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如何在R中導入不同類型的數據
在使用R的時候,我們肯定需要導入數據,現在總結一下如何導入不同類型的數據:
1.使用鍵盤輸入數據
在導入數據比較少的時候,我們使用這種方法。R中的函數 edit() 會自動調用一個允許手動輸入數據的文本編輯器。具體步驟如下:
(1) 創建一個空數據框(或矩陣) ,其中變量名和變量的模式需與理想中的最終數據集一致;
(2) 針對這個數據對象調用文本編輯器,輸入你的數據,並將結果保存回此數據對象中。在下例中,你將創建一個名為 mydata 的數據框,它含有三個變量: age (數值型) 、 height(字符型)和 weight (數值型) 。然後通過edit()函數調用文本編輯器,鍵入數據,最後保存結果。編輯器界面如下,我們在這個界面可以輸入變量值,也可以改變變量類型。
[plain] view plain copy
mydata-data.frame(age=numeric(0),height=numeric(0),weight=numeric(0))
edit(mydata)
需要注意的是函數 edit() 事實上是在對象的一個副本上進行操作的。如果你沒有將它其賦值到一個對象,你的所有修改將會全部丟失!
2.導入帶分隔符的文本文件數據/CSV文件
read.table() 可以從帶分隔符的文本文件中導入數據。此函數可讀入一個表格格式的文件並將其保存為一個數據框。其語法如下:
read.table(file,header=value,sep=”delimter”,row.names=”name”)
file表示文件名,header表示表的首行是否包含變量值的邏輯值,sep 用來指定分隔數據的分隔符, row.names 用以指定一個或多個表示行標識符的變量,是個一可選參數,他還有許多參數,可以通過幫助文檔進行查看。
3.導入Excel數據
雖然Excel可能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數據分析工具,但R如果直接讀取Excel數據還是比較困難的。
但我們可以在Excel中將數據將其導出為一個逗號分隔文件(csv) ,並使用前文描述的方式將其導入R中。在Windows系統中,你也可以使用 RODBC 包來訪問Excel文件。但它好像只能在32位的R軟件上面使用。雖然也有一些包可以這些問題,比如gdata,XLConnect,xlsReadWrite等,但它的有許多前提要求,比如Java環境,Per,或者32-bit R。因此一般情況將數據轉換為csv文件或者將數據導入到數據庫在導入在R。
4.導入XML數據
強大的R中有若干用於處理XML文件的包。 XML 包允許用戶讀取、寫入和操作XML文件。因為我還沒有遇到這種數據,因此還不太清楚xml包大體如何使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xml包,通過幫助文檔進行學習。
5.從網頁抓取數據
不僅Python可以爬取網頁數據,R也可以在Web數據抓取。在這個的過程中,用戶可以從互聯網上提取嵌入在網頁中的信息,並將其保存為R中的數據結構以做進一步的分析。 完成這個任務的一種途徑是使用函數 readLines()下載網頁,然後使用如 grep() 和 gsub() 一類的函數處理它。對於結構複雜的網頁,可以使用RCurl 包和 XML 包來提取其中想要的信息。
6.導入SPSS數據
我們可以調用通過 foreign 包中的函數 read.spss() 將SPSS數據集可以導入到R中,也可以使用 Hmisc 包中的 spss.get() 函數。函數 spss.get() 是對 read. spss() 的一個封裝,它可以為你自動設置後者的許多參數,讓整個轉換過程更加簡單一致,最後得到數據分析人員所期望的結果。使用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安裝Hmisc 包,在較新的R中foreign 包已被默認安裝。
[plain] view plain copy
mydata-spss.get(“data.sav”,use.value.labels=TRUE)
這段代碼中,data.sav 是要導入的SPSS數據文件, use.value.labels=TRUE 表示讓函數將帶有值標籤的變量導入為R中水平對應相同的因子, mydataframe 是導入後的R數據框。
python 導入數據包的幾種方法
1.直接導入整個數據包:improt 數據包
2.導入數據包中的某一個函數: from 數據包 improt 函數(當函數這一項為 * 時為導入整個數據包)
3. 導入之定義的數據包()
將R環境下的Seurat RDS格式數據轉化成為到python環境下scanpy的anndata格式
無論是單細胞、空間組還是ATAC的數據,有時由於下游分析的需求或可視化的需求,同時由於python的運算速度的優勢,目前越來越多單細胞分析的工具開始在python環境下開發(scanpy/spGCN/scVelo……),但是大家大多都習慣了R的分析環境(Seurat/Harmony/Monocle3……),所以我們經常需要在不同的環境中運行同一個分析對象,這所以涉及到的數據類型的轉變就非常關鍵了。
想直接想找工具將RDS轉為python可讀數據對象的包,目前還沒有……(如果有大佬可以開發一下)。
目前所以從數據本身出發有三種方式,總結自目前網絡上一些可行的方法:
1,提取矩陣(稀疏/稠密)和特徵信息(metadata),手動構築 anndata (單細胞分析時python中的一種數據結構,具體了解可以看一下: ,寫得挺好)就好。前提是對R的S4對象和python的anndata對象有基礎的認識,就可以搞定,這是最本質也是最萬能的方法,除了門檻高。
2,存儲的時候就注意,不要保存成rds,或者已經這樣保存了也無所謂,可以讀入再重新存:
(1)存儲成 h5ad格式 。Seurat數據寫成h5需要藉助包 SeuratDisk :
從R環境下Seurat的對象保存成h5ad的格式:
然後用python的anndata包/scanpy包直接讀入就好,因為h5ad本來就是單細胞在跑一python環境中分析最基礎的格式,對標R中的seurat對象或sce對象
這個方法可以具體參考: 他寫得更加詳細一點
(2)Seurat官方設置 loom格式 也是可行方式之一:
參見:
將Seurat對象轉為loom:
在python環境下讀入loom,成為adata:
總而言之,經個人使用和實際操作來說, 第二個存儲成為h5ad的方法時最好用的、也最友好 ,除了只能保存一個assay之外,就都沒問題,但是如果許多保存多個assay成為anndata中的多個layer,這就的用手動的方法了。
原創文章,作者:GEGBX,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3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