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atex加粗的基本使用方法
在Latex中,加粗的基本語法是使用 \textbf{要加粗的文字}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The \textbf{quick} brown \textbf{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效果如下: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不難看出,加粗的本質就是給要加粗的文字添加了一個 “b” 標記。這個標記告訴Latex渲染引擎:這裡需要加粗顯示。
二、加粗的細節問題
1. 加粗後的文字間距過大問題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使用 \textbf{} 加粗後的文字間距比較大,顯示效果不好。這時候我們需要使用 \textbf{\textnormal{}},把加粗的文字恢復為正常顯示,然後再修改字體大小和間距。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The \textbf{\textnormal{\small quick}} \textbf{\textnormal{\Large brown}} \textbf{\textnormal{\tiny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效果如下: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通過自定義字體大小和間距,我們可以達到更好的顯示效果。
2. 加粗後與斜體共存問題
有時候我們需要在斜體文字中加粗一些詞語。這時候我們需要使用 \textbf{\textit{}},把加粗的文字與斜體共同顯示。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textit{The \textbf{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效果如下: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三、加粗的衍生問題
1. 為什麼不能用標籤?
有時候我們會想,既然 \textbf{} 會產生 “b” 標籤,那麼用 HTML 的 標籤是否也可以實現加粗呢?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 標籤和 \textbf{} 的本質相同,都是告訴渲染引擎需要加粗顯示,但是在 Latex 中,\textbf{} 與字體、字號等都有着天然的聯繫,而 HTML 的 標籤並沒有。因此如果使用 標籤,會自動加入默認字體、字號等,導致顯示效果不穩定。
2. LaTex中如何實現下劃線?
LaTex中實現下劃線的方法是使用 \underline{} 命令。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The quick \underline{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效果如下: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總結
本文詳細闡述了Latex加粗的基本使用方法、加粗的細節問題以及加粗的衍生問題,對讀者加深了對Latex加粗的理解,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JJBDG,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7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