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與一國兩制的機遇與挑戰(1000字)
一帶一路與一國兩制的機遇與挑戰(1000字)
「一帶一路」建設將為香港成功實現第三次經濟轉型提供巨大動力。內地改革開放後,香港經濟由製造業為主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在貿易形態上則由本港產品出口為主轉變為轉口貿易為主。但是,隨着內地沿海港口設施的改善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香港轉口貿易所依賴的傳統要素優勢,諸如現代化的港口設施、自由港的便利清關、優越的地理位置等優勢被不斷弱化,離岸貿易逐漸成為主要的貿易形態。
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發佈的數據,自2006年,香港每年的離岸貿易貨值都高於轉口貨值,從2002年至2011年的10年間,離岸貿易貨值增加超過200%,遠高於同期香港轉口貨值130%的增幅。在離岸貿易模式下,貿易中間商扮演着供應鏈管理、整合和優化的角色,從而又促進了與貿易有關的服務外包和集成,推動香港服務業向高端和高增值環節轉變。「一帶一路」建設能夠大大地拓展香港離岸貿易相關服務的市場空間,解決香港高端服務業發展的市場瓶頸,為香港金融服務、貿易服務和專業服務等支柱產業向高增值環節的轉型升級提供機遇,進而推動香港從傳統國際貿易中心向現代國際貿易中心的轉型。因此,「一帶一路」建設與香港經濟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一致,有利於香港加快發展成為亞洲乃至全球價值鏈管理樞紐,助推香港經濟實現第三次轉型。
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好香港優勢將服務祖國內地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加快培育對外經濟貿易合作競爭新優勢。長期以來,香港在祖國內地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發揮着貿易與投資的紐帶作用。經歷改革開放30餘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國內外經濟條件與發展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儘管廣州、深圳以及更多內地城市的經濟總量正在趕超香港,但香港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特殊地位、對國家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特殊作用,仍將是內地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取代的。這首先是因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將長期實行與內地不同的社會制度,包括經濟政策和制度的差異性將長期存在。二是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地位是長期形成的,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仍在起作用。三是香港在營商環境方面仍具有許多優勢,包括法治成熟、經濟高度自由開放、基礎設施完善、金融體系穩健、專業服務發達、政府廉潔高效、社會管理先進、低稅制等。四是國際化程度高,跨國公司總部雲集,國際商業網絡發達,語言交流上也有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一直是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圍繞這一功能,香港逐步構建了完善的金融體系,專業化的金融分工,透明、標準化的金融產品,齊備的金融基礎設施,形成了強大的金融信息聚集、金融研發能力和金融人才培養體系。
當前,香港是規模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2014年底,離岸人民幣存款餘額累計已超過2萬億元,其中香港人民幣存款資金1.16萬億元。2014年,香港與內地的跨境人民幣收付量占所有境外地區的52.7%,在SWIFT國際支付貨幣中的佔比為69%。未來10年內,香港仍將佔人民幣離岸業務絕對主導地位。香港證券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2014年底,香港股票交易所市值3.23萬億美元,在世界股票市場中排名第七位,證券市場的規範運作為香港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因此,香港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可以發揮其金融優勢功能:第一,充當融資平台。發揮金融市場的多元化優勢,從全球資本市場的層面,把各個領域的客戶聚集起來,為「一帶一路」提供貸款、債券、股權等不同類型資金,滿足不同客戶的多元化資金需求。在世界範圍發行「一帶一路」債券融資,加強與國際、國內金融機構合作,發揮投行的功能作用。第二,發揮領先作用。在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領先的基礎上,根據現有流動性管理基礎,完善多層次的流動性支持機制,為全球離岸市場開發利率風險對沖、利率互換、浮息產品提供更為穩定的利率基礎。發展人民幣相關的衍生產品,推動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債券等產品發展,推出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大宗商品期貨產品,強化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風險對沖、投資、融資功能。第三,推動國際進程。通過與國際合作,以產業合作和貿易往來提升人民幣作為區域貿易結算的貨幣地位,通過銀團貸款和發債等方式,在向「一帶一路」基建項目提供人民幣融資過程中,推動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進行人民幣資金循環和跨境流通。利用「一帶一路」這一國家戰略,加強與其他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合作,提升人民幣在貿易融資、項目投資、跨境貸款中的使用比例,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憑藉香港現有國際經濟功能,以及在貿易、物流、工商專業服務和金融業的競爭力,再加之「國內境外」的特殊地位,香港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可以發揮獨特角色。從經濟層面而言,可以發揮投資者、中介者和支援者三大功能,推進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和資金融通,為沿線國家地區提供金融、會計、法律、建築、工程等方面的專業支援;從制度層面而言,可以繼續發揮內地與國際接軌的作用,在國家深化改革以及與連接沿線國家合作進程中扮演推進角色,以緩和經濟制度差異的不適應。
「一帶一路」戰略對香港具有重大的雙重影響。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國際經濟格局與重心、地緣政治等都將產生劃時代的變遷。香港如果能夠積極融入、認真謀劃、應對得當,可為香港增添新的國際化功能與增長動力;如果未能及時跟上新一輪經濟合作,香港則有可能面臨邊緣化的壓力。香港面臨的主要挑戰在於:「一帶一路」涉及的地域較複雜,香港與沿途不少地區的聯繫並不強,如中亞、西亞、中東歐等;「一帶一路」涉及的部分合作項目,基礎設施如高鐵、資源開採、冶煉等行業也非香港的強項;對沿線國家長遠經濟發展需要以及行業發展情況尚不熟悉,香港缺乏相關專門人才等。
要把握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發展機遇,香港必須積極謀劃,揚長補短,做好配套,從而使香港不再錯失重大發展機遇。揚長:一是利用在法律制度、市場規則以及語言文化等方面與國際接軌的優勢,在遵從市場運作、合理回報及風險管理方面為「一帶一路」地區提供可操作經驗,幫助建立具有國際標準的商業模式和合作框架,協助有關部門共同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邊參與、產權及投資保護機制;二是充分發揮香港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及多元化的優勢,以及全球資本市場營運能力,發掘各領域客戶需求與各類商機,為「一帶一路」提供貸款、債券、股權等不同類型的資金,滿足不同客戶的多元化資金需求;三是藉助香港在境外人民幣融資市場及貿易結算的優勢地位,發揮好人民幣在產業合作和貿易往來中的功能。
補短:首先,依託香港中資,加強與內地企業優勢互補,通過籌組中外合資企業或合作企業,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大項目;二是有選擇地投資、參股內地製造業或沿線國家製造業,補充香港製造業空心化之不足;三是在服務業與資金走出去的同時,注意發揮產業迴流功能,帶動香港本地經濟相關行業的發展;四是積極謀劃,做好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配套基建,包括急需人才的培訓與引進,提供「一帶一路」資訊服務及協調中心,建立與「一帶一路」有關的專業服務與仲裁服務等;五是有效推廣、凝聚社會共識,引導與發揮好業界參與動力。
望採納我的回答。
2024-07-19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