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部隊7攻略秘籍(三角洲特種部隊7威力加強版秘籍)

它和同期的“星際”“紅警”“仙劍”“三國群英戰”一道,組成了20世紀末中國PC Game的“老四強”。

 

在軍迷玩家看來,“逼格”的高低,很大程度決定了一部軍事題材FPS遊戲的好壞。

 

對於這二字的理解,不同用戶群給出的答案,也是大相徑庭的。

 

一些《使命召喚》玩家認為,單機體驗必須趕超好萊塢大片,多人對戰就是各種配件、技能組合爽快虐菜。

 

新版《榮譽勳章》玩家認為,必須基於真實部隊、真實事件和寫實化的武器設置,《戰地》那種連實名武器和等比槍模都沒有的武器,是糊弄小孩吧。

 

《戰地》玩家認為,要的就是大規模戰場、幾十人對戰、海陸空載居一起上……這才是戰場,你們玩的那是啥玩意兒?

 

《武裝突襲》玩家笑而不語,“你們連個真實的彈道都沒有,在軍用模擬軟件面前,也敢妄自尊大?”

 

然而,上述關於“逼格”的定義,都包含在了一部已經被遺忘的遊戲系列之中。而且其中很多要素,在它19年前誕生的初代中就已經實現。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它,便是Delta Force,在國內被翻譯為《三角洲特種部隊》,下文簡稱“三角洲”。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1998年9月30日,三角洲初代發售之後一夜爆紅,其熱度迅速席捲全球。然而在03年前後,它又迅速淡出了大眾的視線。

 

儘管此後開發商Novalogic(以下簡稱NL社)陸續推出了多部續作,並且還有一部“新作”尚未發售,但相當一部分新生代玩家們,對此也是只聽其名,卻未見其形。

 

今天,我們來揭開這個曾經紅透半邊天的軍事遊戲品牌,在高開低走過程中所留下的一個個謎團。

 

連3D加速功能都沒有的三角洲初代,拿什麼在FPS市場突出重圍?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在1998年《三角洲部隊》誕生的時候,id社已經從DOOM到Quake再到Quake 2,完成技術上的兩代大換血了,牢牢把握着3D圖形技術的話語權。隨着另一家FPS代表作《虛幻》發售,F兩強對抗已經形成。

 

三角洲這樣一部連圖形加速卡都不支持,畫面根本就是馬賽克滿天飛的遊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殺出了一條血路。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當時清一色的“超級系”FPS,主打的都是小地圖迷宮亂戰,典型形象是這樣的: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而三角洲是一部“真實系”作品,在當時讓人耳目一新。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當年,玩家點擊三角洲圖標的一瞬間,就進入了一個新世界:引入眼帘的是一望無際的野地、荒漠,頭頂是和現實世界別無二樣的藍天白雲。“我”趴在山坡上,用望遠鏡,緊張地觀察敵軍巡邏小隊的路線,耳邊只有鳥叫蟲鳴。

 

沒有重金屬風的迷宮來束縛我們的腳步,你看到的地方,甚至是地平線那頭的世界,都可以到達。

 

大多數時候,你能看見的敵人,只是遠方山丘的輪廓上一個稍微有點異常的像素點。你要做的,就是讓子彈在真實的彈道飛行之後命中它們——雖然右鍵打開瞄具觀察,它很有可能只是一隻仙人掌……

 

你知道,槍聲一響,擁有真實感官的敵人就會朝着自己的位置靠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同時,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側翼。在驚心動魄的交火之後,達成目標的“三角洲”特戰兵們,要飛速前往撤離點。只有漸行漸近的己方直升機的引擎聲,才能讓我們稍微出一口氣。

 

三角洲的親和力,不僅僅是真實題材的吸引力,還有它在玩法上的易學難精。

 

和同期的Quake2這種新手不夠友好、玩家對初級玩家形同單方面虐殺的傳統FPS相比,三角洲節奏緩慢,基本不需要背地圖,完全靠槍法和戰術意識吃飯。在動輒幾十人亂戰的大地圖上,菜鳥也有機會收老鳥的人頭。

 

在三角洲的對戰中,高手能在動輒五、六百米的距離內,用下墜的彈道幹掉運動中的目標,靠一支栓動式的M20狙擊槍,就將對方大批人馬壓得不敢將自己的腦袋探出山脊線……

 

有限的武器和彈藥攜帶量,讓玩家必須基於裝備來展開團隊配合。每一局開始,可以看到裝備有自動武器的士兵們奮力向前。狙擊手往後跑,將自己藏好之後遠程支援隊友。機槍手抓緊佔領可以覆蓋開闊地的優勢位置,使用無聲槍的潛行者們則伺機摸到對方的重生點……

 

這樣超前的遊戲,“現象級”是它的必然,尤其是在當時國內的遊戲環境下。

 

中國玩家為何對三角洲情有獨鍾?

