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CA簡介
PCA全稱為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一種線性降維方法。PCA算法利用降維來解決高維數據中存在的問題。
在高維數據集中,往往存在很多冗餘和噪聲信息,而PCA算法可以通過找到數據最重要的主成分,從而去除冗餘和噪聲信息,保留數據的主要特徵。
二、PCA原理
PCA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將高維數據映射到一個低維空間中,使得映射後的數據仍能保持原有的特徵。
在PCA算法中,我們需要尋找最佳的線性投影方式,使得數據的方差儘可能大。
將數據投影到方差最大的方向上,可以保留更多的信息,同時丟棄方差較小的方向所包含的信息,從而實現降維的目的。
三、PCA步驟
1. 數據歸一化
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將數據縮放到標準正態分布。這一步可以避免數據中某些維度數據的數量級對PCA計算結果造成影響。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sc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sc.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sc.transform(X_test)
2. 計算協方差矩陣
協方差矩陣反映了不同特徵之間的相關性程度。在PCA算法中,我們需要計算出數據集的協方差矩陣,以便後面進行特徵值分解。
import numpy as np features = X_train.T covariance_matrix = np.cov(features)
3. 計算特徵值和特徵向量
對協方差矩陣進行特徵值分解,得到特徵值和對應的特徵向量。特徵向量即為我們需要保留的主成分方向,特徵值反映了各個主成分的重要程度。
eigenvalues, eigenvectors = np.linalg.eig(covariance_matrix) # 對特徵向量進行排序,以獲得方差最大的特徵向量 eigenvectors = eigenvectors.T idx = eigenvalues.argsort()[::-1] eigenvectors = eigenvectors[idx] eigenvalues = eigenvalues[idx]
4. 選擇主成分
選擇前k個特徵向量作為主成分,其中k為需要降維的維度,即目標低維空間的維度。
k = 2 #假設要降維到2維 principal_components = eigenvectors[0:k]
5. 數據變換
將原始數據集投影到新的低維空間上,得到降維後的數據。
new_dim = np.dot(X_train, principal_components.T)
四、總結
通過上述步驟,我們可以使用PCA算法對高維數據進行降維處理,以達到去除冗餘和噪聲信息,保留數據主要特徵的目的。PCA算法的優點在於能夠使得數據維度降低,同時儘可能保留數據原有的信息,從而提高後續處理的效率。
原創文章,作者:RVAXY,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6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