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網浪潮一波接一波,繼社區、社交之後,”社群”又成為了互聯網人一個重要的流量圈。
社群是由一群有共同特徵或興趣愛好的用戶在一定規則之下組成的一個群體,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具有引流成本低、管理手段活、轉化效果佳的特點。

俗語說: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在這個互聯網的大潮中,得“流量者才是得天下”。
流量是一切商業活動的源頭,無流量,無從談起賺錢。
但是組建一個高質量社群的第一步,是怎麼把用戶聚集到一起——即社群引流。社群引流看似非常簡單容易,卻又讓許多人無從入手,更不知道如何才能低價錢得到高流量。
社群是如何把流量池中的流量變成我們“私域流量”呢?下面我們就社群引流談論一下。
明確引流目的
在引流之前,首先你要明確引流目的,要清楚這次引流是為了聚集粉絲、社群宣發還是產品變現。
如果你是初期的引流,最好不要急着去變現。用戶的粘性和活躍度你是暫時不知道的,做好增加用戶粘性,了解他們的潛在需求才是最好的方法。
不然他們對你的印象只是一個“賣貨的”,這樣用戶流失會很快。
如果你引流是為了社群的宣發,那你就要創造出可以讓用戶轉發的點,比如有趣的事,扎心的文案,鋪天蓋地的紅包雨…….讓用戶自願幫你轉發宣傳,吸引更多人加入。
如果你是為了產品變現,那首先考慮的是用戶的基礎怎樣,所提供的變現條件是否有吸引力,變現產品是否經過測試,針對哪一部分用戶測試…..
踩准引流時機
很多事情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社群引流也不例外。很多時候社群引流具有運氣的成分,我們需要分析這些規律,把引流做到最好,其中踩準時機就非常重要。
比如:360瀏覽器當初大規模宣傳的時候,抓住了過年前的時間,過億人要定火車票,以更有效地搶到火車票為宣傳點,迅速打開市場。
選擇時間還要有備選方案,預期的時間可能會受到其他場景、話題的衝擊而不合適發布,考慮前後時間點可能產生的影響。
例如:節假日之前的幾天不適宜搞大活動,還包括季節、天氣等因素的考慮。
找准引流人群
你社群如何定位,那你引流時就應該到目標人群的聚集地去尋找具有較高共性的人去做引流。
比如:OPPO手機定位為拍照手機,那便舉行“造夢影像館”這樣的活動,吸引更多攝影愛好者參與,從定位去找精準人群。
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什麼最能引起用戶的注意,什麼最能戳中用戶的痛點。這才能引入有相同點、相同愛好的用戶。
其實很多人一上來就誤入歧途,甚至是用買粉絲、騙粉絲來引流,看似流量很大,卻是費力不討好。
社群引流除了考慮以上的因素,其要訣在於恰當地設計好處(價值),以及儘可能廣泛地讓人知道你這有某種好處。
結合引流方法去引流
(1) 活動引流:
與其辛辛苦苦去到處找粉絲,不如搞個活動迅速聚集粉絲,一次活動聚集上萬甚至上十萬的粉絲,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從策劃活動到宣傳執行的每一步都要考慮很多問題,不僅僅是活動目的,還有品牌形象、執行能力、活動創意等,需要通盤考慮。
比如:瑞幸咖啡的“逐鹿百萬大咖”活動第一期,便為瑞幸咖啡吸引10萬多粉絲參與該活動。
2019年3月11日至5月19日,逐鹿百萬大咖”活動共分為10周,每周7天為一個周期。
只要在每個活動周內消費滿7件商品(不限品類),就能以“百萬大咖”的身份參與瓜分500萬的現金獎勵。
如果你每周的消費件數在全國排到前5000名,還可以直接拿到200元獎金,5000名之後的大咖們則瓜分剩下的400萬。
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增強用戶的粘性,同時還為引流做出了很大的增長。請問這樣划算的活動誰不愛呢?
(2) 內容營銷引流:
很多時候,你和別人的引流差距,在於內容做得是否足夠好。
內容營銷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改變品牌方教育用戶的方式和成本預算形式。能夠通過輸出內容的方式,培養品牌的潛在用戶,讓“志同道合”的用戶發現自己,形成新的銷售增長。
比如:江小白的內容營銷,把江小白做成一個文化的IP: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簡單。進而配以生活中扎心的文案。讓用戶產生共鳴,引起年輕消費者對品牌的主動關注。
其中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文案內容需要有足夠的吸引力,比如:“成長就是將哭聲調成靜音,約酒就是將情緒調成振動”“最想說的話在眼睛裡,在草稿箱里,夢裡,酒里”………..

讓消費者主動搜索江小白,形成一群有共鳴的人的社群去引流,而不只是單純的運用媒介曝光。
(3) 事件營銷引流:
何為事件營銷?,所謂事件營銷就是通過把握新聞的規律,製造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並通過具體的操作,讓這一新聞事件得以傳播,從而達到廣告的效果。
一件可以引爆話題,直戳用戶痛點的事件足以給你帶來許多社群的流量。

比如:新世相“逃離北上廣“”事件營銷。4個小時之內趕到北京、上海、廣州三個機場,就有機會拿到往返機票,去一個未知但是卻美好的目的地玩上一圈。
這個話題馬上引爆了微信朋友圈,單篇文章閱覽量116萬,微博上了熱搜話題,閱覽量1322萬,主辦方增粉10萬以上。
直戳當今社會人逃離北上廣的痛點,引爆話題,已達到最大的引流曝光率。這樣的事件營銷所帶來的的流量往往比你舉辦一些活動,來得更猛烈一些。
(4) KOL力量引流:
不管是哪一個行業,最少不了的是一些大咖的分享。首先大咖自己就有一定的流量,其次他們所有的名號,所分享的內容本來就有利於聚集流量。
例如:火到不行的李佳琦,有人曾開玩笑的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佳琦OMG”。他10秒鐘賣出10000瓶洗面奶;15分鐘賣出15000支口紅;5個半小時直播營業353萬。這就是KOL的自身力量的引流。

(5) 換粉引流:
社群運營不能太封閉,合理的換粉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在換粉的基礎上還能拓展其他合作,隱含的價值非常多。
在互聯網企業越來越多的前提下,往往具有社交功能或者說看重“圈子”的企業都會在“友鏈”上下功夫。可以尋找相同層次的號進行換粉,也可以提供一些資源獲取大號的換粉機會。
不過有兩點要注意:
一是在用戶產生符合自己產品的需求時合理引導用戶;
二是注意介入方式與深度,維持好合作社群的日常關係,不要給他們造成麻煩。
(6) 多平台引流
在這樣的時代,高效的利用起碎片化時間顯得格外重要。你的眼光不能局限在一個平台上。各大平台都有自己強大的分發能力。
其中以“用戶主動轉發推薦”的微信公眾號;以“算法與機器推薦”為核心的今日頭條、百家號、大魚號、一點資訊、企鵝號、搜狐公眾平台等自媒體平台;
通過多平台引流是現階段較為便捷的引流方式,各平台都在推出內容計劃,順應此趨勢進行內容引流,可以在各大平台獲得相應的SEO權重,更有利於原創但沒有粉絲基礎的自媒體彎道超車。
五、總結:
社群引流不是一蹴而就,想要在“流量池”獲取更多的“私域流量”,首先要明確引流的目的、抓准引流的時機、找准引流的人群,再配以適合的引流方法,才能在眾多人爭奪的流量池中分得一杯羹。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2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