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點詳解調音台調音技巧「8路調音台怎麼調聲音最好」

一個簡單而又完整的音響系統,從開始到結束起碼包括了話筒、調音台、功放、音箱四個單元。當然,調音師實際使用的音響系統要比此複雜得多,在多路信號輸入的時候,除了話筒,還會有DVD影碟機(或者CD機)、錄放音卡座、MD卡座等。

此外,還會用到專業聲頻處理設備如混響器、延時器、激勵器、壓限器、擴展器、均衡器、分頻器等。但是,從整個工作流程來看,調音台無疑位於關鍵和樞紐的位置,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因而調音師的調節便起着至為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調音台的功能:

在使用調音台之前,對於調音台的功能我們要有充分的了解。調音台是專業音響系統中最重要的設備,一套專業音響系統往往是以調音台為核心的。

常用的調音台能同時接受8~24路不同的信號,並分別對這些信號在音色和幅度上進行調整加工處理。一般來說,調音台有四個主要功能。

第一個功能是對節目信號進行放大。當各種不同節目源的信號進入調音台後,其不同的信號所需的放大量也不盡相同,所以調音台必須能分別處理不同的信號。如各種樂器的音樂信號與人聲信號在幅度上就不相同,當然就需要分別進行處理。

第二個功能是分別對各種信號進行頻率調整(即調音)。我們知道,不同的信號,由於其頻譜分布,諧波成分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不同的音色,而建築物對聲音的影響使音色產生很大的變化。音響師要根據不同的擴音環境,對進入調音台的不同聲音信號分別進行加工,使其聲音儘可能接近原聲。調音台的每個聲道都具有相同的處理手段,如:3段均衡、增益控制器、高通濾波器等。

第三個功能是信號的合併。調音台將各路信號調整後,要將各種信號合併成標準的左右聲道(立體聲)形式輸出,作為下一級設備的輸入信號使用,這是最基本的功能。

第四個功能是分配功能。調音台除了立體聲的主輸出外,還能提供兩路以上的輔助輸出信號,這類信號有兩種用途,一是音響室監聽或舞台返聽;二是做效果器的激勵信號用。

也有人把它的功能簡單的歸納為: * 拾取信號,進行放大; * 按需要進行高、中、低音的音調均衡; * 將信號按需要送入左右母線或進行編組控制; * 對送入輔助母線的信號進行藝術處理; * 按要求進行輸出控制。

但是,無論怎麼表述,其功能都是一致的。調音師的一切工作都要以調音台的功能為核心來展開。

調音台如何調試,有什麼技巧,你知道嗎?

接下來我們開始來學習一下調音台的調音技巧:

調音技巧有許多方面,但總結起來主要是音質補償、音量調整以及聲音信號的藝術加工,這裡主要講前兩者。

1. 音質補償 調音台的音質補償是為了結合聲源進行加工,不僅是技術性的也是藝術性的,而且要與聽眾的聽覺心理結合起來。音質補償就是運用音質補償器,調整各頻段的中心頻率來改變聲音的音色。

音質補償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1)低音補償 16Hz~64Hz為最低音,現有樂器所能奏出最低音的是管風琴,它可奏出16Hz,這樣低的頻率人耳一般是聽不到的,但是身體可以感受到;從20Hz~64Hz人耳是能聽到的,但是必須使用高保真設備才能播放出來。從63Hz~250Hz才是低音區,它是我們低音補償的重中之重,這一頻段對音樂非常重要,它是音樂的基礎,低音節奏型樂器均屬於這一頻段,這類樂器音質調整的好壞,決定着音樂骨架是否完整。因此,低頻特性要用平線,這樣可以使聲音豐滿而自然,當然,也可根據樂器的要求和喜好來補償。

(2)中音補償 從250Hz~2000Hz為中低音區,這一頻段在傳輸和錄音過程中最不易受到損失,是聲音的骨幹力量。2000Hz~4000Hz為中高音區,這一頻段對聲音的清晰度與明亮度有重要貢獻,也是我們最重要的調控對象。如果聲音混濁、音色太暗可提升這一頻段,聲音過硬時可以進行衰減使它柔軟,聲音發悶時可以提升使它明亮,但是,提升過多則聲音會刺耳。語言或歌聲通常都要調整這一頻段。

(3)高音補償 從4000Hz~8000Hz為高音區,對高音區可以保持平線特性,保持平線特性時聲音的自然度好。也可根據樂曲內容和聲源特性來進行相應地衰減或提升,但是千萬要注意的是,無論衰減或提升都要適度而不能過多,否則聲音會不自然甚至出現金屬聲。

