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滯圖Python——掌握Python中的時滯繪圖技巧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介紹Python中的時滯圖:
Python 是一種解釋型、面向對象、動態數據類型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它可以應用於眾多領域之中,如 Web 應用開發、網絡爬蟲、機器學習、數據分析等。在本文中我們將以 Python3.8 版本為例進行時滯圖的繪製。為此需要在官網http://python.org下載對應操作系統的Python安裝包。在安裝過程中選擇添加Python環境變量和pip包管理器,這樣我們在調用第三方庫或者自己寫Python代碼的時候會更加方便。
Python中有多個庫可以實現時滯圖,這裡我們選用 matplotlib庫。pyplot模塊是 matplotlib庫中的子模塊,它提供了各種繪圖工具,常被使用。下面是一個例子: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def delay_plot(data, delay):
fig, ax = plt.subplots()
ax.plot(data[:-delay], data[delay:])
ax.set_xlabel('Data (t)')
ax.set_ylabel('Data (t-delay)')
ax.set_title(f"Delay embedding plot (delay={delay})")
plt.show()
data = np.random.random(1000)
delay_plot(data, 5)
現在我們來解釋這段代碼。首先我們導入所需的庫和模塊。在這裡我們導入 pyplot模塊,並將其重命名為 plt,以方便調用。另外我們還導入了Numpy模塊,以便生成隨機數數據。我們定義了一個名為 delay_plot 的函數,它會接收兩個參數:數據和時滯。我們首先調用 matplotlib包中的 subplots()函數,這個函數會返回兩個對象:一個figure對象和一個axes對象。figure對象代表繪圖區域,而axes對象則代表所繪製的圖像。接着我們調用 plot()函數生成時滯圖。在這個函數中,我們傳入了兩個參數:data[:-delay]和 data[delay:],也就是時滯圖中的x和y坐標。這裡使用了切片語法[ :-delay ] 作為時滯圖中x軸坐標,[delay:]作為其y軸坐標。然後我們通過 set_xlabel()和 set_ylabel()函數為圖像添加x軸和y軸標籤。最後調用show()函數來顯示繪製的時滯圖。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默認的時滯值為5,但實際上,不同的時滯值會帶來不同的時滯圖形態。 我們可以嘗試不同的時滯值,觀察繪製出的時滯圖形態的變化。在函數的最後一行代碼中 delay_plot(data, 5),將參數5改為其他值即可。
時滯圖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具體來說,時滯圖能夠幫助我們發現數據的周期性、混沌性等特徵,同時也有助於我們判斷信號的可預測性。 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def delay_plot(data, delay):
fig, ax = plt.subplots()
ax.plot(data[:-delay], data[delay:])
ax.set_xlabel('Data (t)')
ax.set_ylabel('Data (t-delay)')
ax.set_title(f"Delay embedding plot (delay={delay})")
plt.show()
t = np.linspace(0, 100, 1000)
data = np.sin(t) + 0.5 * np.sin(2 * t)
delay_plot(data, 10)
在這個例子里,我們生成了一組正弦波數據,並使用時滯圖來觀察周期性特徵。我們調用 delay_plot()函數並傳入參數:數據和時滯值(10),執行函數後,就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時滯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正弦波數據的周期大致在20個單位時間左右,而且數據的分佈也比較整齊。上面的例子只是時滯圖的一個小應用,實際上,時滯圖在信號處理中有着廣泛的應用。例如,在自然災害預測中,時滯圖能夠幫助我們預測地震、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時間;在金融市場分析中,時滯圖則能夠幫助我們預測股票市場的走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