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網三一直是個總會在某些時刻用心給玩家準備驚喜的遊戲。
北天葯宗門派出來之後,由於是長白山隱居醫者的設定,也為此做了一條致敬中國醫者的微電影!
其中,有太多我們熟悉的名字:
神農氏嘗百草,其實算是一個神話故事。
上古時期,人們不知道病症和藥物,只是靠本能和口口相傳的經驗去生活,如果誤食了有毒的東西,就聽天由命。
於是,神農開始嘗試每一種草藥的味道,體驗藥性,也曾身中劇毒,卻又神奇地用其他草藥解了毒。
雖然這只是一個神話傳說,但也許就是上古時期的人們,記錄醫生治病過程的一種體現。
華佗,也是一個大家應該不會不知道的人。
可能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他,是在三國里。
曹操患上頭痛,而華佗破天荒地提出了開顱手術!
他所提出的麻沸散,其實就是麻醉的雛形。
可惜就是這樣的神醫,被曹操的猜忌所疑,不得善終。
臨死前,他把畢生所學寫成了書冊,而獄卒卻把書燒毀了。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作者。
比起神農和華佗,知道他的人可能少很多。
但他對疫病的研究非常深入,在那個時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進則救世,退則救民。
巢元方,編輯醫書典籍,供後人閱讀。
知識的傳承是人類發展的基礎,古人所記錄下來的這些智慧,像是向未來射出的一支箭。
有了記錄和傳承,後來的人才不需要從頭開始,而是能在前人一代代的努力之上,探索進一步的未來。
除此之外,我們耳熟能詳的醫者,還有李時珍,孫思邈,扁鵲,沈括……
從古至今的醫者,風雨中負重前行;
以人之力,比肩神明,於鬼門關處護佑蒼生,為師者授業解惑,為醫者也是薪火傳承。
到如今,在疫情之下,那些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投身一線的白衣天使,也仍然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在和天地賽跑。
這也是劍網三第十七個門派北天葯宗的主題,傳承古人遺志,薪火相傳。
其實,劍網三的玩家裡,當醫生的也不少。
記得疫情嚴重的那段時間,劍網三還給每一個在一線抗疫的醫生護士發放特殊稱號【逆行者】,並且免了他們的賬號點卡。
這點“人情味”,也許是劍三區別於其他國產網遊的緣故。
也還記得,那時候大家都穿着白色的防護服,為了認得誰是誰,大家就在衣服上寫名字,畫畫。
有一位劍三玩家,在衣服上畫了大寶劍,寫了“浩氣長存”。
影片最後,也邀請了很多醫護職業的玩家做了短採訪,也真的感受到劍三在這塊總是很用心,讓玩家又想喊一句扛鼎之作。
不過,就在這樣感動的致敬影片之下,居然也出現了撕番位的評論。
原因是,萬花可以說是劍三第一個醫者設定的門派,自從葯宗出來後,很多萬花玩家抱怨設定被搶了。
而這條視頻沒有把孫思邈放前面,也引起了一些萬花玩家的不滿。
其實就我看來,葯宗更偏中藥學,萬花更偏針灸,算是醫學流派的兩個分支,就算是在現在的醫藥大學,這兩個專業也是分開的啊……
還記得讀書的時候,第一篇學的也是《大醫精誠》。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
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
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凄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是不是和萬花的門派入門詞很像呢?其實這是一篇古文,不是萬花專屬,是每個醫學生都會知道的程度。
在這樣的視頻下面撕番位大可不必了,更何況歷史上那麼多著名的醫者,劍三已經很用心盡量在視頻末尾全都給了字幕。
扶危渡厄,醫者仁心,醫者都值得我們尊敬。
對評論區花king撕番位這件事你怎麼看呢?可以在評論區說說看法!
如果有你印象特別深刻的醫生,也歡迎在評論區提名~
原創文章,作者:劍網3隱元秘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6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