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入手的影馳固態硬盤測評「影馳固態硬盤怎麼樣」

提起固態硬盤,相信硬件玩家都感嘆這段時間的漲價,M.2固態硬盤一度漲價會1元1G的情況,不少想入大容量SSD的玩家都難以下手。前幾天管家因為特價整了個影馳新出的擎M.2固態硬盤,性價比表現還算不錯,做個開箱試玩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開箱部分

相對於管家之前寫的GAMER全黑包裝,影馳 擎 512-M.2 PCI-E 2280 HMB(下文簡稱擎M.2 512G)的包裝以軍綠色迷彩為主,給管家一種軍事遊戲風格的感覺,頗為硬派。

551fc657f5244055afbc68e075ff4744?from=pc

包裝正面

60260f36a3c449b38cb6e673fe19fa3d?from=pc

512GB版本。包裝背面,打開外表

3c776daa99b34214a522cc40b8a70959?from=pc

全套附件

在附件方面,擎M.2 512G除了基本的箱說外,還附送了影馳特有的加厚散熱片和導熱墊,能有效避免固態硬盤因高溫過熱帶來降速,相對於其他M.2固態硬盤來說更加貼心一些。

產品細節

擎M.2 512G本身和大多數影馳SSD一樣,使用了藍色PCB設計,PCB表面為常見的亮面設計。固態本身並沒有使用雙面閃存設計,對於打算安裝第三方散熱片的玩家來說,兼容性表現會更好一些。擎M.2 512G本體,SSD正面。

在主控方面,擎M.2 512G使用了來自群聯的PS5013-E13主控,該主控為支持搭配TLC/QLC的無外置緩存主控方案,本身支持NVME 1.3協議並具備PCIe Gen3 x4規格,主控本身帶有HMB技術和溫度監控,工作溫度為0~70攝氏度,4CH 512GB版本理論最大讀寫速度為2500MB/s和2100MB/s。

群聯PS5013-E13主控

026663c18fc24c6c8edee8163f84a911?from=pc

PS5013-E13(T)資料

作為最基本的小常識,管家認為還是有必要列舉一下的,M.2接口總共有3種類型,只有M Key的M.2口才是PCIE X4,選擇M.2固態時候要留意一下。

dbc4c634ad1741f4b926c4bd0b114c47?from=pc

M Key M.2接口

97ba6c2e3bfa4429ad4d9fc75e1ca568?from=pc

三種M.2口簡單介紹

在閃存NAND方面,管家手上的這塊擎M.2 PCIE 512G的閃存顆粒均來自群聯自封的TLC顆粒,相對於目前同價位某些QLC產品來說,在壽命和性能上表現會好出不少。群聯自封TLC顆粒。4CH佔滿。熟悉影馳產品的朋友可能對擎M.2 PCIE 512G附贈的散熱馬甲並不陌生,從造型看來他和之前影馳黑將那款紅色散熱馬甲完全一致,前者散熱散熱馬甲僅僅更換成軍綠色的配色而已。原配散熱馬甲。挺厚實的。影馳這種散熱馬甲的安裝方式非常簡單,並不需要額外的螺絲進行固定,但這種安裝方式在來回拆裝後可能會有明顯痕迹,建議安裝時細心一點,別大力出奇蹟。

608042583ece4369b799e31df28b4b03?from=pc

安裝說明教程

884ef51cbab045c2a7394b555126dfa0?from=pc

先把SSD放進去。墊上導熱墊。注意好方向

942c709ce88444a3944c89769e8f33fe?from=pc

輕輕一按就裝好了

9f042ffe471a4de39572ae4e665bc3bd?from=pc

大概就這樣。相當厚重的散熱馬甲。

ed6c39880f6e4265ab6f492acc446936?from=pc上機照片。由於太高可能會頂到顯卡,原配散熱馬甲雖然用料十足,厚重的身材保證固態硬盤在低溫下工作,但也正因為如此,這散熱馬甲安裝在某些主板上容易和顯卡產生衝突,建議在後繼型號中調整散熱片厚度以提升兼容性。

基準性能測試

在之前測試里管家曾被吐槽用的CPU太高端影響分數客觀性,所以在本次測試中,管家選擇了Z390平台搭配奔騰G5400進行測試,為了保證測試分數具備參考性,讓我們來看看擎M.2 PCIE 512G實際表現如何吧

