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你覺得什麼是用戶運營?其實我一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有點懵。
雖然用戶運營好像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在我們身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我們既是運營者,在工作中總免不了和用戶運營相關的工作,我們也是被運營者在,作為各類互聯網產品的重度用戶,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被運營者。
今天都來和大家聊下關於用戶運營的那些事情,觀點是自己工作中接觸到用戶運營的一些感受和思考,不一定完全準確。
一、什麼是用戶運營?
我相信很多人對於用戶運營都有自己的想法,在我看來,用戶運營就是圍繞着用戶來做一系列的產品和運營機制,本質是為了提升用戶價值和延長用戶生命周期的一種運營手段,最終的核心目的是為了用戶的最終付費轉化(復購)。
用戶從最初的流量,成為最終的付費用戶甚至是自帶傳播效應的口碑用戶,這過程中都離不開用戶運營的參與。當然,用戶運營最核心的工作還是最好用戶的留存和轉化。(復購)

這也是移動互聯網後時代對於每一個產品的要求,前期是流量為王的時代,是增量時代,而到現在逐漸進入存量時代,拼的不再是流量,而是最終的流量轉化效率,決定了是否能夠真正把流量轉化為自有用戶的關鍵。
用戶是面向的一個個的人,人的背後是需求和場景的結合。結合用戶需求以及場景去做用戶分層分群的用戶管理,將用戶分為價值階梯,針對不同的用戶採取不同的運營策略,從而更好地促進用戶轉化,提高用戶ARPU值,延長用戶生命周期。
社群運營嚴格來說,也算用戶運營的一種手段,通過社群這種強鏈接和強服務的形式來更好地促進用戶轉化。當然,等用戶模型跑成熟之後,會將小規模的用戶運營的手段變成產品化的運營機制,從而更好地進行精細化運營。
趣頭條的金幣體系就是用戶運營策略產品化的一個最好的表現。
二、用戶運營、產品運營、用戶增長有什麼區別?
用戶運營側重於對用戶後續一系列的留存,活躍以及付費轉化運營,而通過這些用戶運營的手段將用戶運營的機制產品化的過程,在有些公司也叫產品運營。
所以,對於用戶運營和產品運營,在有些公司其實沒有那麼分得開,做一些用戶運營機制的時候也得懂一些產品的交互和實現邏輯,最終圍繞着用戶運營去實現一系列的產品化手段。
建立用戶激勵體系(用戶成長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用戶運營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絕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更是將這個作為自己產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而用戶激勵體系以及用戶成長體系的基礎,應該是對用戶進行分層分級。也就是說,給用戶打上標籤的一個過程。將用戶分層分級之後,針對不同的用戶策略提升用戶轉化。
這裡有個典型的RFM模型,就是針對不同的用戶採取不同的運營策略。

而用戶增長,更加註重於用戶帶來的增量的增長,也就是說通過外部投放以及一些內在的活動/產品機制帶來用戶的新增,主要集中在獲客的層面。
用戶增長更加註重流量的獲取和承接,通過免費/付費的方式來推廣產品,同時保證用戶路徑順通或用戶路徑足夠地短,保證用戶可以快速達到產品的Aha時刻。
注意,這裡的用戶運營更多指的是大規模的C端用戶運營,並不包含B端的用戶運營以及內容平台的創作者運營。
三、用戶運營的核心是什麼?
前面介紹了什麼是用戶運營,以及用戶運營,產品運營和用戶增長的區別。
這裡再補充一點,其實在很多公司並沒有分的這麼開,最終還是希望各種運營策略來承接住新來的流量,同時提升用戶ARPU值的過程。
所以,作為用戶運營,更是和提升用戶ARPU值息息相關,用戶運營主要是圍繞着如何讓用戶付費,如何讓用戶多付費,如何讓用戶多次付費等關鍵行為來制定運營策略。
用什麼樣的方式,用什麼樣的策略背後其實是對於用戶數據的了解和洞察,更是對用戶行為的洞察。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產品為了提高用戶的7日留存,給用戶一定獎勵之後會提醒用戶:如果7天未登錄,獎勵會自動失效。

比起得到,用戶更害怕失去,雖然並沒有失去什麼,但是一旦已經贈送給用戶的,用戶對於獎勵就有強烈的佔有慾,害怕失去,所以為了不失去獎勵,大部分用戶會選擇中間隔幾天登錄一次,而只有有登錄行為出現,就有了進一步讓用戶付費,讓用戶多付費的可能性。
四、什麼樣才算一個合格的用戶運營?
那麼什麼樣的運營才算一個合格的用戶運營呢?這裡簡單地談下自己的看法。
成為一個合格的用戶運營之前,請先成為平台的忠實用戶。只有自己先了解了用戶,了解了平台用戶的特質和一些關鍵點之後,才能更好地針對用戶來制定運營策略。
之前有個朋友做虛擬產品的售賣,他自己也用那個虛擬產品,每天研究產品,研究使用產品的這些用戶,去了解他們的感受。他說,想要做好運營,前提就是需要去了解自己的用戶,去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最近一直在用石墨文檔,在使用的過程中,經常會彈出讓我付費的彈窗,但是已經彈出N次了,我依舊沒有付費,原因是付費的那個落地頁沒有讓我沒有明確get利益點。如果他們公司有個運營把自己當作用戶去仔細檢查了用戶付費的路徑,可能已經把落地頁的付費轉化率提升上去了。
前面的也許是個人的感覺,但是問題的最初提出點和解決點應該都是從數據出發,從數據中發現問題,最終回到數據中看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數據是一切運營動作的基石,也是衡量運營動作的核心標準。
最後一點也是非常核心的,那就是針對用戶的特性和數據的變化去針對地制定用戶運營的策略,提升單個用戶價值。
趣頭條根據三四線用戶看資訊的需求制定了金幣體系,用戶看資訊不僅能夠獲取到內容,還能夠得到一定的獎勵,滿足三四線用戶佔小便宜的需求。同時,利用三四線人群人和人之間的超鏈接將產品迅速裂變開來,成為資訊版的拼多多。
作者:運營汪成長日記 分享那些運營的成功與走過的坑。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2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