 

作為一個FPS領域的新丁,三角洲雖然在歐美一鳴驚人,但人氣和同期的Q2相比,還差了一個數量級。然而,這部作品在國內的境遇卻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它和同期的“星際”“紅警”“仙劍”“三國群英戰”一道,組成了20世紀末中國PC Game的“老四強”。

 

具體熱到什麼程度呢?當時推開一家網吧的大門,你多半會看到一群三角洲玩家打得不可開交,他們中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Quake、“狼穴”些FPS經典的存在。

 

要解釋這個現象,就不得不提到當時中國電腦遊戲玩家們的物質基礎。

 

1997年,Intel劃時代的CPU——MMX166拉開了“多媒體電腦”在中國普及的序幕。儘管如此,絕大多數的玩家,接觸PC遊戲的主要途徑,主要還是通過學校、居民區周圍的電腦房。而傳說中的MMX166 (媽媽叉),正是這些按小時收費的電腦的基準配置。這些電腦大都沒有安裝當時售價高昂的“3D加速卡”(那會還沒有“顯卡”這個稱謂),用來玩FPS的體驗可想而知。

 

而三角洲,恰恰如同一部針對中國玩家度身定製的遊戲,雖然這並非NL社的本意。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Voxel Space引擎的歷史,可以追述到Novalogic於1992年推出的《科曼奇:最大殺戮》

 

它所使用的Voxel Space引擎,是一種典型的體素引擎。對“體素”一詞有些不明白的,可以看看《我的世界》最基本的圖像單位——方塊。和多邊形引擎的最大不同,在於它是通過一個個立方體來組成三維模型。

 

相對於基於多邊形的三維模型而言,體素是更接近於物理真實狀態的模型,適合表現物體的內部結構。當時的國內遊戲雜誌說三角洲是基於醫用核磁共振的圖形技術開發,這並非虛言,因為體素引擎最早的確是用於醫學放射性觀測的三維圖像建立。在遊戲應用中,體素能夠構建出龐大的自然環境場景,對3D硬件加速性能沒有任何要求。僅需要一台支持MMX指令集的電腦就能運行,只是效果太差罷了。

 

想要流暢度,需要更高頻率CPU的支持。此外,因為體素引擎是以顏色磚塊的形式把圖像給“壘”出來的,因此需要大量內存來保存3D 模型的信息。即便是很原始的示例,也要佔去好十幾兆內存。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扒殼、上硅膠……當時每一個“圖拉丁”系列CPU超頻愛好者的默認技能!

 

98年初夏硬件市場接連響起的重磅炸彈,為三角洲在國內的普及推波助瀾。幾乎可以顆顆超頻到430MHZ的屌絲神器——“賽揚300A”,還有怒超500MHZ的“賽揚333”陸續推出,極大地降低了裝機成本。

 

此後不久,內存價格也由於產能過剩而出現大跳水,64M內存條迅速“白菜化”。在種種因素的作用之下,三角洲能夠在中國一夜爆紅,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那些“過氣”電腦,在三角洲的局域網對戰中也並非一無是處,當時甚至出現了高手使用MMX電腦,照樣吊打“奔2”玩家的神奇一幕,這在今天難以想象。

 

鑒於三角洲引擎的特殊性,老舊電腦雖然玩起來是幻燈片,但在低分辨率下卻可以“放大”代表遠處敵人的像素點。於是一些懂行的玩家用640×480的畫面,在大視野下搜索敵人。等發現目標,瞄準大概位置之後,迅速切換到320X240,此時代表敵人的像素點會被放大成一個大色塊,對着來一槍,只要不是太遠,多半都會有收穫。

 

對應的,如果你配置很高,理所應當得開高分辨率,敵人反而會縮成極小的像素點,不易瞄準。

 

這種“人肉狙擊大法”,由於頻繁切換分辨率,也燒壞了不少VGA顯示器。以至於當時一些電腦房老闆不得不摳掉了鍵盤上的“V”(分辨率切換熱鍵),然後用電工膠布將缺口給封死了……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根據美國政府的解密文件,執行擊殺本·拉登的“海豹”6隊士兵們從這個恐怖大亨的住宅中搜出了一本奇書——《三角洲2極限版攻略》……三角洲的受歡迎程度,還需要再繼續解釋下去嗎?

 

“三角洲部隊”這個翻譯是否正確?

