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網課作業的增多
各學科的DDL紛至沓來

DDL
一個讓大學生望而生畏的名詞
就是我們常說的deadline
又稱截止期限(死亡期限)
01
DDL:讓人又愛又恨的體驗
Deadline是一種壓力,也是動力
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適當的自我安排
加上合理的截止日期
有助於擺脫拖延症
只要我寫得夠快 DDL就追不上我
但如果不及時完成
DDL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
壓得你喘不過起來

@雪兔:說起deadline,真的是無盡的痛苦涌過來。我其實是喜歡很多事情都儘快做完的人,因為我覺得如果一直不去解決這件事情,這件事會像一塊大石頭一直堵在我心裡,導致我做其他的事情也不開心。所以基本上,如果我時間安排得過來,我都會儘快做完它。
02
趕DDL的翻車現場
臨交作業的那一刻
狀況百出
電腦卡頓

剪輯一分鐘,卡頓十分鐘
作業沒保存

找不回記錄那刻,我心態崩了
沒靈感

不是我不想寫,是腦子還沒準備好
03
記憶猶新的趕DDL經歷
@請給我來一份多巴胺:上星期又搞了一整夜的調研報告,就是要交作業當天寫的,給平靜的生活加點心跳,最後提交時以為沒保存,差點當場去世……
@飛仔:某天在趕專業課DDL前一晚借了辦公室鑰匙,一邊啃着麵包,喝下兩罐咖啡,怕睡着我連空調都沒敢開,單穿一件衛衣受着凍,對着電腦一敲就是一晚上,從辦公室出來的時候,西區操場的大爺已經出來晨練了。

@白羊老友:記得最慘趕DDL的一次經歷是我在小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六一兒童節放假,老師給我們留的作業3天的時間一天寫一點其實時間是很寬裕的,我做好了計劃,今天寫多少,明天寫多少,然後做完計劃之後就跑出去玩了,因為當時認為時間有的是,回來再做也不遲,結果晚上回家就忘了。結果一推就推到了放假的最後一天,第三天下午的時候,我一邊看着我做的可笑的計劃,一邊猛補作業。
04
趕DDL有感
經歷過死裡逃生後仍心有餘悸
嘴上說著下次一定不拖拉
或許心裡想着下次還敢
人們常說“DDL是第一生產力”
但你永遠不知道在趕DDL的同時
有多少其他瑣碎的事等着你

0
1
把長遠目標拆分成小目標
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決定了我們需要產生的行為。然後,你了解這個大目標實現的步驟和過程,合理地拆分成小目標,拆分的維度可以單純按照時間,也可以按照大目標進展的階段。但一定要細化到具體可執行的程度,切忌泛泛而談對行為不產生明確指導。
0
2
充分利用自己的高效時間
每天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的十幾個小時當中,總有一些時間是狀態極佳才思泉涌的,又總有一些是腦袋幾乎卡住了的。每個人因為成長環境個人體質的不同,都會有自己的工作學習節奏。所以在戰勝拖延症的過程中,好好地了解自己的運行狀態,充分利用高效時間來完成有難度、重要的事情,是非常有意義的部分。簡單的方法就是對自己進行一段時間的詳細記錄,觀察數據,找到屬於自己的巔峰時刻。
生活不止明天的DDL,還有後天的
不要因為事情做不完而感到焦慮
要把這一點接受為生命的常態
畢竟“等忙完這一陣就可以忙下一陣了”

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趕DDL的經歷”呢?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2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