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rase()函數的概述
erase()函數是vector容器的一個成員函數,用於刪除(擦除)某些元素。該函數有兩個參數:要刪除元素的迭代器範圍。如果只提供一個迭代器,則被刪除的是該迭代器所指向的元素。
vector v{ 1, 2, 3, 4, 5 };
v.erase(v.begin() + 2);
上面這個例子,將刪除v中的第3個元素。
二、erase()函數的使用方法
1、擦除單個元素
如果只需要刪除一個元素,則可直接指定該元素在vector中的迭代器。
vector v{ 1, 2, 3, 4, 5 };
auto it = v.begin();
++it;
v.erase(it);
上面這個例子,將擦除v中的第2個元素。
2、擦除一個範圍的元素
如果需要擦除多個元素,則需指定要刪除的元素範圍,即兩個迭代器之間的範圍。
vector v{ 1, 2, 3, 4, 5 };
auto it1 = v.begin() + 1;
auto it2 = v.begin() + 3;
v.erase(it1, it2);
上面這個例子,將擦除第2個到第4個元素。
三、erase()函數的實現原理
erase()函數實際上是通過調用底層元素的析構函數來移除元素,並由容器對象的內部實現機制自動維護容器大小和內存空間。在擦除元素之後,原來位於該元素之後的所有元素都將向前移動一個位置。
vector v{ 1, 2, 3, 4, 5 };
auto it = v.begin() + 1;
v.erase(it);
上面這個例子,將刪除v中的第2個元素。擦除過程如圖:
擦除範圍時,底層元素將被逐個析構,並向前移動,以填補擦除的空間。
vector v{ 1, 2, 3, 4, 5 };
auto it1 = v.begin() + 1;
auto it2 = v.begin() + 3;
v.erase(it1, it2);
上面這個例子,將擦除第2個到第4個元素。擦除過程如圖:
四、erase()函數的注意事項
1、迭代器失效問題
使用erase()函數擦除元素時,要注意迭代器失效的問題。
vector v{ 1, 2, 3, 4, 5 };
auto it = v.begin() + 1;
v.erase(it);
v.erase(it); // 迭代器it已失效
上面這個例子中,第二次使用erase()函數時,迭代器it已失效,會產生未定義的行為。正確的做法是重新獲取迭代器。
vector v{ 1, 2, 3, 4, 5 };
auto it = v.begin() + 1;
v.erase(it);
it = v.begin() + 2;
v.erase(it);
2、擦除空vector
當vector為空時,調用erase()函數是未定義的行為。
vector v;
v.erase(v.begin()); // 未定義的行為
應該在使用erase()函數前,先判斷vector是否為空。
vector v;
if (!v.empty()) {
v.erase(v.begin());
}
3、使用remove或remove_if算法刪除元素
當需要刪除不連續的元素時,建議使用remove或remove_if算法。
vector v{ 1, 2, 3, 4, 5 };
v.erase(remove(v.begin(), v.end(), 2), v.end());
上面這個例子中,將刪除v中值為2的元素。remove算法將需要保留的元素移動到vector的前面。返回值為新的結束迭代器,表明保留元素的範圍。erase()函數用來刪除不需要保留的元素。
五、總結
erase()函數是vector容器的一個成員函數,用於刪除(擦除)某些元素。它有兩個參數:要刪除元素的迭代器範圍。如果只提供一個迭代器,則被刪除的是該迭代器所指向的元素。在擦除元素之後,原來位於該元素之後的所有元素都將向前移動一個位置。使用erase()函數擦除元素時,要注意迭代器失效和空vector問題。當需要刪除不連續的元素時,建議使用remove或remove_if算法。
原創文章,作者:VUGS,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3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