 

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三角洲部隊”,或者是“三角力量”這種稱謂,嚴格來說都只是“機翻”式的譯名。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遊戲原名“Delta Force”所指代的,是一支從未被公開承認其存在的精英部隊——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第一作戰分遣隊D分隊(1st Special Forces Operational Detachment-Delta ,1st SFOD-D)。即便在美軍內部,也沒有“Delta Force”這種稱呼:陸軍通常會用“戰鬥應用大隊”(Combat Applications Group,CAG)和“D孩兒”(D-Boys),來稱呼這支部隊與它旗下的士兵。

 

美國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隊也是用“某單位”(The Unit),或者是“綠色特遣隊(Task Force Green),來指代這隻神秘之師。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榮譽勳章2010》中登場的Dusty大叔,他同樣是一名”三角洲“,但遊戲中對此並未明言

 

那麼,成立於1977年的”三角洲“,到底神秘到了什麼程度呢?神秘到在三角洲發售之前,公眾只在兩個重大軍事新聞——1979年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質危機,以及1993年發生在索馬里的”黑鷹墜落“事件中,得知還有這樣一支部隊的存在。

 

也只有在這兩個失敗的行動中,我們才能夠通過電視新聞,看到這群”幽靈“士兵的身影……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在阿富汗戰場展開行動的D-boys,低可視度着裝、留着大鬍子、面部打碼

 

至於”三角洲部隊“這個約定俗成的名字,其由來也很好理解:在軍方代號中,D用”Delta“代替,而”Delta“(Δ)是三角洲的意思。從遊戲圖標圍繞軍刀的這個三角形上,我們可以看到NL社在創作過程中,已將”Delta“一詞的含義進行了具體化。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而真實的”三角洲“臂章,出於保密性的考慮,和特種作戰司令部完全一致。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至於下圖則是《現代戰爭:現代戰爭3》中登場的”Delta Force“部隊所使用的臂章,同樣是一個一道三角形的閃電環繞一支”卡巴“軍刀。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2012年,NL社以惡意侵權和篡改商標圖案為由,將動視告上了法庭,在沉寂多年之後怒刷了一把存在感。一年後的6月28日,美國加州中心區法院裁定NL敗訴。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電影《黑鷹墜落》中登場的D-Boys,我們僅能從他們佩戴的”傘盔“和一些特殊的軍事技能(如左手持槍射擊),判斷出他們是赫赫有名的”三角洲“

 

在當時吐槽動視、黑CoD也是一種”政治正確“的背景下,這一判決引發了玩家們的諸多不滿,甚至有人懷疑動視是不是在背後做了見不得人的勾當。然而,根據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動視的創作自由受到法律保護,況且辯方律師也拿出了一份讓NL啞口無言的證據:

 

原來,”Delta Force“及其三角形的標識,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出品的三集大爛片——”Operation Delta Force“就已經出現過了!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無論從傳播角度還是大眾的接受能力來看,”三角洲部隊“這個約定俗成的稱謂,都符合”信、達、雅“的標準。況且它的始作俑者,也是遊戲開發商自己。

 

Novalogic的保守落後害死了自己嗎?

 

《科曼奇》《鋼鐵雄師》《F-22猛禽》……看看NL社在上世紀90年代就打造的這幾個完整產品線,我們就會知道,NL社從來就不是一家守舊的開發商。恰恰相反的是,即便是軟硬件的限制,也無法束縛他們在軍事模擬之路上的野心。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自從二代開始,三角洲系列開始支持3D加速,只是本作並未更換引擎,TNT2顯卡只能優化煙霧和部分光照的表現,對畫質的提升相當有限

 

三角洲初代中士兵的AI,就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自主性。一旦打草驚蛇,巡邏兵就會根據槍聲的位置進行搜索,而且經常能夠包抄到我們意想不到的位置。所以即便在這部沒有瞄準鏡就寸步難行的作品中,MP5 SD這種消音武器依然有相當強的存在感。很多需要深入虎穴才能完成的單人任務,使用潛心玩法往往更容易完成。

 

不過,三角洲敵兵的應急反應AI,當年也留下了一個很搞笑的Bug:如果兩個原先分屬不同防區的敵人同時抵達了玩家此前暴露的位置,找不到獵物的這兩個傢伙就會自己打起來……

 

在三角洲初代中,NL社就意識到了多人遊戲的重要性。除了32人局域網對戰以外,初代所有單人任務均可進行合作。當我們打光了槍里的子彈,突然發現不遠處冒出了敵人的身影,以為此命休矣的時候,忽然看到敵兵應聲而倒,只留下空氣中的一灘血霧……距離自己800米開外”深藏功與名“的友軍M82射手,又在搜索下一個可疑目標……那種代入感,絕非那些只有殺人,或者是被殺兩條路可走的傳統FPS所能給予的。

