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經常聽老人們說一些俗語,小時候倒覺得沒什麼,現在長大了,明白了那些俗語的意思,才知道原來農民才是最有智慧的人。比如說這句“貧賤夫妻百事哀”。

仔細一查,原來這句話出自元稹的《遣悲懷》。詩中最後兩句“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意為:雖然我知道這種陰陽相隔的悲恨人人都會有,但一想起我們做貧賤夫妻的每一件事情都會讓我特別悲哀。不過現代的人們望文生義,將“貧賤夫妻百事哀”理解為夫妻沒有穩定的經濟基礎,是很不幸的,容易在生活上產生痛苦和爭執,讓人同情。甚至有人說:“富繞結髮千秋悅,貧賤夫妻百事哀”。

感覺這句話,用現在人的眼光來理解,往往更能反映出社會的某些現實,也就是貧賤夫妻的艱辛生活。之前有寧在寶馬里哭,不願在自行車上笑,很多人就覺得現實有些人只能給你個自行車,還要讓你在自行車上哭。這也是很多經濟條件不好的小夫妻的模式。

這句話不能說百分之百的對,起碼剛開始,雖是貧賤夫妻,但是兩人相互幫助,努力奮鬥,也是樂在其中。隨着在一起的日子變長,沒有了當初愛情的支撐,取而代之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瑣事,偏偏這些生活瑣事還樣樣離不開錢,在這個再清高的人也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生活中,沒有錢就是一些苦惱的根源。

於是物質條件的匱乏,導致生活中爭吵不斷,再好的感情也都吵沒了,於是才終於明白當初家長勸說自己的“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ant/n/321158.html