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時全天候營業的“7-11”便利店
凌晨2點,拖着疲憊的身體,沿着熟悉的線路,從報社回家。
出報社門,保利大廈樓下,只隔着一家門店的“美宜佳”和“合家歡”兩家便利店燈火通明。
在這裡10多年了,兩家便利店近在咫尺,卻沒有一次上門成功購物的經歷,甚至無視了他們的存在。
前一陣子家人指定要吃白腐乳,就近找到這兩家便利店,在“合家歡”找到了,卻是一兩年前的存貨,保質期快要過了。轉到“美宜佳”,白腐乳連影都沒有。
悻悻然走去“壹加壹”找到白腐乳,留下了便利店生意不景的頑固印象。
保利大廈斜對面,聚景園小區入口,另一家“合家歡”歡快地亮着燈。
過了紅綠燈,一路之隔的城市CBD盛景尚峰,星巴克隔壁“7-11便利店”一如既往開着。兩年前的一個冬日凌晨,簽完最後一個版,滿心歡喜趕去博愛醫院,等待別人家孩子降生。路上,就近在這家“7-11”買了滿滿一袋食品,為等候在醫院的一家人提供乾糧。就那一次,深深記住了24小時便利店的便利。
繼續往前走,忽略了永遠不打烊的麥當勞,經過亨尾社區,從街口看進去,一大片民房裡,一家“合家歡”向著大路邊召喚。
算起來,這段約一公里的路段,不計麥當勞,至少有5家24小時便利店,如此高密度的通宵店,都需要人通宵值守,爭奪下半夜稀稀落落的客人。但經過的一剎那,都沒有看到一個客人,店家守護着夜的寂寞,就這樣守株待兔。
回到小區門口,“美宜佳”門口,女老闆模樣的人還在進進出出忙活,店門口擺着紅色的簡易桌子和椅子,但見不到客人。
小區大門另一側的“及時便利店”不久前關門大吉了,連後來接手短暫經營的茶葉茶具店也不幹了。通過天眼查查詢24小時連鎖品牌,發現許多店顯示“註銷”,知道24小時店的風口,不斷有人選擇離開,但店家的編號往往不變,藏着24小時店的數量泡沫。
心裡一直藏着一個結,這些24小時便利店,連鎖店數量動輒過千甚至過萬家,像“美宜佳”號稱在全國各城市的便利店總數達到16800家。號稱“中山首家拓展連鎖便利店事業”的“及時便利”,僅中山連鎖店序號就排到六七百個。
據畢馬威中國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8年中國便利店門店數量達到12萬家,實現銷售額2264億元人民幣,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5300元人民幣。
在此前一次關於便利店的行業討論當中,羅森中國董事兼副總裁張晟認為:按日本每2200人一家店來算,中國便利店應該可以達到70萬家左右。
24小時便利店若真的達到70萬家,即使一個人守一家店,每天至少需要70萬人通宵守店。
我深刻地記得,一家24小時便利店知情者說,下半夜值班店員從23時守到次日早上8時,額外加收5元工資,即使全部選擇通宵夜班,一個月上26個通宵夜班也只能多收130元。
這些店員每周休息一天,每天工作9小時,基本工資每小時7.3元,即每月基本工資1700元,加上一些補貼,剛入職者一個月也就2000至2200元。而公司店員平均干不滿3個月,意味着絕大多數店員領着這樣的工資。
最近,“及時便利”拿出200家直營店,面向社會零成本招商,只需交10萬元押金就能獲得旗下一家便利店3年經營權,無需加盟費。查詢發現,許多24小時便利店有這樣的加盟政策,助推全民創業夢。
零成本加盟背後,是一家家夫妻店的興起,那些缺少資本的經營者,懷揣老闆夢,夫妻早晚守着一家小店,把自己變成了最廉價的打工者,不眠不休,不講價錢,毫無怨言。
筆者就有熟人夫妻剛剛接手了一家“及時便利”,沒有僱傭人,夫妻24小時輪班值守,一天平均能有3000多元營業額,一個月下來約有萬元左右盈利,相當於兩個熟練工人的工資。我曾為他們支招,與其沒日沒夜守店,不如找家工廠打份工來得自在。但他們似乎對這家店多有憧憬。
忽然想起一個在武漢開24小時便利店的鄉親夫妻,常常在夜深人靜時莫名興奮,說是剛剛有客人要他送煙送酒送乾糧,有時要送到10多公里外。也就是說,夜深人靜時,夫妻倆都無法安睡,必須一人守店一人送貨上門。
更多的鄉親離鄉背井,在不同的城市,開一家小店,賣氣賣水賣日雜,大多推行送貨上門服務,往往開到深更半夜,一份營生侵蝕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是一群夜以繼日,用時間討生活的人。
2歲的別人家孩子有時吵着要我帶他去看工地,看着夜燈下仍在緊張施工的工人,孩子總說,他們還在趕工,他把夜班的人描述成趕工的人。
忽然聯想起自己,經常藉著24小時便利店的燈光補充照明,走在凌晨回家路上,於是心有戚戚:自己也在趕工。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2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