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f-else語句的基礎
if-else語句是一種常見的程序控制結構,它允許程序根據指定的條件執行不同的代碼塊。在Groovy中,if-else語句的使用與其他編程語言大致相同,由if、else和elseif關鍵字組成。
示例代碼:
def x = 10 if(x 0){ println("x is positive") }else{ println("x is zero") }
上述代碼中,程序首先定義了一個變量x,並使用if-else語句根據x的值判斷它的正負情況。當x小於0時,if語句塊中的代碼會被執行,否則如果x大於0,則elseif語句塊中的代碼會被執行,如果前兩種情況都不成立,則執行else語句塊中的代碼。
二、if-else語句的嵌套
if-else語句可以嵌套,這樣就可以實現更加複雜的語句控制。在Groovy中,通過將一個if-else語句塊嵌套在另一個if-else語句塊中實現嵌套。
示例代碼:
def x = 10 def y = -5 if(x > 0){ if(y > 0){ println("x is positive and y is positive") }else{ println("x is positive and y is non-positive") } }else{ if(y > 0){ println("x is non-positive and y is positive") }else{ println("x is non-positive and y is non-positive") } }
上述代碼中,程序定義了兩個變量x和y,並使用嵌套的if-else語句判斷它們的正負情況。當x和y都是正數時,第一個if語句塊中的代碼會被執行,第二個if-else語句塊不會被執行;當x是正數,y是負數時,第二個if-else語句塊中的代碼會被執行,第一個if語句塊不會被執行;當x和y都是負數時,第二個if-else語句塊中的代碼會被執行,第一個if語句塊不會被執行;當x是負數,y是正數時,第一個if語句塊中的代碼會被執行,第二個if-else語句塊不會被執行。
三、Groovy中的三目運算符
Groovy中的三目運算符,也叫條件運算符,是if-else語句的簡化版。使用三目運算符可以讓代碼更加簡潔、易讀。
示例代碼:
def x = 10 def y = -5 def z = x > 0 ? "x is positive" : "x is non-positive" println(z) def w = y > 0 ? "y is positive" : "y is non-positive" println(w)
上述代碼中,程序使用三目運算符定義了兩個變量z和w,根據變量x和y的正負情況來確定輸出的字符串。當x大於0時,三目運算符返回” x is positive”,否則返回” x is non-positive”,將結果賦值給z;當y大於0時,三目運算符返回” y is positive”,否則返回” y is non-positive”,將結果賦值給w。
原創文章,作者:XOER,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3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