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務的概念
事務(Transaction)是數據庫管理系統進行數據處理的最小單位。在一組dml語句或ddl語句中,要麼所有語句都執行,要麼所有語句都不執行,事務具有原子性。任何一個事務開始之前,數據庫處於一種已知的狀態,稱作初始狀態,當事務結束時,數據庫再次處於一種已知的狀態,稱作終止狀態。一旦事務提交,就可以認為它對數據庫所做的修改就是永久性的,並對其他事務也是可見的。
在一個事務設置過程中,隨着不同數據操作的執行,可能會遇到以下幾種情況:
1. 基本操作:若干個對數據的查詢、修改或添加操作。
2. 同時修改同一記錄:兩個使用相同數據執行的事務將會產生一種競爭條件,阻止一些事務請求的鎖的授予,或者是可能產生不一致的數據。
3. Server 失敗:如果Server發生崩潰或斷電,集群將自動重新裝載數據。
二、事務的特性
1. 原子性(Atomicity)
原子性是指事務由一系列動作組成,事務中的所有操作要麼全部完成,要麼全部不完成,不會結束在中間某個環節。如果事務執行過程中出錯,則會回滾到事務開始之前的狀態,所有的操作都應該是原子性的。
2. 一致性(Consistency)
一致性是指在事務開始之前和事務結束之後,數據庫的狀態應該是一致的。如果事務執行過程中出錯,系統應該能夠將數據恢復到事務開始之前的狀態,保證系統數據處於一致的狀態。
3. 隔離性(Isolation)
隔離性是指在並發環境下,當多個事務並發訪問數據庫時,一個事務的執行不會影響其他事務的執行,在每個事務以提交的方式結束後,對數據庫的所有影響就像這些事務是串行執行一樣,事務之間是相互隔離的。
4. 持久性(Durability)
持久性是指在事務完成提交之後,事務對數據庫所做的更改就會永久保存在數據庫中,並不會因為系統的故障或其它原因而丟失。
三、事務的操作步驟
對於Oracle數據庫,我們需要按照以下步驟進行事務的操作:
1. 進入事務模式
BEGIN DECLARE PRAGMA AUTONOMOUS_TRANSACTION; END;
2. 數據操作
在事務模式中進行需要的數據操作。
3. 提交或回滾事務
提交和回滾事務是在事務結束時必須執行的步驟。以下是提交和回滾命令的代碼示例:
-- 提交事務 COMMIT; -- 回滾事務 ROLLBACK;
四、事務的應用場景
事務的應用場景主要涉及到需要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數據庫操作。例如,金融系統、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等需要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的應用場景。
在 Oracle 數據庫中,事務的應用場景比較廣泛,可以用在以下場景中:
1. 管理賬戶餘額
在操作銀行賬戶信息時,需要採用事務來保證每一次變動資產的操作都能夠正確執行,主要包括存款、取款、轉賬、支付等操作。
2. 保證數據的並發訪問
當多個用戶同時訪問數據庫的同一份數據時,為了保證數據的正確性和可靠性,需要使用事務來保證不同的用戶操作之間不會相互干擾,避免數據被破壞。
3. 提交和撤回系統操作
在一些關鍵的系統操作中,需要使用事務來保證操作的可靠性和正確性,例如:系統安裝、數據備份、數據還原、系統升級等。
五、總結
事務是 Oracle 數據庫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特性,它能夠保證數據庫操作的正確性和可靠性,並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廣泛應用於金融、醫療、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的數據庫操作中。
原創文章,作者:VRDZI,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3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