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創業史及讀後感「創業史每章內容概括及閱讀感悟」

《創業史》:新中國文學的代表作,作家柳青惹事找挨罵被罵慘了

長篇小說《創史業》是柳青的代表作。《創業史》是新中國文學農村題材的代表作,被譽為“經典性的史詩之作”,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矛盾衝突的“尖銳性”。

《創業史》以梁生寶互助組的發展為線索,表現了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作者在《創業史》事找挨罵中使用了典型化的創作方法,他把農業生產化運動,放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去考察,進而寫出歷史演進的趨勢,而非僅僅就合作化去寫合作化。梁生寶是新人物的代表,作品着重反映了他的成長以及逐漸在蛤蟆灘上發生影響力,以及姚世傑、郭世富等這些蛤蟆灘上的過去的“能人”逐步和退出權力結構的過程。

《創業史》:新中國文學的代表作,作家柳青惹事找挨罵被罵慘了

話劇《柳青》劇照

本書的寫作的素材來源於柳青長達14年的農村生活。當時,他任陝西省長安縣委副書記,為了接近百姓,了解生活,他把家安在了終南山下偏僻的皇甫村裡。

為了接近群眾,他故意把自己打扮成當地的農民形象,和當地農民一樣剃了光頭,穿對襟的黑襖,戴他們喜好的帽子。那裡的百姓就把他當作了農民,是自己人,和他打成一片,無話不談。為了熟悉集市上農民的糧食交易情況,他也和當地農民一樣,把手藏在袖筒里,不動聲色地和人家捏指頭定價格,經紀人和賣主都把他看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

《創業史》:新中國文學的代表作,作家柳青惹事找挨罵被罵慘了

話劇《柳青》劇照

《創業史》中所塑造的人物多來自他對當地農民的細緻觀察。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現象,他沒有少下功夫。其中,小說中要描寫一個農村婦女罵街的場面,可是柳青是個老實人,從來沒有和別人吵過架,也沒有見到別人吵架,所以這個情節總是寫不好。他反覆修改了幾次,都覺得語言不真實,場面不生動,人物形象不逼真,怎麼辦呢?有一次,他一邊散步一邊思考,聽見兩個婦女在談論,說村東頭的某人素質非常低,有點小事情就得理不饒人,早晚把人罵的狗血噴頭才罷休。這下,柳青如獲至寶了,他決定找個機會讓這個婦女表演給他看。

有一天,這位婦女剛好從柳青門前經過,柳青裝作失手,把早已準備好的一盆清水潑到了她身上,也不道歉,只顧自己轉身回屋。這下可惹火了她,只見她不顧渾身潮濕,一手叉在腰上,一手指着柳青的屋子潑口大罵,激動處還直跺腳,足足罵了一個多鐘頭才解恨,這回柳青被罵慘了。等這位婦女罵的沒有力氣了,柳青才出來向她道歉,說明原因請她原諒。

就是憑藉這種不怕苦、不怕挨罵的精神,將農村生活和農民形象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成為了《創業史》創作的寶貴素材。最終,完成了結構宏偉、氣勢磅礴的《創業史》,作品充分昭示了柳青雄渾細膩的藝術風格,成為了當代文學中的精品。

《創業史》:新中國文學的代表作,作家柳青惹事找挨罵被罵慘了

柳青在採訪

【作文啟迪】

“寫人”是學生作文常常訓練的內容。大家讀書時,經常被作品中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感染。這些生動的形象首先來自作家對生活的細緻觀察。要做善於學習的人,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只要留心,你將從生活中學到很多課本里學不到的知識。

需要注意的是,觀察生活,切不可做出與自己年齡不相符的冒險,更不能做出有損社會公德的事情。

《創業史》:新中國文學的代表作,作家柳青惹事找挨罵被罵慘了

《創業史》故事梗概

1929年,亦即民國18年,陝北大旱,顆粒無收。冬天,哀鴻遍野,災民黑壓壓地湧向渭河灘。下堡村蛤蟆灘的二茬光棍梁三,收拾得齊整乾淨,大步流星地在女性災民群中穿行。梁三年過四十,妻子新喪,大家當然明白他的企圖。果不其然,梁三將寶娃子母子二人領進了他的草房院。他撫摸着寶娃子的頭,發出了再創家業的豪壯誓言。寶娃至此改姓梁,大號叫梁生寶。梁三是蛤蟆灘上的勤勞農民,其父艱難創業,給他留下了三間正房,為他娶了妻子。然而,他命運不濟,牛死妻亡,天災人禍,接踵而來,連祖上傳給的三間房也變賣了,只剩下個空蕩蕩的草房院。如今,饑荒又給他送來了賢惠的妻子和可愛的男娃,潛藏在心中那不屈不撓的創業希望又升騰了。然而,創業艱難。梁三苦苦勞動十年,光景依然如舊,得到的只是失敗和屈辱,以及脖梗上的死肉疙瘩、喉嚨里永遠咳不完的痰。創業的擔子,歷史地落到了生寶的肩上。