 

更不要說NL花了很大心思搭建的免費官方戰網,EA一直到2002年的《戰地1942》,才開始做這件事。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上圖是上手度極佳的三角洲2的官方地圖/關卡編輯器,它將體素引擎易於創造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下一部具有這一功能的遊戲,要等到兩年後的《閃點行動:冷戰危機》。

 

1999年,id Tech 3(Quake3)引擎問世,讓NL社倍感壓力。在當時3D圖形性能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體素引擎創造的野外場景已經毫無優勢,在細節上的表現力和運行效能更是大幅度落後。因此,在三角洲2的開發過程中,NL社就覺醒壯士斷腕,研發一部多邊形引擎,它也在一年後的《三角洲特種部隊3:大地勇士》中得到了成功應用。這部作品打出的”軍方合作“噱頭,要早於《榮譽勳章2010》整整十年時間。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三角洲3展示了當時美軍正在試驗的次世代單兵系統——”大地勇士“,它也是為數不多能夠讓我們使用所謂”理想單兵戰鬥武器“(OICW)的遊戲之一

 

三角洲3的單人戰役已經按照完整的劇情進行編排,故事的流暢性上得到了極大改善。03年的《三角洲部隊:黑鷹墜落》,更是借勢兩年前由雷德利·斯考特執導的”同名“電影(Black Hawk Down),為現代戰爭題材FPS開啟了電影化敘事的時代,雖然它還相當粗糙,但真正做得像那麼回事的遊戲,還要等到四年後的《使命召喚:現代戰爭》。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黑鷹墜落》中已經有了CoDMW系列所擅長的多線敘事的雛形,玩家的視角會從”遊騎兵“和”三角洲“之間進行跳轉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通過主視角畫面來表現劇情,也在本作中也開始嘗試了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即便在被大眾遺忘的歲月里,NL社也沒有閑着。2004年6月,被認為是三角洲繼承者的《聯合行動》(Joint Operations)實現了150人對戰的超大戰場,而且還加入了直升機,坦克,快艇等等載具。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等等,再做下去,不就成了《戰地2》了嗎?”是的!當時想玩到真正的《戰地2》,還要將日曆牌再往後翻403天,

 

看到這裡,沒有接觸過三角洲的朋友們肯定要吐槽:“看你吹得天花亂墜,這麼屌的遊戲,怎麼就突然掛了呢?

 

面對這樣一部早已被蓋棺定論的遊戲,身為一名老三角洲玩家的筆者不想再用寶貴的篇幅,來吐槽它的種種不是。”資金不足、品控崩盤、過度開發“這些可以用來解釋任何經典遊戲品牌走下神壇的理由,我們也不用再提。

 

不過,說三角洲系列是死於創新不足,這口鍋,NL社可真的不能背。

 

最後一個謎團——NL到底死了嗎?

 

不僅是我們,國外的軍迷玩家偶爾也會問起這個問題。

 

答案是——他們目前還活着,只是跟死了也沒什麼兩樣了……

 

三角洲的衰落,怨不得CS在當時FPS的網絡對戰中的王者地位,更不能歸結於CoD和BF的兩強衝擊,歸根結底還是自身產品力的不足。

 

讓NL社元氣大傷的,除了《黑鷹墜落》的糟糕銷量以外,還有一個”八卦“事件,它才是真正的致命一擊。

 

03年10月,商業軟件聯盟(BSA)調查員發現NL社大量使用盜版軟件,在開出15萬美元的罰單後,Adobe、Autodesk,、FileMaker、Macromedia、蘋果、微軟和賽門鐵克七家軟件巨頭對其展開聯合訴訟。NL的老本,就這樣被折騰光了。

 

在之後的歲月里,NL社只能靠”炒冷飯“給自己續命,相繼以數字發行方式推出了所謂的”周年紀念版“和”極限版“(內容為三角洲前兩作的高清重製)。只是再有情懷的老玩家們,也不大可能買賬了。

在CS之前,中國最流行的FPS——《三角洲特種部隊》

▲有人認為《幽靈行動》系列繼承了三角洲的精神,理由是其初代的鍵位設置和三角洲幾乎完全一致。此外,Ghost的分隊番號同樣是Delta,唯一的區別在於它隸屬於駐紮在布拉格堡的第五特戰大隊

原創文章,作者:孫鵬亮1懷舊分享,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64828.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孫鵬亮1懷舊分享的頭像孫鵬亮1懷舊分享
上一篇 2025-03-23 15:52
下一篇 2025-03-23 15:5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