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闆大家好,我是沈銑冠,可以叫我道長。現在管理一家小型創業公司,每期分享一點關於企業管理、營銷和經濟形勢方面的思考,歡迎討論。
開會再開會,不開怎麼會。
本來有點會,開了變不會。
有事要開會,沒事也開會。
好事大家追,有事互相推。
記不清開過哪些會,
記不清會上說了點什麼,
如今一聽到開會,頭就大。
有沒有共鳴?對大部分無效會議多麼生動的描繪。

會議最大的成本是時間成本
科學的開會方法是什麼?9大注意事項。
一、凡是會議,必有準備
會議最大的成本是時間成本,沒有準備的會議就等於一場集體謀殺。臨時會議效果基本都不好。主題、紀律、議程、時間地點、發言時間、和需要準備的材料都要提前通知清楚。
二、凡是會議,必有主題
沒有主題和流程的會議,就好比讓大家來喝茶聊天,浪費大家的生命。會議的主題,要事先通知與會人員。
三、凡是會議,必有紀律
在會議前先宣布會議紀律。
四、凡是會議,會前必有議程:
1、動議:動議即是“行動的建議”,先想怎麼做,再決定做不做。
2、附議:只要有一個人附議則該議題就進入議程,從而達到保護少數人聲音的目的。
3、陳述議題:先解決當下最緊要的議題,避免“然後”之類的事情。
4、辯論四大鐵律:
a. 文明表達:禁止人身攻擊,質疑動機,扣帽子,貼標籤。
b. 一時一件:不跑題。
c. 限時限次:不超時,禁止一言堂,比如設定每人只能發言n次,每次m分鐘。
d. 發言完整:不得打斷別人的正常發言。
面向主持人規則:參與者之間不能直接辯論,只能對主持人發言。
要在會議之前明確清楚的會議議程,會議運營人員並要在會前書面發給各參加會議的人員,每一項討論必須控制時間,不能泛泛而談,海闊天空。
五、凡是會議,必有結果
關於表決,過半數的定義:
贊成數 / (贊成數 + 反對數)> 0.5 (不考慮棄權數和缺席數,假如計入分母則表達了反對)
為保持與會者發言的自由性,領導最好最後表態。在做表決時,如果議題是針對人,建議投票時使用無記名方式;如果是針對事,建議舉手表決。
開會的目的就是解決問題,會議如果沒有達成結果,將是對大家時間的浪費。會議的決議要形成記錄,併當場宣讀出來確認。沒有確認的結論,可以另外再討論,達成決議並確認的結論,馬上進入執行程序。
六、凡是開會,必有訓練
培訓是節約時間成本的投資,讓員工快速成長。培養員工,讓員工減少犯錯,提示技能,本質是提高了時間價值。
七、凡是開會,必須守時
設定發言時間,會議準時開始、準時結束。
八、凡是開會,必有記錄:
一定要有一個準確完整的會議記錄,每次會議要形成決議,會議的各項決議一定要有具體執行人員及完成期限。
九、凡是散會,必有事後追蹤
一個簡單卻很有意義的公式:
①開會+不落實=零
②布置工作+不檢查=零
③抓住不落實的事+追究不落實的人=落實。
記住“散會不追蹤,開會一場空”。加強稽核檢查:要建立會議事後追蹤程序,會議每項決議都要有跟蹤、稽核檢查。

開會的科學性,簡單但重要,常常被忽略
會議中的具體原則
1689年英國議會出現了一本手冊叫做《議會》(Lex Parliamentaria),羅列了三十五部當時的議學著,已經開始呈現我們今天的很多原則和規則的端倪。
比如:
同時只能有一個議題:一旦一個提議被提出來以後,它就是當前唯一可以討論的議題,必須先把它解決了,或者經表決同意把它先擱置了,然後才能提下一個提議。
意見相左的雙方應輪流得到發言權:辯論的時候有人請求發言,主席應該先問他持的是哪一方的觀點,如果其觀點與上一位發言人相反,那麼他有優先權(比如有若干人同時要求發言)。
主席必須請反方表決:必須進行正、反兩方分別的表決,缺一不可。不可以正方表決後,發現已經達到表決額度的要求,就認為沒有必要再請反對方表決。
反對人身攻擊:必須制止脫離議題本身的人身攻擊。禁止辱罵或譏諷的語言。
辯論必須圍繞當前待決議題:如果發言人的言論顯得與議題無關,而且其他與會成員已表現出了對此的反感(如噓聲),發言人的發言應該得到制止。
拆分議題:如果一個待決議題可以被分成若干小的議題,而且與會成員傾向於就其中小的問題分別討論,可以提議將議題拆分。例如,將一個選舉兩個騎士的議題拆分成兩個議題分別表決。
改變一個既成決議比通過一個新決議需要更大的努力。這是為了避免由於類似出席人數的變化這樣的因素所可能導致的組織決策的不穩定。
在一屆會議期間,一旦會議對某一議題做出了決定,同一個議題,或者本質上的同一個議題,不能再次討論,除非發生了特殊情況。
如果對某個議題做了暫時性的處理(disposed of),並沒有形成最終決定,那麼不可以引入任何一旦通過就會干擾到會議再對原議題討論時的立場的提議,無論新提議對原提議有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2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