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java十大算法
- 2、java算法有哪些分別
- 3、java層次遍歷算法思路?
算法一: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是由東尼·霍爾所發展的一種排序算法。在平均狀況下,排序 n 個項目要Ο(n log n)次比較。在最壞狀況下則需要Ο(n2)次比較,但這種狀況並不常見。事實上,快速排序通常明顯比其他Ο(n log n) 算法更快,因為它的內部循環(inner loop)可以在大部分的架構上很有效率地被實現出來。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策略來把一個串行(list)分為兩個子串行(sub-lists)。
算法步驟:
1 從數列中挑出一個元素,稱為 “基準”(pivot),
2 重新排序數列,所有元素比基準值小的擺放在基準前面,所有元素比基準值大的擺在基準的後面(相同的數可以到任一邊)。在這個分區退出之後,該基準就處於數列的中間位置。這個稱為分區(partition)操作。
3 遞歸地(recursive)把小於基準值元素的子數列和大於基準值元素的子數列排序。
遞歸的最底部情形,是數列的大小是零或一,也就是永遠都已經被排序好了。雖然一直遞歸下去,但是這個算法總會退出,因為在每次的迭代(iteration)中,它至少會把一個元素擺到它最後的位置去。
算法二:堆排序算法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這種數據結構所設計的一種排序算法。堆積是一個近似完全二叉樹的結構,並同時滿足堆積的性質:即子結點的鍵值或索引總是小於(或者大於)它的父節點。
堆排序的平均時間複雜度為Ο(nlogn) 。
算法步驟:
創建一個堆H[0..n-1]
把堆首(最大值)和堆尾互換
3. 把堆的尺寸縮小1,並調用shift_down(0),目的是把新的數組頂端數據調整到相應位置
4. 重複步驟2,直到堆的尺寸為1
算法三:歸併排序
歸併排序(Merge sort,台灣譯作:合併排序)是建立在歸併操作上的一種有效的排序算法。該算法是採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
算法步驟:
1. 申請空間,使其大小為兩個已經排序序列之和,該空間用來存放合併後的序列
2. 設定兩個指針,最初位置分別為兩個已經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3. 比較兩個指針所指向的元素,選擇相對小的元素放入到合併空間,並移動指針到下一位置
4. 重複步驟3直到某一指針達到序列尾
5. 將另一序列剩下的所有元素
您好:
java中的算法,常見的有:遞歸、迭代、查找、排序(包含冒泡排序、選擇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四種) 等,算法有很多,一般數據結構中涉及到的都可以用java語言實現。
舉幾個例子:
1.遞歸的例子:
2.排序的例子:
不一一舉例,僅供參考!
找個例子看一下就有了。比如遞歸前序遍歷二叉樹,即先根遍歷。先遍歷根節點,之後向下又是一個跟節點,在遍歷做節點,在遍歷右節點,依次下去,知道沒有右節點結束。在遍歷右邊的部分,根節點,左節點,右節點,知道沒有右節點是為止。至此遍歷結束。書上有圖一看就知道了。其他的遍歷按照遍歷算法一樣。建議看下數據結構的遍歷,講的很詳細。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127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