《創業史》:新中國文學的代表作,作家柳青惹事找挨罵被罵慘了

梁生寶與郭振山的矛盾衝突核心是誰應該主宰蛤蟆灘社會生活的沉浮,掌握蛤蟆灘人生活的方向盤。他倆的矛盾鬥爭在《創業史》的第一部已經展開,只是居於次要地位,到第二部就上升為主要矛盾。“能人”郭振山在舊社會走街串巷賣瓦罐,有着商人的精明,土改時立了功,外號“轟炸機”。梁生寶與貧僱農互助合作初期,蛤蟆灘很多人私下裡“幾乎一致的看法是,要是代表主任郭振山出頭領導那樣一個互助組,也許還有點門路。”在蛤蟆灘人的眼裡,“論辦事能力,郭振山不在鄉支書盧明昌之下”,然而,郭振山這位蛤蟆灘最早的黨員,掛着代表主任的牌子,只想享受代表主任的榮譽,卻不想承擔代表主任為貧僱農生存發展操心的重任。他把富裕戶郭世富當成自己的榜樣,他給自己制定了五年計劃,按人口平均,土地面積趕上郭世富。高增福互助組缺少畜力,想吸收兩戶中農,托他去做工作,他勸高增福,應該打自個過光景的注意。梁生寶墊錢為互助組買新稻種,他卻暗中貫徹執行自己的五年計劃,私下裡投資韓萬祥的磚瓦窯,事後還埋怨梁生寶沒有給他留新稻種,忘了他這個入黨介紹人。梁生寶冒着危險帶領群眾進山割竹子,幫助困難戶度春荒,他卻埋頭改旱地為水田,拚命追趕富裕戶郭世富。此後,梁生寶克服各種困難,在互助組的基礎上成立燈塔社,他就搞假的互助聯組,與梁生寶對抗。

《創業史》:新中國文學的代表作,作家柳青惹事找挨罵被罵慘了

梁生寶搞牲畜合槽,進行互助合作示範,他就殺豬賣肉,顯示互助聯組的優越性,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然而,郭振山雖然聰明過人,卻目光短淺,始終只看眼前,不知放眼未來。他既愛面子,又撈實惠的精明,不可能長久蒙蔽蛤蟆灘的群眾。梁生寶與郭振山的衝突,表面看來是新舊兩位代表主任的矛盾,實質是對於代表主任職責的理解的衝突,是把“代表主任”看成公共利益的看守者,底層群眾權益的保護者,還是看成撈取個人榮譽的招牌,獲取一己私利的通行證。梁生寶把自己當成底層群眾的公僕,辦任何事情都以公字當先,為底層群眾的利益着想。郭振山是一個缺乏公共意識,只關心自己利益的人,不想為底層群眾奉獻,單想獲取公僕的榮譽,到後來,連許家大院最信任他的改霞媽,也對他產生懷疑,才使他認識到,一個普通的庄稼人,只有真心實意為集體謀福利,才能得到底層群眾的信任,如果在群眾面前玩小聰明,利用共產黨員的招牌,一邊為自己撈取權勢和榮譽,一邊又痴迷於發家致富,最終必然失去底層群眾的信任,只剩下一個高大的肉身外型。

《創業史》:新中國文學的代表作,作家柳青惹事找挨罵被罵慘了

經過與郭世富和郭振山兩位“能人”鬥爭的洗禮,梁生寶逐漸從蛤蟆灘的社會生活邊緣走向中心,逐步佔領了蛤蟆灘人改造舊世界、開創新歷史的舞台。雖然舊的生存方式及其代表人物絕不願輕易退出歷史舞台,儘管他們機關算盡,採用各種手段阻止新生力量的成長,然而,這一切反作用力,只能催生新生勢力的代表梁生寶在開拓新生活的道路上愈挫愈勇、不斷壯大。進一步來說,新生力量的代表,也只有經歷各種艱難打磨,掙脫各種困苦羈絆,才有能力挑得起新事業的大梁。

《創業史》:新中國文學的代表作,作家柳青惹事找挨罵被罵慘了

柳青在創作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21724.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2:22
下一篇 2025-01-12 12:2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