第三方,比如Eclips+PyDev等;
個人建議你使用2.2裏面的Edit模式,啟動方法是:
開始–所有程序–Python–IDLE(PythonGUI)。
python解釋器
python解釋器的介紹:
解釋器由一個編譯器和一個虛擬機構成,編譯器負責將源代碼轉換成位元組碼文件,而虛擬機負責執行位元組碼。
所以,解釋型語言其實也有編譯過程,只不過這個編譯過程並不是直接生成目標代碼,而是中間代碼(位元組碼),然後再通過虛擬機來逐行解釋執行位元組碼。
計算機的大腦是CPU, 中文名叫中央處理器,它仍然不能直接處理 Python 語言。CPU 只能直接處理機器指令語言,那是一種由0和1數字組成的語言,這是一種我們人很難直接寫出來的語言。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翻譯,把Python語言翻譯成 計算機CPU 能聽懂的機器指令語言,這樣計算機才能按照 我們的Python程序的要求去做事。.py結尾的文件需要解釋器去運行執行。
執行過程原理:
1.執行 python XX.py 後,將會啟動 Python 的解釋器。
2.python解釋器的編譯器會將.py源文件編譯(解釋)成位元組碼生成PyCodeObject位元組碼對象存放在內存中。
3.python解釋器的虛擬機將執行內存中的位元組碼對象轉化為機器語言,虛擬機與操作系統交互,使機器語言在機器硬件上運行。
4.運行結束後python解釋器則將PyCodeObject寫回到pyc文件中。當python程序第二次運行時,首先程序會在硬盤中尋找pyc文件,如果找到,則直接載入,否則就重複上面的過程。
Python解釋器執行程序的三個階段:
第一步:先啟動python3解釋器。
第二步:Python3解釋器就像一個文本編輯器一樣將文件python3 D:\test.py從硬盤讀入內存。
第三步:Python3解釋器解釋執行文件代碼。
只有第三階段才識別python的語法。
python的解釋器為什麼打不開
python的解釋器打不開是因為安裝路徑沒有添加到環境變量中
打開電腦的環境變量,將python解釋器的路徑添加到系統變量Path中,然後點擊確定,重新打開一個cmd命令行窗口,輸入「python.exe」就可以執行python編譯器了
示例如下:
更多Python知識,請關註:Python自學網!!
原創文章,作者:PAKJ,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4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