4cb0aed6fe6e4d818c734db0b26a23df?from=pc

奔騰G5400

測試平台一覽

我們可以從CrystalDiskInfo中看到,擎M.2 512G支持NVME 1.3協議和S.M.A.R.T.功能,同時傳輸模式也運作在PCIE 3.0 x4下,群聯E13本身功耗較低,加上巨大散熱馬甲加持,待機溫度讀數僅為17度,此時室溫為17~18度(廣東春天~),和室溫基本一致。

CrystalDiskInfo

在AS SSD Benchmark跑分項目裡面,擎M.2 512G整體性能表現還算不錯,取得了3279總分,其中連續讀取為2232.44MB/s,連續寫入1556.57MB/s,4K讀取一度達到59.16MB/s,對比同期的SMI方案來說,4K性能跑分表現較高,當然也由於軟件版本原因性能表現和CrystalDiskMark有一定出入。

18051f46bea444a29a4189f9211759dc?from=pc

AS SSD Benchmark

在CrystalDiskMark中,隨機讀寫相對於AS SSD Benchmark高出一截,均超過了官方標稱的2500MB/s和2100MB/s,達到了2546.4MB/s和2150.8MB/s,整體表現還算不錯,而4K方面則和AS SSD跑分有點出入,為52.22M/s。

CrystalDiskMark

對於版本有點老的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來說,跑分算法上偏保守一點,不過依然能體現出擎M.2 512G的性能,整體成績和AS SSD Benchmark相近,4K部分可能因為是新主控的原因只有45.73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同樣為版本更新不太勤快的TxBENCH整體跑分還算可以,整體表現和CrystalDiskMark相近,4K部分比Anvils Storage Utilities高一點,和AS SSD基本一致。

TxBENCH

在HDTune PRO讀取基準下,我們可以看到擎M.2 512G沒有出現嚴重降速的情況,這基本上得益於主控低溫和大型散熱片,讓SSD保持相對穩定的低溫,有效緩解了高溫帶來的降頻問題。

HDTune PRO讀取基準

SLC Cache大小&全盤寫入測試

關於SLC Cache大小部分,管家在過去測試中經網友建議,改進了相關測試方法,通過HD TUNE PRO的文件基準以及在刪除分區的RAW模式下TxBENCH高級測試中的全盤寫入測得成績對比。

TxBENCH中進行全盤寫入

全盤寫入速度變化

HD TUNE PRO的文件基準

在測試速度行程曲線我們可以看到,擎M.2 512G的實際靜態SLC cache是在40G~50G之間的,SLC cache沒耗盡前速度維持在1750MB/s區間,當SLC cache部分徹底耗盡後,速度會下跌至500MB/s,符合市售TLC閃存產品基本特徵。另外不建議玩家自己跑全盤測試,當空白閃存耗盡時繼續跑會比較傷。

溫度測試

相對於性能規格,更多玩家更在乎自己的SSD速度表現是否穩定可靠,這除了固件本身寫得好不好意外,還關係到主控在工作情況下是否會因高溫帶來降頻,管家通過TxBENCH執行全盤寫入10分鐘,並使用CrystalDiskInfo進行溫度監控。室溫17~18度。

實際工作場景

執行全盤寫入下溫度為37度

在經過10分鐘全盤寫入壓力測試後,擎M.2 512G溫度穩定在37度,溫度表現非常清涼,相信在夏天酷暑環境下依然能保持在正常工作溫度之內。

總結:性價比不錯的遊戲盤

1ea497f9788946788497fa5d21927541?from=pc

在本次開箱測試中,管家手上這塊影馳的擎M.2 512G表現符合它的產品定位,群聯E13主控搭配群聯自封TLC顆粒,在可靠性和性能方面都完勝目前同價位QLC產品;厚重的散熱片保證其運行溫度較低,而相對低廉的定價也顯得性價比十足。管家認為,非常適合預算不足又想體驗PCIE X4 NVME固態的消費者,又或者打算買個便宜可靠的來放3A大作的遊戲玩家選購。

當然人無完人,擎M.2 512G的原配散熱片過分厚重,裝在某些主板上會和顯卡PCIE槽設備產生兼容問題(頂到顯卡),玩家只能自行購買較薄散熱馬甲替換,建議影馳在後繼產品中使用散熱性能尚可但厚度較薄的散熱馬甲。

O1CN01Vm9xj41l1fThcttdd_!!0-item_pic
影馳擎256G M.2 PCIe NVMe固態硬盤SSD台式機筆記本500G 512G 1TB

179
淘口令:

8¥0qPzcktvAbx¥/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24286.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3:03
下一篇 2025-01-12 13: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