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控磁盤IO工具:iostat
iostat是linux下的經典監控工具之一,可以監控系統磁盤I/O、CPU使用情況、網絡等系統信息。使用iostat進行磁盤IO監控,需要在終端中輸入命令:
iostat -xmt 1 10
其中,“-x”表示顯示詳細內容,包括CPU使用率、磁盤使用率、磁盤讀寫速率等,”m”表示每秒輸出的數據量都是以MB為單位,”t”表示在輸出中同時顯示出磁盤平均響應時間和磁盤I/O的吞吐率,”1″表示每秒更新一次輸出數據,”10″表示輸出10次後停止。
輸出結果中,每行表示一個設備的情況,包括磁盤名、高速緩存命中率等詳細信息。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指標:
- rs:read sectors,每秒從磁盤讀取的扇區數量;
- ws:write sectors,每秒寫入磁盤的扇區數量;
- rMB/s:read MB per second,每秒從磁盤讀取的數據量
- wMB/s: write MB per second,每秒寫入磁盤的數據量
- await:磁盤I/O請求的平均等待時間,單位是毫秒。
- %util:磁盤利用率。
二、磁盤IO的優化策略
1. 優化文件系統
文件系統的優化可以極大地提升磁盤I/O性能,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 使用SSD(固態硬盤),以獲得更快的磁盤I/O讀寫速率;
- 使用較新版本的文件系統,如ext4、xfs等,可以獲得更好的磁盤I/O性能;
- 使用LVM(邏輯卷管理器)進行磁盤管理,可以提升磁盤操作的效率和彈性。
2. 增加緩存
磁盤I/O的速度取決於物理磁盤的讀寫速率,而磁盤緩存的使用可以將部分操作轉換成更快速的內存操作,從而減少部分對磁盤的操作時間。可以通過增加緩存的大小來提升磁盤I/O性能,但是也需要權衡在緩存中存放的數據量與內存空間。
3. 避免隨機I/O
在進行磁盤操作時,隨機I/O的性能顯著低於順序I/O。因此盡量避免在磁盤隨機訪問,即使在處理隨機訪問時,也正確合理地使用磁盤緩存,以最小化對磁盤的I/O操作。
4. I/O合併
多個讀/寫請求可以進行I/O合併,將多個請求打包成一個大的請求進行磁盤操作,從而減少磁盤操作次數。可以通過IO調度程序調整I/O合併的設置,以獲得最佳的性能。
5. 配置RAID
RAID(磁盤陣列)可以將數據分散存儲在多個磁盤上,以提升磁盤I/O讀寫速率與可用性。在高負載環境下可以使用RAID 0/5/10等級來提升性能,在數據安全性要求更高的環境中可以使用RAID 1/6/10等級。
三、常見問題解決方案
1. 磁盤I/O性能低下
如果系統的磁盤I/O性能較低下,可以開始考慮以下改進措施:
- 優化文件系統、磁盤調度策略和緩存;
- 優化應用程序,例如減少隨機I/O訪問、減少文件操作頻率;
- 升級硬件設備,例如升級磁盤容量、從SATA/SAS轉換到SSD等;
- 使用RAID,並採用合適的RAID級別;
- 使用存儲區網絡(SAN);
- 網絡優化,例如優化交換機或路由器數據量。
2. 磁盤I/O資源爭用
當多個進程同時請求I/O資源時,將會出現I/O資源爭用的情況。當出現I/O資源爭用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解決問題:
- 使用I/O調度程序,例如CFQ(Completely Fair Queuing)調度程序、Noop等,以平衡I/O負載;
- 使用I/O優先級,以避免一些較低優先級的進程阻塞了重要進程的I/O操作,導致整個系統的I/O性能下降;
- 使用I/O控制器,以控制系統中各個進程的I/O訪問速率和次數。
3. 磁盤空間不足
在磁盤空間不足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 刪除不需要的文件或數據,以釋放空間;
- 對磁盤進行壓縮,以騰出空間;
- 添加新的磁盤或擴展磁盤,以獲取更多的存儲空間。
原創文章,作者:TJYYG,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6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