8000Hz以上為最高音區,這一頻段對音色有重要貢獻,也屬於我們的調控對象,可結合聲源的音色進行適當的補償。 人耳對音色的感覺是比較靈敏的,它能直接判別聲音是否逼真。

如果對音色處理不好,不但會使聲音單調,枯燥乏味,而且還人會使樂器或者演唱產生嚴重的失真,因此不可忽視音色處理即聲音補償的重要性。

具體到歌手演唱,對於男聲來說,大多數人的聲音比較低沉,缺少高音,為提高演唱的清晰度,一般可對3kHz的頻率萬分進行補償;對於女聲來 說

由此可見,音質補償的原則應該是平線、適度和必要。如果聲音是真實自然的話,保持平線,而一旦有必要則必須進行適度的調整。不論對哪一頻段進行補償都需結合節目內容和聽覺效果,同時還要配合音量調整,以達到總體上的平衡。

實際上,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所進行的音質補償其實主要都是在圍繞着上圖的均衡(即通道均衡)來進行。

調音台如何調試,有什麼技巧,你知道嗎?

2. 音量調整 音量調整有兩個目的:

一是控制聲音信號的動態範圍,二是調整各路信號的比例關係。

音量調整需要與音質補償結合起來進行,因為音量與頻率是分不開的。因此,在調音之前,對於原聲信號的動態電平、頻率特性以及現場各路信號之間的比例關係都要瞭然於胸,需要多次試聽、反覆調試,同時還要考慮到未來放音的各種條件和放音效果。音量調整要遵循如下原則。

(1)動態範圍的控制 我們知道,各種聲源的動態範圍大小不一,交響樂隊可有100分貝的動態範圍,語言聲卻只有40分貝左右。調音台要控制的動態範圍大約在60分貝左右。聲音信號的動態可以分為強信號、中等信號、微弱信號三類。強信號的最高電平要控制在音量表的0分貝處,中等信號要控制在-10分貝處,弱信號則要控制在-40到-20分貝之間。

需要注意的是,弱信號至少要高於噪聲水平6分貝,我們可以通過提高弱信號的電平來提高信噪比,信號音量越大,信噪比越高,就越能降低噪聲。要知道,噪聲是錄音和放音的天敵,我們調音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降噪,而降噪的最好手段就是通過提升信號電平來提高信噪比。

(2)各路信號的音量平衡 實際演出的時候,我們所接觸到的肯定是多路輸入信號,那麼,就必須注意音量平衡。音量平衡就是調整各路聲音信號的比例關係,聲音的大小並不完全取決於電平的高低,它與音量平衡息息相關。

例如,在歌手演唱時,如何調節好演唱話筒音量與伴奏音樂之間的比例呢?一首好聽的歌曲,應該是伴奏音樂佔40%,演唱聲音佔60%,如果演唱者音色不錯,可適當減小一些伴奏音樂的分量,以突出演唱者的歌聲;如果演唱者對這首歌由的旋律不很熟悉,容易唱走調,合不上拍,為了掩飾這些缺點,這時可適當加大一些伴奏音樂的分量。

但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不要把話筒音量過分調大,更不能演唱音量大大高於伴奏音樂。結果顯得伴奏音太弱,大部分時間裡只聽到演唱者的聲音,好似一個人在那裡清唱,失去了現場演唱的氣氛;但也不能讓伴奏音太強,伴音太強,又會“淹沒”演唱者的歌聲,聽上去好像只是一支樂隊在演奏樂曲,體會不出演唱者的情趣。

調音台如何調試,有什麼技巧,你知道嗎?

3. 音量調整與音質補償:

音量小時注意提升低頻和高頻;音量大時適當提升中頻,以增強聲音的明亮度。

調音以歌聲為主。當歌聲出現之前,把伴奏漸漸壓低下來,以突出歌聲。低頻應衰減3 dB~5dB,高頻7kHz以上的應衰減3dB,中低頻200Hz附近提升可加大力度,2kHz~4kHz提升3dB~6dB可以明顯感到歌聲明亮。對迪斯科或搖滾樂則要注意較大幅度地提升低頻(40Hz~100Hz)和高頻(7kHz~20kHz)。

提升低音時切不可猛旋補償鈕,以免因功率輸出過大而損壞功放和揚聲器。對均衡器的低頻調節同樣如此要求。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21597.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2:22
下一篇 2025-01-12 12:2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